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部電子商務有點“冷”復蘇應從“誠信”邁步
西部地區電子商務有點“冷”廣西統計局最近對全區445家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廣西有81.1%的企業從來沒有做過電子商務,只有7.3%的企業做過電子商務,有11.6%的企業正在做電子商務。業內人士認為,在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為西部企業拓寬業務提供了最佳機會和舞臺,但廣西企業的電子商務狀況不容樂觀。
據了解,在接受調查的445家廣西企業里,不但做過電子商務的企業數量較少,比例偏低,而且電子商務開展得比較理想的企業很少,質量效果較低。廣西統計局企業調查隊負責人說:“從調查的行業看,郵電通信業已做過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最高為33.3%,其次是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最低的是建筑業。從效果上看,認為電子商務做得比較理想的企業不到半數,61.3%的企業則認為效果并不理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我國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金關”、“金稅”、“金宏”、“金衛”等一系列“金字工程”,西部地區已經初步具備了發展電子商務的條件。但由于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數量少、廣泛性不足,導致電子商務活動難以廣泛實施、難以見到效益。在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中,以網上信息發布為主的占80%以上;參與網上交易的僅有14%左右,而且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通信行業。
經濟學教授許歡科說:“電子商務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利用互聯網來削減成本,開辟新市場。由于新經濟模式將與傳統經濟模式共存相當一段時間,這種成本降低和勞動生產率增長帶來的好處也需要若干年后才能顯示出來。不論新技術多么誘人,各產業的基礎設施與人們的習慣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改變,因此西部企業在進行電子商務方面仍然猶豫不決也是正常現象。”
西部電子商務應從“誠信”邁步
“電子商務要發展,一靠誠信,二靠制度,三靠服務!”廣東西部風險投資研究分析師張玉泉向正在復蘇的西部電子商務提出了警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電子商務和股票、期貨交易的共同特點有三個方面:運行載體都是在網絡上進行;跨地域,具有很強的國際性,對經濟環境的要求很高;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很高的素質。這些共同的特點決定了它們的發展歷程有不少相似之處。
浙江大學的博士楊天保認為,1992-1994年是中國期貨市場盲目迅猛的發展時期。從南到北大大小小的商品期貨交易所迅速崛起。“當時國內期貨交易所的條件很好,但是與之相配合的軟件系統卻很不完善,使期貨行業未能走上良性運轉的道路。”楊天保說,“由于管理跟不上,操作不規范,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不夠,從合同、支付、產品質量、信息的準確性到交貨期都沒有保證,欺詐行為屢見不鮮,致使中國成為國際期貨市場最大的輸家。”楊天保通過自己的研究說明,在期貨交易發展的最初三年間,中國在盲目發展期貨市場上的浪費和在國際期貨市場上的損失達千億元。
“2002年以來,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的電子商務必須吸取期貨發展的教訓,”楊天保說,“由于電子商務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要避免重蹈期貨交易的覆轍,首先是業界必須嚴格自律,以誠信來換取更多民間資本的投入;其次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加快規范管理制度,使電子商務有案可循,有章可查,盡快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同時業界應該盡快完善和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營造安全、高質量、方便配送、支付便捷的電子商務運行‘軟環境’。”
浴火之后期待涅槃
“西部電子商務正如一只已經浴火的鳳凰,如今正等待著重生的時機。”廈門大學專門從事電子商務研究的博士生張堅說。
調查表明,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電子商務在尚未能充分感受發展的巨大效益的時候,就已經遭受了寒潮的襲擊。
廣西華飛集團是西部地區較早涉足電子商務的服務企業之一,該公司在“網絡經濟”飚升的1997—1999年,曾經擁有近千家固定客戶,網絡設計、營銷服務成為公司的主要利潤增長點,可到了2000年的時候,固定客戶一度減少到29家,公司的應對措施是大量裁員、壓縮員工工資和待遇,維持慘淡經營。
“美國‘網絡泡沫’和‘科技股’神話的破滅,讓不少當初熱衷通過網絡營銷的企業逐漸喪失了信心。”該公司一位姓花的負責人說,“我們對此早有心理準備,電子商務的發展必然要經過一番大浪淘沙的過程,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可能是贏家。”
經濟學碩士麥思杰說:“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是世界資本市場流轉的一個縮影,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世界市場上過剩的資本向美國等電子商務發達的國家流動,在大量資本的瘋狂推動下,電子商務的‘泡沫效應’越來越嚴重,出現長時間的低潮正是這種現象的反映。”
北京證券桂林交易所的分析師時志衡對這一說法表示贊同,他說:“從深層意義上看,電子商務的潮漲潮落實際上就是整個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外在表現形式,HOT MONEY(熱錢)正是在尋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才給不少國家和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的。”
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全球電子商務“浴火重生”的重要推動力,專家指出,從1996年開始,中國已經先于東南亞地區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轉移,目前沿海地區的產業升級換代已經告一段落,接受轉移的中西部產業也逐漸步入正軌。
“傳統產業結構調整有條不紊地進行,正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厚實基礎,相信在2004—2005年之間西部地區的電子商務將會在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張堅說。
西部企業看好電子商務未來前景
雖然目前廣西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不到2成,但統計數據表明,42.8%的企業已著手準備利用這個“新玩意”開拓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廣西絕大多數企業都認識到電子商務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這是電子商務在西部地區一個很好的起點。
廣西統計局企業調查隊負責人說:“種種跡象表明,西部企業是看好電子商務未來前景的。就廣西而言,從企業規模看,廣西有21.1%的大型企業和10.3%的中小型企業‘正在做電子商務’;還有49.1%的大型企業和41.4%的中小型企業‘準備做電子商務’。從行業看,各行業的企業都在積極嘗試電子商務,正在做電子商務企業數量較多的行業是批發零售貿易業、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準備做電子商務企業數量較多的行業是工業、建筑業、房地產業。”
正在從事電子商務專題研究的經濟學碩士劉麗萍認為:“西部省區有豐富的旅游及礦產資源,還有不少在國內甚至在世界市場上都有競爭力的產品,但長期以來,西部與外部的信息不暢制約了西部發展。在西部大開發中,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整合各種優勢資源以加速發展,是西部贏得后發優勢的必然選擇。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對傳統經濟模式的一次跨越,在西部地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
商務中心啟動對中國西部10個省、區、市的信息扶持計劃。這項“西部信息服務工程”旨在通過信息網絡技術,為西部地區各類企業提供全面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將為西部省區免費制作“企業、商品、招商”網頁并在網上發布;免費為省級政府“招商引資及投資環境”網站建設提供咨詢、規劃和技術支持服務,同時免費鏈接至“中國招商”網站。
在最近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企業電子化戰略高峰年會期間,有關專家指出,未來5年全世界的電子商務預計將增長70%,亞洲預計將增長103%,而中國的電子商務,特別是西部地區的電子商務則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西部電子商務有點“冷”復蘇應從“誠信”邁步】相關文章:
下雨有點冷的朋友圈句子320句12-22
西部大開發中的電子商務08-05
電子商務如何定義誠信?08-05
電子市場復蘇08-05
移動商務悄然復蘇08-05
心肺復蘇的培訓心得04-10
心肺復蘇培訓心得01-23
西部的楊樹08-17
課堂,應從徘徊走向突圍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