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商務管理論文>電子商務論文>從國際電子商務立法到中國的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

    從國際電子商務立法到中國的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

    時間:2023-02-20 08:27:18 電子商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國際電子商務立法到中國的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

      黨的十六大確定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及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十六屆三中全會將“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作為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在這些大政方針與政策措施的指引和推進下,近幾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加快了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進程.但是,我們也必須同時看到,我國發展電子商務還面臨許多障礙,其中政策、法律法規、標準、信用等保障環境不健全等因素都直接影響了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普及、應用和發展。在本文中,我們希望通過對國際電子商務立法的最新動態與我國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環境基本狀況的分析,提出我們對于完善我國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國際電子商務立法的最新動態與我國面臨的形勢

    從國際電子商務立法到中國的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

        全球電子商務立法,是近幾年世界商事立法的重點,電子商務立法的核心,主要圍繞電子簽章、電子合同、電子記錄的法律效力展開。從95年美國猶他州頒布《數字簽名法》至今,已有幾十個國家、組織和地區頒布了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立法,其中較重要或影響較大的有: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96年的《電子商務示范法》和2000年的《電子簽名統一規則》,歐盟的《關于內部市場中與電子商務有關的若干法律問題的指令》和《電子簽名統一框架指令》,德國97年的《信息與通用服務法》,俄羅斯95年的《俄羅斯聯邦信息法》,新加坡98年的《電子交易法》,美國2000年的《國際與國內商務電子簽章法》,等等。

        上述電子商務立法雖然國家不同、時間各異,但總體來看,各國國內的電子商務立法卻有著三個非常明顯的共同特征:第一、迅速。從95年俄羅斯制定《聯邦信息法》及美國猶他州出臺《數字簽名法》至今,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已有幾十個國家、組織和地區制定了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或草案,無論是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還是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對此反應都極為迅速。尤其是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更起到了先鋒與表率的作用,及時引導了世界各國的電子商務立法。這種高效的立法,在世界立法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第二、兼容,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并逐步打破國界的大趨勢下,電子商務立法中任何的閉門造車不僅是畫地為牢,更會嚴重阻礙電子商務與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各國在進行電子商務立法時,兼容性是首要考慮的指標之一。并且,也正是這種兼容性的要求造就了電子商務立法中先有國際條約后有國內法的奇特現象。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在其《電子簽名統一規則指南》中就曾指出:“電子商務內在的國際性要求建立統一的法律體系,而目前各國分別立法的現狀可能會產生阻礙其發展的危險。”第三,法律的制定及時有力地推動了電子商務、信息化和相關產業的發展。2000年前后席卷全球的電子商務狂潮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兩個法律,一個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的《電子商務示范法》,它奠定了全球電子商務開展的根基,另一個就是美國97年的《全球電子商務綱要》,直接涉及了關稅、電子支付、安全性、隱私保護、基礎設施、知識產權保護等發展電子商務的關鍵性問題,為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法律環境。在亞洲,馬來西亞是最早進行電子商務立法的國家之一,該國早在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設“信息走廊”的計劃,該計劃與其在97年頒布的《數字簽名法》呼應,極大地促進了其信息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作為信息產業界后來居上的印度,也不失時機地在98年推出《電子商務支持法》,并在2000年提出其針對電子商務的免稅方案,促進了其電子商務和相關產業的持續增長。

         此外,在這些國際電子商務立法中,電子商務國際立法還具有邊制訂邊完善、電子商務國際立法重點在于使過去制訂的法律具有適用性、發達國家在電子商務國際立法中居主導地位、工商壟斷企業在電子商務技術標準和制訂上起主要作用等特點。

         總之,經過近十年的立法實踐,世界各國和國際電子商務立法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一些基本原則得到廣泛應用,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也已比較成熟。起步較早的國家在完成了針對電子簽章和電子交易的相關立法之后,更多地把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更具體的問題上,如完善交易規則、反欺詐、打擊垃圾郵件和查處網絡犯罪等,并同時加大了推廣國際規則的力度。作為剛“入世”不久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電子商務的立法上起步較晚,還有大量的實際問題和法律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有很多的國際規則需要研究消化,而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任務面前,給予我們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所以及時研究跟蹤國際電子商務立法的發展進程及特點,掌握國際電子商務立法的發展趨勢,促進中國國內電子商務立法,對于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電子商務立法,防止大國對電子商務立法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的基本狀況

         在立法領域,從1999年開始,相關的立法呼聲開始出現,2000年人大會上一號提案使電子商務立法成為更多人關注的焦點,在其后的三年多的時間里,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陸續出臺。在這一過程中,出臺了包括《電信管理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商用密碼管理條例》、《互聯網站從事新聞登載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全國人大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在內的多部法律法規。然而,綜觀這些法律法規,我們卻發現,這些法律法規一方面只是圍繞著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一些邊緣化的法律問題作出了規定,如基礎設施的問題、信息服務的問題、行政管理的問題、信息安全的問題等,而對于電子商務運行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如電子交易、電子簽章、電子合同、數據與隱私權保護、消費者保護等涉及交易環節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相關方權益保護的問題,卻基本沒有涉及或涉及的過少。倒是在一些地方法規中,先后針對電子商務中的簽章、交易、認證等做出了規定,如廣東的《電子交易條例》、上海的《數字認證管理辦法》、海南省的《數字證書認證管理辦法》等,這些地方法規雖然對于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其地域的局限性的限制還是無法回避的;另一方面,這些法律法規的效力普遍較低,以部門規章為主,法規較少,法律更少。而部門規章等效力低的現實直接造成了其適用范圍和力度的不足;還有,雖然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的數量較多,但由于缺乏更高的法律或立法規劃的指引,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法律體系的系統性很差,還沒有形成統一、穩定的法律原則,規定之間缺乏必要的呼應和協調,甚至存在著一些沖突和不一致的地方;最后,雖然目前我國圍繞著電子商務和網絡的一些規章數量不少,名稱也各不相同,但其中很多規章的核心內容卻基本一致,那就是規定對這個領域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活動進行登記、許可等管理。圍繞這個要求,作出一些程序上的規定。這樣規定散見于對ISP經營、ICP經營、BBS經營、域名管理、網上新聞、網上廣告、網上證券、教育網站、網上音像制品、招聘網站管理等領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這樣的一種模式,基本上是在以往的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

