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切入點——著重以網絡環境下《中國家譜總目》收錄為例
[摘 要]網絡環境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前景看好,本文著重以《中國家譜總目》收錄為例,談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要選準切入點,以點帶面,促使建立收集、整理、利用的良性循環。
1 網絡環境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前景看好
建立各具特色的館藏體系,是全國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倡議的首項目具體工作內容。地方文獻又是公共圖書館最具特色的重要基礎建設之一。在目前的網絡環境下,據有關資料綜合分析,全國有90%的公共圖書館在自己的網站上推出地方文獻信息,且絕大部分站點都是將地方文獻作為重頭內容推出。上虞市政府將“政府上網工程”,構建上虞市城域網的重任交給了上虞市圖書館。在美國,為更好地保存和更方便地使用政府出版的大量文獻,專門設有聯邦政府一級托管圖書館和地方一級托管圖書館。地方文獻在網絡環境下的地方政府信息資源利用中有著獨特的地位。
從美國因特網的出現,信息產業的崛起,到一系列有關信息資源共享法規。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已經使公共信息在擁有和利用方面的公共關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新加坡尋根網公司,利用IE網將家譜資料輻射世界,公眾訪問率非常之高,一天網上點擊率達幾十萬次。家譜是一筆不可估量的亟待開發的地方文獻信息資源。上海圖書館已出版了《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現正著手編纂《中國家譜大辭典》,《中國家譜系列叢書》,《一百位名人家譜簡介》等等。正是由于家譜這種地方文獻是重要史料,其利用的社會效益好,才決定編撰一部收錄、發行并上網于世界范圍的《中國家譜總目》。家譜聯系著全世界的華人,參加《中國家譜總目》編撰的中國上海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新加坡、荷蘭。臺灣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中文圖書館和中文資料收藏單位;它是中文文獻資源世界范圍共建共享規劃正式啟動的一個重要合作項目;它關聯千家萬戶,能引起廣大民眾關注的重要地方義獻資源。如溫州電視臺,《溫州日報》發播成立浙南譜牒收藏研究中心消息后,引起較大的社會反響,除本地市民紛紛來電、來人送來家譜外,福建、臺灣、美國、泰國等地華人都通過各種方式與中心聯系。筆者所在的樂清市圖書館,將《中國家譜總目》收錄、編撰消息,通過召開地方文獻工作會議和地方黨報、電視臺宣傳后。立刻引起社會響應,平時征集工作較難涉及到的邊遠山區,紛紛來電來人聯系,有的還馬上復制好家譜送過來。在主動聯系者幾乎是一個相似的心愿:就是想利用圖書館的信息橋梁,繼續尋查始祖、始遷祖,上溯尋根。圖書館借此機會收到一批古今名人資料,大大推動了地方文獻收集、利用成果的宣傳。實踐證明,此次地方征集宣傳效果明顯好于以往類似宣傳。
網絡環境下家譜的收錄已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地方文獻征集氛圍,它是各公共圖書館借此宣傳收集。利用地方文獻的大好時機,它可使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宣傳,順著家譜這一特殊地方文獻資料的脈絡關系延伸至山鄉村落、天涯海角,并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2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要選準切入點
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目的在于公共服務,地方文獻工作應從收集環節開始,就注入公共服務的因素。即要通過選準收集、利用直接掛鉤的切入點展開工作,以增強收集、利用服務成果宣傳的即時社會效應。因為大量的地方文獻非正式出版物,無法通過正規渠道流通、傳遞,而且有些地方文獻信息隱含或散見在各類公開或內部發行資料中,使收集、整理、利用工作具有相應的難度。如果館員有目的地選準切入點進行收集、整理以致利用,就會產生雙向雙倍的公共服務效益。如民間家譜的收集,完全可以在普查的基礎上,選出幾位名人家譜為切入點,有方向、有目的地深入民間宣傳動員,向民眾講明收集、整理、修復、保存家譜,并進行目錄著錄。編撰、發行、上網的計劃,以及其作用和意義,取得鄉親、族長的信任與協助、支持。一般他們都會樂意將本族杰出人物的功績和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圖書館可配合征集工作開辟杰出人物專題宣傳欄,使收集、利用直接掛鉤,問時通過媒體擴大宣傳,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選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切入點時,貴在知已知彼。地方文獻工作者在收資料時,經常與文獻作者直接接觸,甚至交成朋友,因此更了解當地民眾需要什么信息。