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番茄黃化葉曲病的認識及防治
番茄黃化葉曲病的認識及防治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園藝科技學院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安然 0213070201
指導教師:宋世清
摘要: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是新近傳入我國的植物病害,是一種雙生病毒,由煙粉虱傳播,受害植物表現為生長緩慢,植株明顯矮化;頂部葉片皺縮、葉周邊向上卷曲,葉片變厚變小,葉片區域性黃化;病株頂端似菜花狀;坐果少,果實硬、小,不能正常轉色,喪失商品性;為害嚴重時不能開花坐果,嚴重影響果實與植株的品質。由于該病擴展迅速,爆發性強,因此要采取全方位的防治措施,如選用抗病或耐病優良品種,采取農業防治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學措施等方法進行防治。
關鍵詞
番茄 黃化曲葉病毒 煙粉虱 防治
1病原與癥狀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virus,TYLCV)為菜豆金色花葉病毒屬(Begomovirus-es)的一種雙生病毒,由媒介昆蟲煙粉虱傳播(ZhangHui et al.,2009)。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初期植株生長遲滯矮化,節間縮短,上部葉片黃化,葉片邊緣向上卷曲,褶皺簇狀,葉厚且脆。后期葉片變枯,新葉有黃綠不均的斑,嚴重時坐果少,果實小,畸形果多,成熟慢。幼苗染病嚴重矮化,開花結果異常,成株染病的植株上部葉片和新芽表現癥狀,中下部葉片一般無影響。
2流行規律
2.1發病周期
4~5月份和7~9月發病重。從零星發現個別植株矮化到發現個別植株頂部葉片異常,一般需2周時間,再經2周后有30%植株感病,在無有效防治措施情況下,病情不斷增加,發病區域迅速擴大,3~4 d后田間病株率達80%以上。
2.2傳播媒介
煙粉虱是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主要傳毒介體。獲毒后可終生傳毒,但不經卵傳播。大棚內病毒株呈明顯的傳染性病毒分布,而且低密度的煙粉虱仍可導致病毒的擴散與流行。其中以B型煙粉虱蟲口數量增長快、傳毒能力強,繁殖世代短,適應能力強,成為近年來煙粉虱暴發、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B型煙粉虱屬于遷飛性外來入侵害蟲,江蘇省2001年零星發現,致使2005年9月以來在蘇南及沿江地區的設施蔬菜產區大肆為害,已給當地番茄生產帶來嚴重損失。煙粉虱在江蘇省露地無法安全越冬。由于發病區保護地蔬菜生產面積大,茬口安排緊湊,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越冬和繁殖場所。隨著溫室效應使氣候變暖和煙粉虱適應能力不斷增強,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對作物的為害越來越大。
2.3影響發病因素
1)品種。國內外的番茄品種都表現感病,其中金棚1號和FA-189抗該病毒能力較強。
2)植株長勢。田間調查發現,植株粗壯、葉色濃綠、葉片較厚、果實皮層厚的植株抗性較強。
3)管理條件。在整個生長期管理中,田間管理措施及時,病蟲害早防、早治的田塊,發病較輕。
4)氣候條件。在25~35℃、空氣濕度小的高溫、干燥條件下有利發病。而高溫、少雨更利于煙粉虱繁殖活動,病毒傳播速度加快。
5)種植戶防范意識薄弱。開始發病時,種植戶常會把該病混淆為普通花葉病毒病,認為為害不大,疏于管理,防治不及時,引起大面積傳毒。
6)種植時間。由于煙粉虱是早春4~5月份從棚室遷飛到露地為害,秋季9~10月份從露地遷回棚室越冬為害,因此這兩個時期定植的番茄發病重。
3防控措施
3.1選用抗病或耐病優良品種
目前生產上推廣的番茄品種多數為感病品種,因此,加強培育適合當地栽培的抗、耐病番茄品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之一。當前可選擇以色列海澤拉種子公司阿庫拉、以色列澤文種子公司佳麗或法國長禾種子公司佳美等抗病番茄新品種進行試種。
3.2農業防治措施
3.2.1清潔田園前茬受煙粉虱為害嚴重的番茄、茄子、大豆、瓜類、十字花科等作物收獲后,要徹底清除殘枝、落葉及田間雜草,減少煙粉虱蟲口數量。
3.2.2輪作換茬提倡水旱輪作、稻菜輪作,也可改種煙粉虱不喜食的蔬菜如芹菜、生菜、韭菜或蔥蒜類等。
3.2.3灌水悶棚在7~8月高溫季節,平整大棚田塊土地,四周圍上土埂,用舊薄膜鋪好,全棚灌滿水悶15 d(天)以上,以消滅煙粉虱和減輕土傳病害發生。
3.2.4適當推遲播種期一般要求推遲到9月中下旬播種,可以減輕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生。
3.3物理措施
3.3.1防蟲網覆蓋育苗40~50目防蟲網覆蓋育苗,可以利用大棚整個覆蓋(彩色圖版14),或采用“裙部防蟲網+頂膜”形式,也可以根據當地設施隔成大小不同的網室,要求覆蓋嚴密,播種出苗后注意及時閉嚴出入口。
3.3.2黃板預警和誘殺煙粉虱成蟲防蟲網覆蓋的番茄苗床,在幼苗長出真葉后立即懸掛黃板,每10 m2苗床懸掛1張黃板(彩色圖版15)。當每張黃板上發現有2~3頭煙粉虱成蟲時,及時噴施農藥。一般采用防蟲網覆蓋育苗的30~45 d(天)苗齡中,噴藥1~2次。
3.3.3大棚栽培全程覆蓋防蟲網番茄定植前,清除棚內殘枝、雜草,大棚裙部覆蓋40~50目防蟲網,頂部覆蓋薄膜,全程覆蓋栽培(彩色圖版16),每667 m2懸掛20~30張黃板,起到預警和誘殺雙重作用。
3.4化學措施
在幼苗期和移栽前后,每隔5~7天防治1次,連續3次;坐果后,每隔7~10天統防統治1次。藥劑可選用啶蟲脒、撲虱靈、阿維菌素防治煙粉虱成蟲;防治若蟲可選噻嗪酮;用吡丙醚消殺煙粉虱卵也有明顯效果。用藥時注意輪換使用,葉片正反面噴勻噴透,時間宜選在早晨或傍晚。在植株發病初期噴灑病毒抑制劑和植株生長促進劑,具有明顯的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和減少發病的效果。生長促進劑有楊馥成活力素等;病毒抑制劑有菌克毒克、病毒必克、菌毒清等
參考文獻:
[1] 李常保 柴敏 李季 鄭建秋北京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生及分子檢測 中國蔬菜 2010(1):28—30
[2] 劉和吉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病癥狀與防控措施 北京農業 2010(1):15
[3] 楊金明,姜飛,馬秀玲,廖開志,史明武,魏秀翠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生流行規律及其綜防措施 中國植保導刊 2009(5):28—29
[4] 許方程 鄭永利 李芳芳 吳永漢 王曉峨 陳文華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中國蔬菜2010(1):26-27
[5] 馮蘭香 謝丙炎 楊宇紅 淺談番茄黃曲葉病毒病 中國蔬菜2009(5):17-21
【番茄黃化葉曲病的認識及防治】相關文章:
葡萄黑痘病的識別與防治08-08
防治艾滋病主題口號11-18
防治艾滋病工作總結08-24
防治艾滋病宣傳標語08-24
防治艾滋病班會教案07-10
防治艾滋病工作總結05-29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標語08-24
防治艾滋病的心得體會11-22
防治艾滋病工作總結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