    下針對傳統商務模式的管理辦法,不能很好地適應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的特性和要求。

        在司法領域,1998年以后,相關案例開始增多,涉及的范圍開始從北京、上海等少數大城市延伸到各地方省市直至國外,涉及的領域從域名、版權及至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領域,涉及的侵權形式也從域名搶注、網上轉載發展到網頁鏈接、網上不正當競爭與黑客犯罪等多種類型。而隨著一些重大相關案例的裁判和一些司法解釋的頒布,一些基本原則得到了各級法院的普遍認可,如:對將傳統作品數字化屬于復制的認定;認為數字化作品在網上傳輸屬于一種獨立的權利,不屬于發行與播放,是一種作品的使用方式;對電子商務與互聯網訴訟中的損害賠償處罰應相對較輕,否則不利于其發展,并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用法定賠償;域名與商標沖突一般不適用商標法而應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這些原則的確立與執行,確實保證了法官可以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有效裁判糾紛,穩定了社會關系,或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擴大法律的外延的作用。這些案例和司法解釋主要集中在對網上域名與網上著作權的糾紛上,另外,對于網上的鏈接行為,目前也有一些較為成熟的案例。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司法系統對于網上的相關知識產權糾紛有著較為成熟的把握,但對于電子商務的糾紛,由于主體法律規定的空白,還處在很不成熟的階段。

        而對于產業界本身,雖然經歷了近年來曲折的發展歷程,經營的模式和重點一直在調整,但在法律領域的需求卻基本沒有改變,那就是要求有一整套的措施得以實現法律對于交易的確認、保護和救濟。在此基礎上,電子簽章的有效性問題、電子合同的形式問題、電子交易的安全問題、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等也就成了所有電子商務經營者普遍關注的問題。除了這些問題之外,不同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重點關注的法律問題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國際電子商務經營者更重視法律管轄沖突、電子提單的法律問題;B2B電子商務經營者更重視交易的有效性和整體的法律環境;B2C電子商務經營者更重視隱私權和消費者保護的問題;交易平臺則重視其法律責任的問題;信息服務商重視垃圾郵件、網絡廣告的法律問題;搜索引擎和技術服務商重視鏈接和軟件的可專利性問題,等等。而隨著國內外電子商務企業通過并購的方式展開合作并成為新的一輪電子商務發展壯大的契機,兼并收購所涉及的法律問題正被更多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所關注。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這幾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的明確和企業經營經驗的積累,產業界對于這些法律問題的關心已不僅僅停留在呼吁的表面,而是有了很多切實而具體的需求,這些需求直接與企業的經營和運作關聯。

    三、完善我國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的具體措施的建議

        通過上面對我國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的總結和對國際電子商務立法最新動態的研究可以看出,雖然近幾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的政策法律環境有了較快的發展,但還是在立法、司法及法律環境等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有些不足對于產業發展所帶來的阻礙十分顯著,尤其與世界各國電子商務立法近十年的活躍進程相比較,這種不足和差距就更明顯。完善我國電子商務法律環境,是加快發展我國電子商務,推進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進程的需要,是完善我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尤其是在我國電子商務面臨又一次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面前,這種需求就更緊迫。

        針對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的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完善我國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的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加快訂立電子簽章法等法律法規,解決電子商務的根本性的法律問題即電子簽章、電子合同、電子交易的有效性、合法性的問題;明確立法規劃,加強立法中的系統性和一致性,確定電子商務立法的步驟、重點和基本原則,協調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地方法規,避免沖突,使其做到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強化法律法規的可操作,使具體規定與企業實際狀況密切結合,把握不同類型電子商務企業的共性與個性的法律問題,針對產業發展的具體法律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形成良好的法制環境;研究電子商務領域適用的行政許可模式,提出切合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特點,寬嚴適中的管理模式;通過發展網上法庭、網上仲裁、網上公證、網上律師等司法輔助機制,建立靈活的法制環境,以彌補傳統法律環境的靈活性不足的缺點;認可商業慣例在交易中的作用,使商業慣例成為法制的重要補充,將成熟的商業慣例及時上升為法律法規;協調管理、技術、法律、標準和商業慣例的關系,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互為補充、共同發展,為電子商務的運行和發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


    【從國際電子商務立法到中國的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環境】相關文章:

    電子商務缺乏法律支持 上海加速立法08-05

    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核心法律問題08-05

    我國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的政策法律環境與信用體系08-05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政策的挑戰08-05

    關于中國電子商務立法的五種說法08-05

    電子商務立法:現狀與趨勢08-05

    關于電子商務立法的環顧與設想08-05

    立法是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08-05

    電子商務環境中的稅收政策(1)08-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玖玖资源站国产剧情 | 视频在线色久火热精 | 理论片久久网站 | 亚洲成色在线香蕉 | 亚洲AV福利永久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