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鎮江市圖書館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與思考
摘 要 本文介紹鎮江市圖書館在地方文獻開發利用上取得的成績,并針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對策與建議。
鎮江市圖書館歷來對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開發利用十分重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筆者僅就此談一點看法。
我館在1994年,就將散亂的各部室的地方文獻,搜集到了一個部門集中保管,并對其進行了分編,設專架供讀者借問。目前搜集到的地方文獻(不包括古籍部分)1780余冊。期刊報紙合訂本(不包括解放前的)共計1660冊。我館在積累了大量地方文獻的基礎,又在館藏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上下功夫,建立了兩個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獻數據庫,為讀者提供了方便,為鎮江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1 地方文獻的開發和利用
1.1 利用館藏地方文獻資源,配合形勢教育編書。1986年,鎮江市開展精神文明教育活動,為配合市委的宣傳工作,我館匯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獻資料,編輯出版了《鎮江市民精神文明讀本》,該書介紹了鎮江市的概況、自然地理、政治經濟和人文史籍,并為鎮江市組織的“歷史文化名城知識競賽”提供了詳細的資料。2000年為配合鎮江市知識工程辦公室舉行“名城鎮江”知識競賽,我館又編寫了《名城鎮江》一書,該書中鎮江歷史沿革、自然概況、山川秀色、人文薈萃、物華天寶、鄉風民俗、名城新姿、千古絕唱等方面內容的編寫,都來自于大量的館藏地方文獻之中。該書的大量發行,對鎮江市青少年了解鎮江、建設鎮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2 利用館藏地方文獻資源,發掘古代文化遺產。鎮江面積不大,但文化沉積深厚,文化內涵豐富,是國家級文化名城之一。鎮江山青水秀,是名符其實的山水城市。歷代名人歌詠鎮江山水之作多不勝舉,名城因名人而提高了鎮江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挖掘這些詩詞歌賦的內涵,以及對這些名人的考證,編輯成書籍出版,一方面能使人們了解鎮江,另一方面也宣傳了鎮江,提高了鎮江的知名度。幾年來,由我館館員利用地方文獻編輯出版的書籍就有。《鎮江書話》、《鎮江書史》、《南山詩征》、《鎮江南山史話》、《名城鎮江》、《鎮江人物大辭典》等。
1.3 建立地方文獻特色數據庫。因為鎮江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往今來,許多名流學者。或祖籍鎮江,或旅居鎮江。他們在鎮江國下了許多下朽的偉大著作和璀璨的篇章。如: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梁太子蕭統的《昭明文選》、宋朝劉勰的《文心雕龍》,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劉勰的《文心雕龍》至今仍有其偉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鎮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劉勰的故鄉,劉勰祖籍山東莒縣,他的先輩因戰亂舉家南甫下,一直住在京口(今鎮江),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化名人,有關部門專門在鎮江的風景區建設了以“文心閣”為主體的“文苑”,并于2000年4月,由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和鎮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但在會上就收到國內外著名學者學術論文56篇。與此同時,“中國·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在我館掛牌。我館工作人員采取向國內外專家學者發函征集、上門查閱、復印、計算機網上查閱、學術光盤檢索和會議上搜集等方式,目前共收到論文2000余篇,港臺論文1692篇。在這樣短的時間里,搜集到這么多的資料,傾注了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和付出艱辛的勞動。為此受到了專家的好評,也為完善我館地方文獻做出了很大貢獻,《文心雕龍》資料中心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分類、裝訂,然后陳列上架供借閱。同時為方便讀者查閱和對外交流,專門建立了《文心雕龍》信息數據庫。目前已錄入信息2033條,信息數據庫按分類、篇名、出版地、出版時間、著者等條目錄入。這樣讀者就可以根據需要檢索、查閱有關資料。
目前我館建立的第二個地方文獻信息數據庫是“鎮江信息數據庫”。這個庫建于1998年,主要是錄入《鎮江日報》上刊載的鎮江當日發生的動態性信息,按分類、題名、著者、主題詞、出處、日期等條目錄入。目前已錄11000余條。讀者來館查閱1998年以來刊登在《鎮江日報》上的重大新聞,可以通過電腦,快捷簡便地檢索到相應的內容,不再一頁一頁地去翻報紙,極大地方便了讀者。