樂清市圖書館2000年曾選定編輯、推出“中國之最在樂清”系列展覽為切入點。在編輯過程中,邊利用邊收集補充館藏,這樣縮短了收集、開發、利用的周期,提供資料點也能及時、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果,通過圖書館的信息橋梁發揮作用,就很主動積極的配合和協作,有的還自愿提出給予展覽經費的資助。比如:僅“中國之最在樂清”系列二“海洋環境與資源”一期,就收集了幾十處的資料。與此同時,還在編輯制作系列展覽時陸續將數據錄入光盤保存,為地方文獻資源上的上傳IE網做好了基礎的工作;另一方面,將地方海洋局的“海洋區劃功能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法》的宣傳,以再現圖文并茂的文獻史料形式展出,告訴人們地方文獻資料收集都有哪些范圍,內容和載體形態,樂清海洋資源有哪些“中國之最”,啟發人們愛我家鄉,保護環境、善待海洋。取得了地方文獻收集、利用雙向公共服務的明顯社會效益。通過一個點的開發利用,帶到了面上的收集,使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環。
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料建設,除了知自己的館藏與兄弟館館藏特色外,還可借世界范圍的《中國家譜總目》收錄共建共享的氛圍,同相鄰相關的文獻收藏單位取得相互了解、友好協作。通過選定編制聯合目錄,舉辦聯合展覽等切入點,展開互通有無,互為補充的文獻信息交流。網絡環境,將使文獻資源建設,從公共關系運行中由協調發展為合作,由咨詢服務發展為戰略管理。協調地方文獻征集工作的交叉問題,制訂科學的文獻資源建設規劃,合理分工布局,共同尋求解決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資料指數式增長,收藏單位人、財力投入顧此失彼,造成資源浪費等問題的良策非常重要。特別是市縣級公共圖書館,從地方的資源、人力、財力各方面看,采取強強合作尤為必要。事實已證明,以《中國家譜總目》收錄為契機,召開地方文獻工作會議,相關單位之間較容易達成共識。2000年6月國家圖書館在京主辦,世界范圍的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會議,決定由各機構分頭編纂,上海圖書館匯總總校主持編纂《中國家譜總目》。它就是從時局發展、館藏特色、公眾需求等出發,選準切入點的。因為目前,IE網已提供了信息傳遞的橋梁,海內外華人有一股尋根熱,而且,上海圖書館收藏家譜居中國第一,還擁有像王鶴鳴先生這樣一批專家人才。它是網絡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中文文獻資源建設方面,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切入點。
3 結語
總之,網絡環境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前景看好。各公共圖書館要抓住機遇,及時選準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切入點。要知已知彼,從公眾需求、館藏特色、時局發展和地方實際等出發,尋找收集、利用直接掛鉤的切入點,以達到收集促利用,利用促收集的效果。并鼓勵館員在收集、利用資料時與公眾直接接觸掌握信息、建立友誼,共同選定地方文獻開發專題,以更好地促進收集、整理工作。同時要借編撰《中國家譜總目》創造的共建共享氛圍,進一步加強地方文獻工作宣傳力度與橫向交流、協作,共擬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規劃和切入點,從而使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在競爭激烈的網絡環境下,有序發展,充滿生機。
[參考文獻]
(1) 張怡,慎忱怡,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中的美國托管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00,(7)
(2) 范沈珊,省級公共圖書館網站的特色信息資源調查[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0,(3)
〔出處〕 《圖書館論壇》2001(5)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切入點——著重以網絡環境下《中國家譜總目》收】相關文章:
網絡環境對圖書館公共關系的啟示08-18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公共關系論文08-18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公共關系論文08-18
網絡環境下的《棗核》08-16
網絡環境下的彈性學習08-17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08-17
管窺網絡對圖書館公共關系的啟示08-18
概談網絡和圖書館公共關系08-18
找準切入點 建設##邊界中部經濟強縣08-12
網絡環境下社會課教學初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