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網絡銀行發展面臨五大難題
自從1995年10月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誕生以來,網絡銀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以其低成本、高效益、方便快捷、應用廣泛等特點,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國際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網絡銀行熱潮,發達國家已有1000多家金融機構已經初步或正在籌劃建立網絡銀行服務系統。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銀行將是建立在計算機通信技術基礎上的網絡銀行。網絡銀行正在成為金融機構拓寬服務領域、實現業務增長、調整經營戰略、促進金融發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較為迅速。自1996年6月中國銀行在國內率先設立網站,面向社會提供網絡銀行服務以來,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商業銀行也陸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網絡銀行業務,其他一些金融機構也正在籌劃逐步涉足這一領域。但總的來看,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沒有形成氣候,與國際金融界相比明顯滯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較多,當前主要是面臨著五大難題: 一是法規不完善。網絡銀行是在開放式網絡環境中提供資金結算、使用電子貨幣的電子化結算服務,因此在有關服務承擔者的資格、交易規則、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與否、交易雙方當事人權責明晰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與傳統銀行相比更加復雜難以界定,必須通過法制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如美國于1978年就制定了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主要目的的聯邦電子資金移動法,即聯邦EFT法;法國于1985年對使用信用卡支付進行了立法;日本于1994年6月專門制定了有關電子銀行資金移動的各項規定;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也都相繼出臺了電子交易法。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政策法規建設上明顯滯后,目前我國在網絡銀行方面采用的規則多是協議方式,而無專門的政策法律法規,特別是在公平電子交易、交易操作規程、銀行與客戶的關系、網上交易權利與義務的規定等方面目前均無法可依,而且缺乏相應的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規則,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因此,建立健全有關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特別是電子資金結算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已勢在必行。在立法中,應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既要保持相對的先進性和前瞻性,也要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在立法的價值取向上,應重點體現出法律對公平競爭及效率的追求,尤其是注重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這既有助于提高網絡銀行的服務效益,同時也有助于降低電子交易的風險。 二是戰略規劃差。當前一方面要積極鼓勵網絡銀行業務在我國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站在促進整個金融業發展的高度,加強對網絡銀行發展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在市場準入、安全技術、產品開發、業務創新、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總體規劃,統一規范和完善。當務之急是要有計劃、有組織地加強對網絡銀行的設立、管理、具體業務功能的實現以及硬件和軟件系統的應用進行研究,統一制定一套網絡銀行業務結算、電子設備使用等規劃標準,建立全國統一的認證體系。 三是技術風險大。網絡銀行業務的高技術性、無紙化和瞬時性的特點,決定了其經營風險要高于實體銀行業務的風險,而技術風險又是網絡銀行風險的核心內容,也是金融機構和廣大客戶最為關注的問題,它主要包括交易主體的身份識別、交易過程的商業秘密、電子通訊的安全、交易和其它記錄的保存和管理,特別是未經授權的中途攔截和篡改等,以及一些主觀方面造成的安全技術隱患。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好,必然會造成損失,影響信用。 四是業務監管難。目前我國對傳統銀行業務的監管,主要實行的分業經營基礎上的多元化分業監管體制,但對網絡銀行業務的監管缺乏有效的制度。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大都針對網絡銀行業務制定了系統的監管法規和條例,如美國在1997年12月發布了《網絡信息安全最佳實務指引》等。我國目前對網絡銀行業務的監管,僅停留在審批環節,因此有必要完善現有監管法規的基礎上,制定網絡銀行業務的監管條例,從而降低網絡銀行的經營風險。 五是產品創新少。隨著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金融產品更有必要不斷創新,向全能型、組合化發展,這也是網絡銀行的發展方向。【我國網絡銀行發展面臨五大難題】相關文章:
我國零售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08-17
我國零售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08-09
從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的發展看我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08-17
從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的發展看我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08-07
從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的發展看我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08-09
我國師范教育面臨改革創新08-17
我國農產品品質面臨新挑戰08-08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業務的現狀及發展策略08-15
歷史教案-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形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