2 我館地方文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幾年來,我館在開展地方文獻工作中取得了下少的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之處筆者認為:
2. 1 沒有一個專門的地方文獻工作機構,沒有專職人員全面負責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保存、開發、使用等業務。長期以來,我館即沒有地方文獻室,又沒有專職人員負責,都由兼職人員做。他們除了做地方文獻工作,還要兼職其他工作,這佯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這項工作,顧此失彼,必然會使這項工作受到影響。另外,地方文獻的分編工作,都是由采編部門做,因為采編的工作量本身就很大,也很繁雜,有時就有可能將地方文文分編送到其他部室,這樣就造成了地方文獻在館內的流失。
2. 2 地方文獻搜集的范圍不夠廣泛。杜定友先生在很早就說過:“地方文獻是指有關本地的一切資料。”很明確地指出了地方文獻的范圍,其載體有圖韋、雜志。報紙、圖片、畫片、拓本、表格、傳單、票據、文告、手稿、會議文件、電影拷貝、電視片、錄像帶、照片、多媒體文獻等。目前我館收藏的范圍不夠廣泛,僅局限于書籍、雜志、報紙光盤牟如上所說的其他收藏可說寥寥無兒,這就使許多有價值的其他載體的文獻漏存。
2.3 地方文獻采訪方面的問題
由于采編部門人員少工作員大,完成正常的工作已經很吃力,再難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從事地方文獻的專門采集。有一些書籍就會漏購。目前我館還沒有建立呈繳本制度。本地區的出版部門沒有形成向圖書館呈繳地方文獻的意識,沒有制度就沒有約束。更不好催繳,只能憑情面去征集。
3 開展地方文獻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要做好地方文獻工作,有許多重要的因素,如:地方文獻的數量和質量,工作規劃和組織工作人員素質,數據庫建設,整理開發,服務方式等等。但有一點必須明確的是:地方文獻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發揮地方文獻的社會服務功能,使之在區域文化教育和經濟建設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就我館目前地方文獻工作筆者建議:
3.1 建立地方文獻專門機構,承擔館藏地方文獻所有業務工作。由其專門負責地方文獻的采集、分編、保存、讀者服務等各個環節,并把地方文獻各項業務工作,納入正規化、制度化和標準化管理軌道,由專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開展工作,這是做好地方文獻工作的重要保證。
3.2 盡快建立呈繳本制度。盡快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達成共識,以市政府或市人大的名義,簽發有關出版單位無償向圖書館繳送新出版物的通知,然后加強催繳工作。并要采取一方面接受呈繳本,另一方面給地方文獻工作人員以采購自主權的兩條腿走路方針,使新書的搜集得到有效的保障。
3.3 擴大收藏范圍。筆者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結合本區域經濟、人文和科技發展實際情況、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不論其是否與本地有關均可視為地方文獻,作為重點收藏,不論何種載體,均在收藏之列。
3. 4 注意出版動態,加大訪求力度。采訪人員在加強與地縣圖書館聯系的同時,盡可能多地了解掌握最新文獻的出版動態,特別是院校和出版發行部門,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優質服務,以達到互通有無。
3. 5 經常開展書展和圖書征集、交換活動,是地方文獻藏書補充的有效措施。定期將本館收藏的有影響的地方文獻,有重點的分批進行地方文獻作品展,一方面讓讀者了解館藏、利用館藏,另一方面加強市民對地方文獻收藏的意識。對贈書者發放“收藏證”,并憑此證在本館提供優質服務以提高“收藏證”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經常組織本地作家簽名售書,以擴大地方作者的知名度。
3.6 加強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有計劃地開發地方文獻資源。建立多種類型地方文獻數據庫,充分發揮館藏地方文獻資源的優勢,標準化著錄地方文獻,編寫本地區聯合書目,建立本市各館地方文獻數據網絡,真正達到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 姚奎榮 嘉定縣建立縣內出版物呈繳本制度,圖書館雜志,1991(1)
2 圖書館目錄學資料匯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出處〕 貴圖學刊2001(2)
【鎮江市圖書館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與思考】相關文章:
淺談地方資源中寫作素材的開發利用08-15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08-17
現階段鄉鎮地方稅源建設研究與思考08-15
現階段鄉鎮地方稅源建設研究與思考08-16
高校圖書館發展公共關系學思考08-18
地理教案-新能源的開發利用08-17
高校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思考08-21
江蘇鎮江市導游詞范文08-16
大學英語隱性課程的內涵與開發利用08-18
文獻報告調研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