- 相關推薦
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創新
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我國的金融業要直面競爭,首要的任務是在更廣泛范圍內開展金融創新、機構創新和制度創新。而所有的創新都必須以電子化、網絡化為依托,借助現代科技降低成本,控制風險,以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事實上,不乏新興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業務,并在短期趕超傳統業者,成為行業龍頭的成功案例。嘉信理財1999年底的股票幣值已經超越美國最大的傳統證券經紀商——美林,便是業界典型。金融網絡化或許是幼稚的中國金融業在與外資金融寡頭對話過程中,后發制勝的法寶。但金融網絡化有它特殊的“游戲規則”,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金融機構對網絡應用各有選擇的范圍。
幾乎所有的金融企業都關注著互聯網帶來的無限商機。市場認為,金融業以其電子化應用比較早以及商務物流需求量比較小等優勢,已經成為目前最適合實現真正電子商務的行業。
同時,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對金融業提出了創新的需求,金融機構面對新的商機,需要通過金融創新來進行業務整合,才能成功實施金融網絡化。
.COM并不能令金融業點石成金
自金融網絡化以來,整個金融業進入了暴發性的躍進時代。短短的四五年內,各類網上金融交易模式紛紛登場,涉足網上金融交易的企業更是層出不窮,其間,經歷了網絡公司參與金融業、傳統金融業走網絡化道路和金融行業的全面整合三個過程,涌現了網絡證券行業的嘉信、e?trade、美林等?網絡銀行業的intuit、wells Fargo?網上保險業的ecoverage ?網上個人理財的mycfo 和 money central等行業先驅者。
然而,不容回避的現實是:多數網上金融交易的實踐者至今并未實現盈利。業界將這些失敗者戲稱為“賠本賺吆喝”。即使是著名的金融網站——e?trade也未能幸免于Nasdaq 網絡股大跌的噩運。而更多的公司更因戰略失誤,而難以為繼,最終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一方面,并非是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能成功移植于網上來做。以網絡銀行為例,一些基本理財業務如賬戶查詢、轉賬、開立定期賬戶及購買基金等業務,都可實現在線平穩過渡。而如網上購物付款、網上按揭以及小額現金業務,因存在著現鈔和抵押品物流,而很難在網上向客戶提供服務。保險業則因產品本身復雜程度高,只有通過保險經紀人面對面的解釋報價、保險項目和賠償程序等,客戶方能順利購買相應的保險產品。這些功能,顯然是網絡無法支持的。上述行業產品特征,直接制約了網上銀行、網上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公認的,最容易實現盈利的網上證券經紀行業,至今實現盈利的網絡折扣券商也是屈指可數。E?trade是位列第二的網絡交易公司,它的廣告語——“踢開你的經紀人”,曾被奉為業界楷模。然而,在過去的12個月內,該公司的市值卻狂跌70%。而唯有嘉信理財在獲得大幅利潤增長的同時,股票市值相應提高了30%。
由以上事實不難發現,雖然全球金融網絡化浪潮勢不可擋。但是,金融業并非e路坦途。獲得市場先機的前提是,科學的商業模型、合理定位發展戰略。
金融網絡化的原則
金融網絡化的實施需要牢牢把握經濟學的基本原則: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對于金融服務業而言,就是不斷地進行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一、降低成本
網上證券交易在美國等國家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是成本的降低。在美國,以美林(Merril Lynch)為代表的傳統證券公司,其成本主要在于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全面的、貴族化的經紀服務。因此,客戶享受這些服務需要支付高額傭金(每筆交易平均100美元-400美元不等)。而以e?trade為代表的新興網上證券交易公司,利用互聯網作為服務平臺,以降低服務水平為代價,推出了廉價的易為中小投資者接受的交易服務,為客戶創造了更大的優惠空間。
中國的證券公司主要成本在于營業部,有80%的成本都用在為股民提供證券交易的物理場地——營業部的建設上。因此,唯有節約營業部成本,在中國發展網上證券交易才有希望。
目前中國比較流行的做法是把網上證券交易平臺搭建在營業部的基礎上,這種發展網上證券交易的模式違背了降低成本的原則。只有脫離傳統證券營業部的網上證券交易才是真正的網上證券交易。飛虎證券網采用了“券商+網站+銀行”的模式,在不增加任何營業部物理投資的情況下,直接通過中國建設銀行的既有營業網點,為西南證券的飛虎網用戶代理開戶,通過“虛擬營業部”實現了市場范圍的延伸。這種合作模式,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極大程度上節約了營業部成本。
但是脫離營業部并非是完全拋棄實體的存在,而是需要虛擬與實體的相互依存。客戶與金融服務商之間的聯系將依賴呼叫中心和綜合性的服務網點。對于傳統的中國證券營業部來說,需要有一個功能轉變的過程,從原來為股民提供交易場所的功能轉向為股民提供高質量的綜合咨詢服務。
除了初期投資的物理成本之外,營銷成本是一個公司市場發展的主要成本。開發金融創新產品,利用交叉銷售的手段來節約營銷成本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我們知道,國際流行的營銷成本的計量方式是“單個客戶獲得成本(per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在“單個客戶獲得成本”相對固定的條件下,提供的產品品種越多,分配到單個品種的成本越少。
交叉銷售作為一種大量節約營銷成本的市場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國際發展趨勢,被越來越多的公司采用。飛虎證券網與重慶渝財典當行聯手推出網上證券融資服務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用戶可以通過飛虎證券網在享受證券交易服務的同時,還可以進行貸款申請,貸款申請獲準后,典當行即可用其自有資金向個人的資金賬戶內放款。除了書面簽訂協議以外,用戶可以完全實現典當貸款的在線預約登記、在線申請貸款、還款和展期。
二、提高服務
降低成本之外,金融網絡化的另一個關鍵點是提高服務。互聯網作為一種遠程的技術手段,使得虛擬化的金融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成為可能,客戶通過網絡終端可以享受綜合的虛擬營業網點的服務?而金融機構可以為客戶提供“3A”式服務,即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其中包含了更多的合理化、個性化和人情味。
對股民而言,首先需要的是股票咨詢服務。而目前倍受推崇的是明星式專家咨詢服務,所有的服務對象都向一個或幾個明星專家進行股票咨詢,使得明星專家必須同時關注千只股票。而互聯網的應用可以使專家隊伍專業化分工成為可能,股民的問題通過互聯網自動識別后,直接分配相關專家進行回答。專家隊伍的細分化使得專家咨詢服務脫離了明星式的盲目咨詢狀態,使得專家提供的咨詢更加可靠。比如飛虎證券網推出的100專家咨詢隊伍,每一位專家只負責10只-20只股票,讓每個專家能夠由于做的專而做的精。
當然,只有專家還是不夠的
,對于忙碌的股民而言,還需要提醒服務,把自己從繁重的股票跟蹤中解放出來,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也可以實現這一點,當客戶關心的股票行情出現高幅漲跌,進入高風險期,或者有公告時,需要得到及時提醒。這就是飛虎電子經紀人所實現的功能。而這只是互聯網的非常簡單的應用,類似這樣的個性化服務手段,因為網絡信息技術的存在而可行,不斷開發新的個性化服務,是網上證券交易的優勢和努力方向。
【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創新】相關文章:
淺談“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08-18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08-05
互聯網時代的隱私空間08-17
互聯網金融平臺口號12-12
創新型校長:時代的呼喚08-17
網絡時代審計的創新08-07
創新引領時代的辦學理念08-13
互聯網時代心得體會01-15
互聯網時代的心得體會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