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參考文獻在學術期刊審稿中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作者嚴謹的學術精神的體現,而且是評價論文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學報編輯應重視發揮參考文獻的作用,善于尋根溯源,從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使之成為鑒別稿件質量的一個重要工具。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參考文獻,供大家參考。
一、參考文獻在學術期刊審稿中的參考價值
審稿是確保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和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一般來說,期刊編輯對稿件進行初審,依照有關規范標準從形式上審查來稿是否符合規范化的要求,又要初步地對稿件的學術水平,即科學性、先進性和創新性等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主要依靠編輯的專業知識、學識和經驗,但編輯受自身知識所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專業,因此有時會對一些稿件難以作出評價,此時編輯可通過該文的參考文獻進一步做出輔助性評估,以確定是否進行復審。
1.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是否規范反映作者論文寫作經驗和治學態度
目前,學術期刊采用的參考文獻著錄標準有《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以及《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等。這些標準和規范中,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基本一致。隨著學術期刊標準化、規范化的推行,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被廣大科研人員所熟知和采用。可以說,一個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并經常寫稿、投稿的科研工作者,必然對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十分熟悉,其論文中參考文獻的著錄也會比較規范;相反,如果一篇文章的參考文獻的標注與要求格格不入,如文內不標注參考文獻的序號,混淆參考文獻和注釋,參考文獻嚴重缺項或不合規范等,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缺乏學術論文的寫作經驗或科學研究的方法。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是否規范還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度。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術論文引用、參考、借鑒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這也是任何一位治學嚴謹的科研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如實、規范地標注參考文獻可以說是每一位治學嚴謹的科研工作者必備的學術素養,它不僅表明論文作者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他人的科學態度和品質,也可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獻信息,便于他們查閱有關資料,啟發其思維,便于開展進一步的學術研究。如果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學術觀點、數據、材料、結論等,而作者又沒能如實、準確、規范地標注出處,則會被認為作者缺乏嚴肅認真的科學研究態度或缺乏學術道德修養。
2.從文獻的引用量判斷稿件質量
科研人員在進行選題論證、調查研究以及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都要參閱一定量的文獻資料,這是論文的基礎和依據。因此,作為一篇學術論文,應該具有一定數量的參考文獻。如果引用的文獻數量太少,一方面反映作者不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對本領域研究動態把握不夠,研究的起點較低,這樣的學術論文很難有創新或突破;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對參考文獻標注的真實性、準確性提出懷疑,這需要結合文章的內容,核查是否存在多引少標的情況。此外,參考文獻太少還會給審稿帶來一定的麻煩,因為論文沒有參考文獻或文獻太少,審稿者往往無法從參考文獻反映的信息中判別論文的創新性和理論深度。
同國際學術刊物相比,國內學術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的數量明顯偏低。只有在廣泛檢索、認真閱讀的基礎上較全面地引用參考文獻,才能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展現論文的創新之處。當然,并不是說論文的參考文獻越多越好。有的作者以為,所列的參考文獻越多,反映論文水平越高。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文章中過多堆積他人不重要的觀點,會削弱和分散文章的主題,不能突出自身的成果;同時也反映作者不善于提煉,抓不住研究的重點。有的作者為了體現其論文的學術性、權威性,把那些與論文主題無密切關系或不相關的某權威專家、學者的文獻也著錄上去;有的作者把不能作參考文獻的內容標注出來,這樣的參考文獻有湊數之嫌。
