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經濟與傳統企業的嫁接
前一段時期,網絡經濟、電子商務不僅是新聞媒體中出現最多的名詞,也是眾多投資者談論的熱門話題。滬深股市干余家上市公司中竟然有300多家公司宣布進軍網絡業,還有更多的公司正在積極籌劃進軍網絡。而近期,納期達克以及世界科技股出現大幅度下跌,我國兩大門戶網站網易和搜狐股票跌勢不減,一些網站關門大吉,涌入網絡業的人群開始被“清退”。這種強烈對比引發出的思考是,我國企業的現狀與環境是否具備承載網絡經濟的能力?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工業化中級階段轉型時期。這一階段,大體上相當于二十世紀西方發達國家三十至五十年代、新興工業化國家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的水平。經過近十多年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我國也將進入新興工業化階段。作為后發達國家,發展網絡技術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發展時間也可以縮短,但是發展階段不能超越。從發達國家發展網絡經濟的現實來看,互聯網不僅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也為大大小小的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因此,利用互聯網傳送與獲取信息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然而,我們離開現實談“虛擬的世界”,永遠只能生活在縹緲之中。
網絡經濟在快步向我們走來,但離真正的網絡時代還有相當的差距。美國人搞了十年的網絡,直到九十年代末才有部分網絡商開始賺錢。網絡經濟、電子商務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首先是電腦的普及率,家庭沒有電腦,網上購物就是天方夜譚;其次是網絡的普及率,有了電腦還必須上網,據筆者所知,許多電腦族因上網費用過高而在網絡的門外徘徊;第三是電子貨幣的使用率,網絡經濟相當一部分是非實物商品消費,如瀏覽信息、觀看網絡電影、游戲等,必須通過電子貨幣進行網上支付;第四是商家完備的配送體系,如果不能實現一定地域的快速配送,網上購物還沒有自己去商店來得快,消費者何必自找麻煩。
上述四個問題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那些號稱進軍電子商務的公司,是否具備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了呢?有些企業的老總看到別人在搞電子商務,自己也立馬建個網站融資、上市、圈錢。
中國網站的最初發展就有些畸形。首先,缺乏高質量的中文信息,這是中國互聯網發展最大的障礙,這種狀況一時還難以徹底改變。你安裝了電話,購買了電腦,又上了網,當你發現網上的信息是如此平淡無奇,有的網站甚至十天半月也不更新信息,有的僅僅是一組網頁或圖片,根本談不上什么數據庫,此時你肯定會失望。許多網民都感到網上的信息遠不像有些文章吹得那樣玄乎,雖然說信息高速公路已經開通,但真正有價值、有創意的信息還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網上的許多信息是你抄抄我,我妙抄你,就像被嚼了幾百遍的甘蔗渣,早已失去了原先的味道。
其次,比上述問題更可怕的是虛假信息以及有害信息。數字上的浮跨風,時隱時現,信息上的制假售假信手拈來。大家都清楚網上調查,其結果都是自己第一,有時讓人弄不明白,究竟有幾個第一。虛假信息的泛濫,必然導致觀眾點擊率的降低。有的網站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超大垃圾袋,什么惡心的東西都往里塞。
最后,是網站的先天不足導致網民的發育不良。中國網民75%以上都是30歲以下的青年,有些青少年沒日沒夜、永無休止地在網上閑聊,“泡吧”成了他們的休閑方式,網吧由此衰變成有中國風味的茶館。幾乎所有上網的人,都有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對于僅僅使用電子郵件功能的人來說,互聯網就是一個方便、便宜、快捷而又并不完全可靠的大郵局。
由于硬件配置的不到位,軟件環境也差強人意。對于中國的網民來說,上網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看網絡新聞,這也是“新浪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內地網民瀏覽和訂閱網上新聞比香港的比例要大得多,這種現象反映了內地傳統新聞媒介的不足。而在美國,盡管人們也可以通過網絡閱讀新聞,但是網絡新聞的作用遠不如在中國那么重要。當今美國的互聯網是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美國的電腦和互聯網普及率大約在50%左右,信用卡制度和物流系統已經相當完善。在這個前提下,電子商務的發展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只有1%,信用卡制度剛剛開始建立。目前我國網民大約900萬人,網上交易不過5500萬元,不到全國零售商品總額的0.018%,中國的電子商務才剛剛起步。
實際上,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是美國現代技術和產業長期積累的產物,是美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然結局。網絡經濟發展不僅需要成熟的傳統產業,也需要相當的國民收入水平、合理的需求結構、發育良好的市場機制。在美國,除了比較成熟的網絡商業環境之外,普通消費者對IT產品的購買力較高,所以也成就了像“微軟”這樣優秀的軟件公司。中國的軟件業卻始終在盜版和價格的怪圈中打轉,除了教育程度和電腦普及程度普遍較低之外,普通消費者對IT產品的購買力還停留在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水準上。北京60%的網民是月收入千元以下的年輕人,上網費用支付能力在百元以下的網民占55%以上,這就是我們的國情。
