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培養科學的數學觀
新課程標準要求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數學教師的自身素養以及人格魅力會對數學學科新課程教學效益產生相應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師除了深入領會新課程理念之外,還應樹立科學的數學觀。一、數學教師應認清數學的形態,樹立開放的數學教材觀。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以原始形態、學術形態和教育形態三種基本形式存在。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等原因,教師應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原理,把數學的學術形態適當回歸原始形態,融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合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融入教師的理解,賦予數學知識新的意義、價值。這樣就把數學的學術形態激活,使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和容易理解的數學的教育形態,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要讓數學更加貼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語言表現出來;要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去,從而使數學具有現實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形成具有色彩、鄉土氣息濃厚的數學。
二、數學教師應理解數學的本質,樹立科學的數學教學觀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但缺乏對數學本質清楚的認識。從宏觀講,認識數學首先得認識數學的本質。因為數學的本質問題是學習和研究數學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問題。當代對數學本質的較為普遍的描述是: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數量關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學。數學是人類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是人類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鑰匙。
三、數學教師應掌握數學的作用,樹立創新的數學應用觀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讓數學回歸數學的教育形態,關注師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而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水源的問題。學習數學就是要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生動形象、具體、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態。從而探尋數學的本源,理解數學的本質。數學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會。人是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社會中的,認識、理解和體驗數學就是要探尋數學的生活、自然和社會本源。
新課程理念和科學的數學觀,對教師實施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至今天仍處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兩難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們只要具有新課程理念與科學的數學觀,擁有較強的數學教學創新實踐能力,就一定有能力在追求學生數學學習成績與素質提升之間實現最佳平衡。
【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培養科學的數學觀】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8-20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02-03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與知識學習的結合08-2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08-24
如何強化初中英語閱讀能力培養08-23
如何培養營銷自信08-25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08-24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08-2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0-26
論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