學術論文中參考文獻數量多少應根據論文類型、學科的研究狀況、學科發展概況而定,不可不加區分地硬性規定。如對新興學科而言,該學科剛剛形成,已公開發表的文獻不會太多,此時論文所引用的文獻也有限;而對于成熟的基礎學科,已經積累了一大批情報信息,若其論文所引用的文獻仍然很少,那么該論文作者很可能未對該學科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又如,對專業性極強的述評性論文,一般需要參閱大量的文獻才能完成,因此此類論文后也常附有較多的文獻記錄?傊u價一篇論文中文獻數量應視具體情況而論,必須結合參考文獻的質量綜合分析評價。
3.從參考文獻的質量看論文作者的科研能力和論文的學術水平
參考文獻的質量可從文獻的時效性、權威性、語種種類、載體的種類以及文獻的著錄格式等幾個方面來評價。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可反映出作者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高低。該篇論文如果作者引用的參考文獻新,文種廣,具有權威性,文獻作者的知名度高、成果多,說明作者獵取學術信息的能力強,獲取的信息廣,其著述的立論基礎扎實,起點高,所論述的問題也就越接近學科前沿,所得出的結論就越可靠,該論文的先進性與學術性越強。
(1)文獻時效性 文獻的新老也是評價論文質量的參考指標。一般來說,學術論文應引用國內外最新的文獻,一般應在5年左右為宜,表明作者密切跟蹤學科研究動態,已了解科學研究的前沿情況。若引文陳舊,說明作者的理論思想和觀點較陳舊,所從事的科學研究多是一般性研究,創新性不夠,論文的學術水平不會太高。但應注意兩點:一是學史類論文所附參考文獻一般不但齊全,而且其出版年的范圍寬,有時涉及到很老、甚至是該學科剛剛興起時的某些文獻;二是某些學科的經典理論一直是該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這些文獻雖然很老,但卻經常出現在參考文獻表中,這說明所引用的經典理論經得起科學的長期檢驗。此兩種情況就不能單憑文獻的時效性來評價論文的質量了。
(2)參考文獻的權威性 每一學科都有一些權威專家、權威期刊及高水平論文等。論文作者引用的文獻應有權威人士或權威期刊的論文,應以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為主,否則難以反映出論文的創新性和先進性。學科的權威專家及其科研集體常占領著該學科研究的前沿陣地,其學術成果豐厚并多為世人矚目。若一篇論文所附參考文獻多出自他們之手,至少說明撰文作者對該學科的前沿領域有所掌握,這也是從事高深層次研究的必要前提。權威期刊刊用的論文一般學術水平高,反映學術前沿,創新性強。如果一篇論文所著錄的參考文獻引自本學科的權威期刊較多,說明作者善于利用該學科高水平的、真正有價值的文獻,引用的觀點、理論大多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該文也具有相當的學術水平。相反,若引用的文獻多出自較低層次期刊,說明該作者較少參閱那些高水平的、真正有價值的文獻,引用的觀點、理論和方法也很可能不具代表性和權威性,那么此類論文的層次不會太高。
(3)文獻的語種種類 參考文獻的語種分布是反映作者對當前學科國內外研究現狀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標。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大都掌握一至兩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有的學者由于外文水平有限和其他條件的限制很少閱讀外文資料,不能及時了解最新國際研究動態,不能及時借鑒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成果,而使其研究缺乏新意。只有及時掌握學科的國際研究動態,才能真正從事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因此,參考一定量的外文文獻是寫出優秀論文的前提之一。所以,根據論文中參考文獻的語種分布情況,有利于幫助編輯審稿時分析和推斷作者對本學科國際研究現狀掌握程度,從而間接確定論文可能達到的水平。應注意的是有的作者外語水平不高,并沒有真正閱讀外文資料,而是從別人文章中轉引而又標注原文獻的情況,這當然不能反映作者對學科國際研究現狀掌握程度,此種情況編輯應認真判別。
(4)文獻載體的種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電子出版物與傳統的紙質出版物一起成為各種文獻的載體和來源。電子文獻的主要類型有:數據庫、電子圖書、電子報刊、電子軟件等等。電子文獻因其出版快、內容廣而新愈來愈被人們重視和引用。作者在引用傳統的文獻類型(圖書、報刊等)的基礎上,也越來越多地引用電子文獻,這也反映出作者對各類文獻的運用能力和先進的文獻觀念。編輯審稿時應重視電子文獻的核查,保證其著錄清楚、準確、完整,以便讀者查閱。
4.通過參考文獻的索引功能判別引用的真實性、確當性,從而為進一步鑒別稿件提供依據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知識、新成果層出不窮,且其獲取的渠道也很廣泛,這為學術研究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抄襲剽竊和其他弄虛作假行為提供了便利,特別是一些抄襲剽竊或拼湊的稿件或不著錄參考文獻,或堂而皇之地著錄看似十分規范的參考文獻,給編輯鑒別帶來一定難度。
參考文獻的索引功能為編輯進一步鑒別稿件提供依據。根據參考文獻數量、時間及其權威性,可進一步了解作者對本課題研究的程度,進而評價論文的水平和結論的可信度。讀者如果對引用的內容感興趣,可以通過參考文獻溯本求源,進一步檢索更詳細更具體的文獻信息,更多地了解該領域的研究情況,以便進行深入的研究。[1]編輯,作為論文的審核者,也可以說是論文的最初讀者,也可充分利用這一功能,溯本求源,判別引用的文獻是否真實、確當,從而判別文章的價值。
首先,核查參考文獻的真實性。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的原始文獻,只有這樣才能以科學的態度客觀評價自己的論文和他人的工作,從而保證所引文獻的正確性。通過查閱作者所列的文獻,可以發現作者是直接閱讀的原始文獻還是轉引文獻;是確有此文獻還是作者杜撰的。
其次,核查參考文獻的確當性。參考文獻應與作者論述的主題密切聯系,引用的論點、數據等必須準確無誤,能很好地支持作者的觀點;不能斷章取義,不得損害被引文獻的權益;引用要恰當,不能多引和漏引;另外,要確保文內參考的文獻的內容與文后的文獻出處對應,避免標錯。通過查閱作者所列的文獻,可以發現文內參考文獻的內容以及文后著錄項目是否準確無誤,文獻內容是否被曲解,引用是否恰當,是否有力支持作者觀點。
