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將成為全球IPv6引擎
一、IPv6勢在必行無論在技術還是在發展速度上,互聯網獲得的巨大成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隨著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全球互聯網用戶數迅速增長。在“2004全球IPv6高峰論壇”上,許多業內知名專家都對中國的IPv6發展提出了建議,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將成為全球IPv6發展的動力。
互聯網在前進的道路上面臨著有限的地址空間將被耗盡的危機。在本次IPv6峰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李星說:“中國有3.2億的學生,如果每個學生需要10個IP地址,那就是32億。目前IPV4大約能提供43億地址,地址空間的缺乏將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的瓶頸。”
IPv6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通過采用128位的地址空間替代IPv4的32位地址空間來提高下一代互聯網的地址容量,中科院計算所李忠誠指出,IP網中實時業務開放,特別是實時對稱業務的永遠“在線”要求,更使得IP地址問題雪上加霜。IPV4所提供的地址空間已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寄希望于IPv6。
二、移動IPv6給運營商帶來挑戰
以IPv6為基礎的下一代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并將成為移動數據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礎。從商業意義上來說,移動通信行業可能是最早和最大的受益方之一。移動IPv6比移動IPv4有很多優勢,它的設計吸取了移動IPv4發展的經驗,同時結合了IPv6的許多新特性。移動IPv6能夠通過簡單的擴展,滿足大規模移動用戶的需求并能在全球范圍內解決有關網絡和訪問技術之間的移動性問題。
面對新技術的挑戰,中國運營商也采取了積極的行動。中國移動在2000年5月17日開通了移動互聯網實驗網,在2000年底又建設了移動互聯網骨干網,并先后進行了各省移動互聯網的建設。在整個建設過程中,IP地址資源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網絡的規劃、建設及業務開展,中國移動深深體會到IP地址不足的痛苦。在2001年7月9日,中國移動宣布開通覆蓋16個省、25個城市的GPRS網絡,用戶容量40萬,GPRS業務“永遠在線”的特點導致中國移動對IP地址需求的進一步增加。中國移動在未來將會把世界上最大的GSM網演進為世界上最大的WCDMA網絡。
同時中國聯通也一直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十分關注,并有針對性地部署了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戰略。中國聯通總工程師張范表示中國聯通的未來網絡的戰略目標就是在實踐和摸索中進行網絡穩步過渡的研究,爭取在移動網上具備對IPv6的全面支持和業務開放能力,從而實現大規模的網絡平滑過渡。
另外移動IPv6作為新的網絡基礎技術,從標準到研發到部署和應用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細節沒有經過驗證,對于運營商來說,將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發展不止,普及難行”曾經是業內人士用來描述IPv6應用發展的一句話。IPv6這一正處于發展階段的新興技術,在其不斷完善的同時,由于應用規模還未形成,也沒有“殺手級”應用的推動,其推廣實施依舊是運營商的心頭之痛。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杰在肯定IPv6勢在必行的同時,對IPv6網絡的大規模商用時間保持理性態度。
因此,在對當前技術、市場需求了解以及對IPv6、3G等技術發展趨勢深刻把握的基礎上,中國的運營商需要在建設IPv6商用網之前,積累足夠的IPv6網絡建設和運營經驗,以便為建設基于IPv6的3G網絡和順利地將現有的移動互聯網向IPv6遷移做好準備。
三、中國是IPv6的強大推動力
2004年3月19日,在2004中國國際教育科技博覽會暨中國教育信息化論壇的開幕儀式上,我國首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CERNET2試驗網正式開通,宣告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的全面啟動。CERNET2是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最大的核心網和唯一的全國性學術網。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采用純IPv6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CNGI項目第一個核心網的建成,標志著中國IPv6在發展中翻開了新的一頁。CNGI將使中國成為全球IPv6發展的引擎,并引發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的全面展開,對于我國及世界互聯網產業格局及發展走向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互聯網之父”的網絡先驅、互聯網域名和地址分配組織(ICANN)主席Vinton Cerf認為,雖然互聯網設備的數量增長非常迅速,但實際上仍有很多人沒能使用互聯網,他希望互聯網能夠更安全、更廉價地讓更多的人使用,他指出商業企業應當在互聯網的拓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讓更多的人享受更豐富的互聯網應用。實際上,下一代互聯網協議IPv6所具有的更安全、更經濟、可承載多種業務等諸多優勢恰好與它的這些希望與設想不謀而合,作為傳統互聯網的先驅,Cerf先生也寄希望于IPv6實現更多的夢想,這些夢想的體現就是讓更多的人體驗豐富多彩的IPv6應用,而IPv6的最大市場在中國,正如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明確指出的“中國將是最大的IPv6市場,IPv6的殺手級應用將率先在中國出現”,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在IPv6產業化進程中的引領作用和巨大影響力。
在“2004全球IPv6高峰論壇”上,“IPv6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現在是否需要IPv6”成為專家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杰指出,網絡技術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推動力是很大的,在中國應該讓更多的人使用互聯網。如果IPv6帶給我們和IPV4類似的服務和應用的話,那么開發IPv6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中京郵電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張同須指明發展IPv6要依賴兩個方向:技術是否成熟,IPv6是否有需求。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CNGI專家組組長鄔賀銓院士從國家戰略高度,詮釋中國發展IPv6及下一代網絡的整體思路和策略。對此,鄔院士精辟地指出:“在3G、IPv6這樣的新技術上,中國與其他國家在一條起跑線上,國外沒有成功的經驗,需要我們去探索。我們應該從創新的角度發展,開發屬于我國知識產權的IPv6技術。中國是IPv6的希望,IPv6也是中國的希望!”
IPv6在中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相信在2008年奧運會到來時,我們有足夠的互聯網地址來支撐眾多的PC設備和移動終端上網。IP地址將不再成為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和通信行業發展的瓶頸。
【中國將成為全球IPv6引擎】相關文章:
全球化與中國傳媒08-11
全球化時代,中國如何安全08-13
中國經濟尚無力支撐全球發展08-17
“區域極”戰略:中國特色的全球化道路08-07
淺談全球化與反全球化09-04
全球變暖作文03-19
全球變暖作文05-10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08-17
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金融法律制度的出路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