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茂縣脆李在干旱半干旱冷涼生態型區的生長結果習性與經濟性狀研究
茂縣脆李在干旱半干旱冷涼生態型區的生長結果習性與經濟性狀研究張雅新1,呂秀蘭1,何富全2,吳小華1,王婷1,陳洪強1,茍俊3
(1四川農業大學,雅安,625014;2四川省茂縣農業局;3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農業局)
摘要:在干旱半干旱冷涼生態型區的茂縣、理縣和黑水三地,茂縣脆李3月上中旬萌芽,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開花,花期10~15天。果實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短枝和中枝所占比例較大,一般占70%,以抽發一、二次枝為主,所占比例高達90.6%。枝梢生長自4月上旬開始至7月上旬止,新梢快速生長期為4月底至6月上旬。花序著果率大于88%,花朵著果率大于50%,兩者在三地均無顯著差異。果實生長動態曲線為雙S型,5月上中旬為果實第一次迅速膨大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為果實第二次迅速膨大期,果實發育期145天左右。定植第二年試花;第五年進入盛果初期,株產30kg,每667m2產果1650kg以上。單果重均大于46g,可食率高于9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大于14%,總糖均大于9%,總酸含量0.820%~0.868%,三地間均無顯著差異;維生素C含量3.19%~4.83%,果實硬度6.9~13.2kg/cm2,B-胡蘿卜素9.88~11.6mg/kg,鐵1.85~4.82mg/kg。表現出良好的生態適應性,是一個優良的中晚熟品種。關鍵詞:茂縣脆李}冷涼生態型區;干旱半干旱;生長結果;經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S6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1431(2010)06-0009-04
茂縣栽培中國李有2000多年歷史,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展新品種選育工作。茂縣脆李是四川農業大學、茂縣科技局和茂縣農業局從茂縣小青李芽變單株選育而成的新品種。茂縣脆李果實外觀清爽、味美、營養豐富,加之茂縣屬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區,同一品種成熟期較成都及南方其他產區遲30~50天,正值李果“淡、缺”季節,茂縣脆李填補了市場空白,深受成都、重慶、貴陽、昆明等地消費者喜愛。近年來,茂縣脆李種植者獲得豐厚經濟回報,進入盛果期的脆李園產值達15萬~20萬元/hm2,零售價高達10~16元/kg。茂縣把脆李的發展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來抓,并已逐步向理縣、汶川、黑水、松潘等縣發展。發展茂縣脆李對調整地震災區產業結構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起到重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氣候條件
主試點設于茂縣及相近生態型的理縣、黑水。三地年降雨量500~659mm,年蒸發量1300mm以上,海拔1200~2200m,年平均氣溫11~14℃,最冷月均氣溫2~3℃≥10℃年積溫2350~2500℃.年日照時數1557~1800小時,無霜期210~260天。該生態型區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長冬無夏,春秋相連,雨旱分明,晝夜溫差大,冷涼干燥。
1.2方法
在茂縣、理縣和黑水分別選海拔1200、1700和2200m處建立試驗園,總面積2hm2,3種海拔各6667mz。即三地各有3種海拔試驗園,共9個試驗園。均于2005年春定植,每667m2栽55株.采用疏散分層形樹形,常規管理。派員駐點,采取田間生物學、生態學觀測與室內測試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系統研究茂縣脆李的生長結果習性與經濟性狀。
分析果實樣品均為5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WYT-4型手持糖量測定儀進行測定,精確到0.2%。果實硬度用GY-1型硬度計進行測定。總酸用酸堿中和滴定法測定。總糖用蒽酮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用改良2,6-=氯靛酚法測定。Fe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B-胡蘿卜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測定。
2結果與分析
2.1物候期
試驗結果看出,茂縣脆李3月上中旬萌芽;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開花,花期10~15天,4月上旬至7月上旬新梢生長,8月中旬至9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145天左右,中晚熟。三地同一海拔的物候期相近,同一地不同海拔的物候期相差較大,并且隨著海拔增加,物候期相應推遲(見表1)。
2.2枝梢生長特性
茂縣脆李一年可抽梢2~3次。短枝和中枝(短枝為<0.5m,中枝為0.5~1.Om,長枝為1.0~1.5m,超長枝為>1.5m)成為幼樹早結果的重要枝類。茂縣脆李短枝和中枝所占比例較大,一般占70%。以抽發一、二次枝為主,所占比例高達90.6%。枝梢生長從4月上旬開始至7月上旬終止,新梢快速生長期為4月底至6月上旬(見圖1)。
2.3結果特性
短果枝、花束狀枝結果習性:結果類枝主要分布在短果枝和花束狀枝上。尤以花束狀枝結果為主,達55%,成為茂縣脆李豐產穩產的主要枝類。
開花著果:茂縣與理縣的花序數和著果數無顯著差異,均與黑水有顯著差異;三地花序著果率大于88%,花朵著果率大于50%,三地相互間無顯著差異。著果率能滿足豐產要求(見表2)。
果實生長動態:茂縣脆李果實生長動態曲線為雙S型,果實5月上中旬開始膨大,5月上中旬為果實第一次迅速膨大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為果實第二次迅速膨大期,果實成熟前膨大不明顯;果實發育期145天左右(見圖1)。
早結豐產性:連續5年的田間試驗表明,在阿壩州干旱半干旱冷涼生態型區,茂縣脆李呈現早分化、早成花、早結果的生態反應。定植后第二年試花,株產1.5kg,每667m2產果82.5kg;第三年株產5kg,每667m2產果275kg;第四年株產15kg,每667m2產果825kg,有經濟效益;第五年進入盛果初期,株產30kg,每667m2產果1650kg以上(見表3)。
2.4果實主要經濟性狀
供試各地茂縣脆李果皮均為淺黃綠色,單果重均大于46g,可食率高于9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大于14%,總糖均大于9%,總酸低于0.9%,三地間均無顯著差異。維生素C和p胡蘿卜素含量以茂縣的顯著高于黑水和理縣,果實硬度和鐵含量則是黑水和理縣的顯著高于茂縣(見表4)。
3討論
本調查研究表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干旱半干旱冷涼氣候,只要采用相應的配套技術:都適宜茂縣脆李的經濟栽培。尤其是發展茂縣脆李,有利于該區域地震災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恢復重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平衡發展。另外,這些地區處于“九寨溝一黃龍”旅游產業開發區,不同海拔同一品種果實采收期長達20~50天,且品質極優,產品單價可達10~16元/kg,十分有利于建立觀光旅游產業,延長產業鏈,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和災區可持續發展。
茂縣脆李果實鐵含量在茂縣最低,在樹體上則表現缺鐵黃化現象較嚴重。今后應多開展克服黃化技術研究,提出因地制宜的矯治措施。
參考文獻
[1]黃曉鈺,劉領渭.食品化學綜合實驗[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165-166,171-174
[2]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態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學會.現代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劉權,果樹試驗設計及統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46-48
[4]朱云,俞凌云,王書園.環境和食品中鐵的測定方法[J].釀造與檢測,2008(6):29-32
[5]胡小明,代斌,程衛東,等,不同品種胡蘿卜中B-胡蘿卜素的測定與分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5(4):488-490
【茂縣脆李在干旱半干旱冷涼生態型區的生長結果習性與經濟性狀研究】相關文章:
××市縣(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08-12
小班音樂教案薯片脆脆03-09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研究08-05
我區發展樓宇經濟初探08-12
中國的物流與經濟區的發展08-06
中國的物流與經濟區的發展08-06
我市經濟轉型的背景研究08-12
弘揚勞模精神 建設經濟強區08-16
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報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