再次,通過核查參考文獻,鑒別出抄襲剽竊和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編輯通過參考文獻,可以了解論文是否為作者獨立完成,要把論著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分開來。[2](P204)根據筆者的工作實踐,通過認真核查參考文獻,可以發現作者大段引用他人的文章而只標注一小部分的情況,也可通過文后列的文獻發現有的文章是幾篇文章拼湊而成,通過文獻的檢索發現甚至有完全照抄他人文章的情況。這些情況如不能發現,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編輯要認真核查參考文獻,做好把關工作,以免因鑒審失誤而侵害有關人員的著作權和損害期刊形象。
二、學術期刊編輯應充分發揮參考文獻在審稿中的作用
學術期刊的編輯應充分重視參考文獻在稿件鑒審中的作用,并結合實際情況和文章的具體內容,對文章質量作出較為準確的評價。
1.編輯要從思想上認識并積極向作者宣傳參考文獻的重要作用
當前,很多學術期刊編輯對參考文獻的重視還僅停留在著錄格式的規范化上,對文獻的真實性、確當性以及其他深層次的審核還未從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只看是否缺項,如有的作者無法補充完整,便隨意刪去此條文獻;有時為節省版面,隨意刪去參考文獻;不結合文章內容考查參考文獻,導致文獻的質量極低,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作為編輯,要充分認識著錄參考文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參考文獻數量、質量對論文乃至期刊質量的重要意義,這樣才能在工作中認真審查,發揮參考文獻在文章鑒審中的作用。
要提高參考文獻的質量,僅僅靠編輯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同時需要作者的配合和努力。編輯應在與作者的聯系與交流中,向其宣傳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嚴謹性及規范性,幫助作者提高標引參考文獻的意識和能力?赏ㄟ^稿約的形式提出參考文獻的著錄要求,以便作者加以參照;也可通過舉辦講座幫助作者提高參考文獻的著錄意識;在接待作者來電或來訪時,可結合文章的具體情況教給作者一些文獻檢索和著錄方法以及論文寫作知識。作者標引參考文獻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就能在論文寫作的各個環節都認真選擇、引用最有力的文獻資源,論文的質量也會大大提高。
2.將參考文獻的引用情況列入審稿范圍
許多國際著名刊物在審稿意見表中明確列出“文后參考文獻引用是否合理、全面”的評審指標,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3]學術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否得當反映了作者是否充分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關于參考文獻引用的情況,作為審稿的重要方面備受關注。期刊編輯在審稿時不僅要仔細審閱正文,而且要考察論文所著錄的參考文獻及其科學性、嚴謹性、規范性及全面系統性等等。編輯在處理稿件時,對文后參考文獻過少的論文需要求作者補充、完善;對參考文獻錯引、漏引及缺少項目的要讓作者添補;對無法補充完善的或核查有抄襲之嫌的要緩發或不發。
但需要強調的是,運用對參考文獻的分析來評價論文的質量,只是在編輯初審時的一種補充的參考手段,該方法一定要與論文內容的審查相結合,這樣才能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從形式上,參考文獻是指文后附錄的參考文獻,但從參考文獻所起的作用來看,其作用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文內”,而不是“文后”,因此,探討參考文獻的作用既要從文后入手,又要從文內洞悉,只有如此,才能全面發揮參考文獻的作用。[4]
3.加強編輯自身利用參考文獻審稿的能力
首先,編輯要加強《著作權法》和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的學習。參考文獻的標注不僅僅僅要遵循著錄規則,而且不能違反《著作權法》的規定。編輯只有認真學習和領會《著作權法》的內容,才能在審稿實踐中對文獻作者的著作權予以高度重視,嚴格區分合理引用和抄襲剽竊的關系。編輯要認真學習并熟練掌握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這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正確地執行和運用。
其次,在對論文參考文獻標注的的審查中,編輯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有敏銳的判斷力,善于透過參考文獻蘊藏的信息判別稿件質量。要敢于懷疑,本著對期刊、作者和讀者負責的精神,通過參考文獻發現疑問,要提出并搞清楚,以明辨是非真偽。
再次,編輯要提高利用現代化手段檢索信息的能力。如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等單位主辦的“中國知網”檢索系統為我們尋找相關學術信息、識別明顯的抄襲剽竊行為提供了便利;各種數字圖書館和期刊數據庫也為我們查找有關資料信息提供了方便;利用網絡的搜索功能也可以查找相關信息。編輯人員應掌握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有效提高鑒別能力。
原文參考文獻:
[1]李勝利.科技論文著錄參考文獻的意義及要求[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3).
[2]陳浩元.科技期刊標準化十八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王平.重視科技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的功能與作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3,(3).
[4]張文才,岳靜玲.科技期刊編輯要充分發揮參考文獻的作用[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