網絡經濟需要大家參與。但是,各行各業都參與大辦網絡,結果肯定是新技術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況且,網絡并不等于高科技。不要說國內上千家網絡公司無一盈利,就是美國現在唯一盈利的美國在線也已經與傳統傳媒業的美國華納合并。網絡技術產業現在必須尋找可以依托的實體經濟,拓展盈利空間。我國現有的網絡公司已興辦了不少,目前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已經失去了方向,包括所謂“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其實也還沒有定型,只不過是順利上市,找到了更好的融資渠道而已。有一種公司只要流行什么,他們就做什么。如果市場流行做BtoC,他們就做BtoC,流行BtoB,就做BtoBo很多早期的創業投資人喜歡玩這樣的把戲,這種模式雖然做不成什么大企業,畢竟可以賺錢。還有一種公司什么都想要,從基礎設備到ISP、ICP、PC、PDA等,通吃的結果是渾身上下都是傷口。他們在每一個領域都會遭遇強大的專業競爭對手。最終只能走向倒閉的命運。其實辦企業最忌諱的就是簡單模仿,即使是符合發展方向的模仿,也不能搞扎堆,一哄而起,重復建設。缺乏技術創新,傳統企業無法生存,網絡企業也只能破產。
任何一個傳統企業都不會再無視網絡的存在。電子商務本質上是傳統商業活動的電子化、網絡化,是以傳統商務活動為基礎的。傳統企業建立網站可以進行信息發布、客戶服務、網絡營銷、市場拓展等諸多功能。現在看來,網絡企業要繼續發展,與傳統行業的融勢與借勢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應該是一種優勢互補的關系,也只有互補才可能雙贏。那些致力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的網絡公司將再次得到傳統行業市場與傳統行業資源的支持,并繼續調整增長。
網絡真正的價值并不僅僅是在于給傳統經濟增值,或簡單否定傳統經濟,而在于與傳統經濟的圓滿結合,是l+l>2。網絡充其量只是改變了企業盈利的手段,但是經營目的與傳統企業完全相同。互聯網與傳統企業的結合需要時間,在中國,鼠標加水泥的做法常常演變成.com公司,甚至把傳統企業的收入也算作.com公司的收入,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其一,企業的領導對電子商務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用戶并不關心你
的企業如何,而是你能為他做什么。你的最主要工作是創造顧客、服務顧客,這是利潤的源泉。從事電子商務,不僅需要最先進的設備,更需要最先進的思想,從一個企業的網站頁面,就可以清楚看到經營者為顧客服務的努力程度。有些企業領導本身對電子商務沒有全面深刻的認識,不過是得到一些皮毛,就到處宣講,甚至炒作概念,最終會成為企業網絡發展的障礙。
其二,企業要把電子商務作為一項改變企業命運、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變革。電子商務固然有美好的前景,但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有摘取果實的權利,越來越多地事例表明,大量的企業將為此付出代價。
其三,企業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速度是電子商務的生命,在建立網站的同時需要一個高效運轉的體系。自從美國最大的書店諾貝班諾斯上網后,美國人養成了到亞馬遜選書,到諾貝班諾斯買書的習慣。因為諾貝班諾斯遍布全國的書店能夠更快地把書送到讀者手中。
傳統企業在建立Web站點時,要搞好定位。網站的定位就是確定企業Web站點在目標顧客心目中的地位。企業網站設計應該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凡企業站點的訪問者,都是企業的顧客或潛在顧客。他們將資金、時間、注意力等投入企業網站,當然是為了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或服務。因此,企業站點的建設應以顧客服務為導向,否則,對于顧客而言,該站點是不具價值的。遺憾的是,國內眾多企業網站面孔古板、內容雷同。一頁頁都是本企業如何如何,看不到能為顧客做些什么;頁面上也是滿屏的企業標志、名稱,再就是領導人題字、總裁照片乃至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等等。有資料表明,國內500家上網企業的網站中,85%的網站所發布的信息有六個月沒有更新或添加新的內容,90%的網站只有總經理的照片和企業產品的介紹,連長虹、科龍這樣大型企業的網站都落入了俗套。這種帶有明顯自我宣傳性質的網站,只不過是網絡版的宣傳手冊而已。應該承認,企業在網站上做自我宣傳本無可厚非,但必須強調的是,以自我宣傳為主旨是與基于Internet的網絡經濟的本質相抵觸的。網絡經濟的特點是消費者主權經濟,強調的是面向顧客,服務為重。因此,過于濃重的自我宣傳意識必然為顧客考慮得較少,其結果也必然導致網站依賴度降低、回訪率減少。
網絡經濟不是泡沫經濟,而是未來財富增長的酵母,它代表了世界經濟的未來。未來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因為網絡確實給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技術向前進步了,我們的生活便無法后退。
【網絡經濟與傳統企業的嫁接】相關文章: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08-05
網絡經濟與企業營銷08-05
傳統產業企業提升網絡經濟的八大途徑08-05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研究08-05
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的變革08-05
網絡經濟是企業的必由之路?08-05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運作模式08-05
實體企業應是網絡經濟的主角08-05
中國企業與網絡經濟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