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
地方文獻是文獻資源建設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既是一個地區歷史的產物,又是一個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的真實記錄。作為本地區進行生產、科研、教學的豐富的“情報源”,地方文獻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無論是從發揮其自身的情報價值方面,還是從推動當地社會、經濟效益提高方面。都可起到重要的借鑒與參考作用。因此,探討如何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充分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現實需要與可行分析
關于地方文獻,早有杜定友先生就進行過研究,近十多年來不少學者在這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果。歸結其共同點,都認可地方文獻作為一種特色,是在內容上涉及某一地區自然現象及社會現象的具有地方研究性質的文獻。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其形式和內涵也在不斷擴展和更新。本文不想在此深究地方文獻概念、內容、范圍及形式的具體化(已有很多文章進行過探討),而是著眼于地方文獻這個體系本身如何構建并更好地發揮出作用方面作些探討。
從全社會文獻資源的整體建設角度分析,近些年來,由于受書刊漲價,以及國家經濟狀況使然等因素影響,全國多數文獻情報單位,在文獻資源建設和文獻情報服務方面,已陷入困境。受市場競爭驅使,一些民辦信息機構紛紛崛起,它們的起點高,技術力量較強,給官辦的文獻情報單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迫使著這些文獻情報單位應從宏觀上加強文獻情報資源的合理布局,發揮優勢,搞好資源開發利用,有重點、有特色地做好文獻情報的保障服務,否則,文獻情報機構是難以繼續生存與發展的。另一方面,從文獻使用情況看,由于藏書流通量的大小,藏書利用以后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低,首先取決于讀者的滿足程度和利用程度,這也從客觀上要求,只有通過建立具有適合本地社會需要,滿足本地讀者需求的特色館藏體系,才會抓住讀者。鑒于上述方面,加強地方文獻資源這種特色體系的建設已成為一個新的趨勢,給不少文獻情報機構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遇。
從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角度來分析,其基本原則就是通過建立一個合理的文獻資源布局體系,來減少巨大的館藏建設重復與浪費。共建應以各自的特色為基礎,特色意味著館藏在某些方面的特殊優勢,若無特色也就無所謂共享。在這里,文獻資源的有效配置,是文獻資源實現共享的前提。而稀缺又是節約和按照需要的比例來配置各種資源的前提。目前我國文獻資源浪費與稀缺并存的現狀,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作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來講,它是建立在本地文獻收集、整理與利用的基礎與優勢之上,既可填補稀缺,又避免了重復浪費,因此,必然可成為一個可靠的,富有特色的保障體系參與到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中來。
再從地方文獻的內在特征進行分析,地方文獻的涵蓋范圍可以說具有綜合性,包括了各個領域,可稱“地方小百科”。作為一般讀者來講,他可以通過地方文獻來了解當地的基本概貌,加深對本地情況的熟悉程度;作為學者和研究員,他可以通過地方文獻全面并有側重地分析、研究地方性問題,為當地發展提出決策參考;作為外地讀者,他還可以通過查閱外地文獻與當地文獻作聯系、比照,擇優避害,達到相互交流、擴大宣傳之功效。這一切,都有助于各類讀者從地方文獻的信息含量中受到啟發與借鑒,有針對性地解決地方實際問題。
可見,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既必要也可行。
二、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文獻資源建設是一項大的工程,地方文獻作為一個分支,也有其特定的建設要求。并且由于它涉及到全國各個地方的地方文獻收集、整理與利用,在建設過程中還應講求一致性、協調性,力爭形成地方文獻共建網絡化體系。
1、關于文獻保障問題。
地方文獻的收集方式具有特殊性,這與地方文獻本身的形成有關?傮w來看,地方文獻的產生源較為分散,面廣。其中,有些是地方外人士對本地的研究,有些地方文獻由于歷史原因向外流傳,都有可能使地方文獻來源跨地區、跨省甚至跨國界。因此收集渠道與途徑不能與普通圖書論同。除了正常的圖書采購渠道外,還要廣開門路,拓寬信息渠道。如本地區宣傳部、組織部、統計部門、政策研究室、當地各類研究中心等機構都擁有豐富的情報信息,尤其是各種會議資料、統計資料、調查報告及地情、社情等文獻資料,可派專人進行聯系,收集;也可利用各種書目索引等工具書摸清歷史上的地方文獻出版、存佚情況及收藏單位等等,以拓寬視野,掌握盡可能多的地方文獻資源信息;地方文獻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還可通過深入實際,調查尋訪,順藤模瓜的方式,直接獲取民間有價值的地方文獻;如果涉及到跨越本地區范圍的收集工作,要盡可能掌握真實可靠的信息,做好收集工作的各種準備,如購買資金、復印費用、拷貝手段,攝像器材等,爭取用最少的花費,獲取較多的文獻?傊占胤轿墨I是一項長期、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在建立廣泛聯系點的基礎上來進行。這當中不僅本地政府要給予支持,地區與地區之間也要相互協作,以保證對地方文獻的收集有較高的保障率。
2、關于學科體系問題。
從地方文獻收集內容的總體要求來看,應圍繞著反映地方建設的理論研究、地區性社會科學的應用研究以及為地方各級領導決策提供文獻情報服務等為重點來進行,著重收集現代和當代各學科、各項建設事業的實際資料和檔案資料。具體到一個地方而言,則存在一個深加工問題。也就是說地方文獻作為一種特色,還需要和學科研究結合起來,才具有生命力和新的活力。這就要求每個地方應相應建立起具有各自學科特色的地方文獻收藏體系。作為地方文獻本身,它包容百科;而對一個地區來講,其地方文獻的具體內容又表現出特殊性,結合地方特點有其突出優勢的方面,如果每個地區在收集地方文獻的過程中注重將這種綜合性與特殊性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文獻體系,縱觀全國,則可構建起多學科、多領域完整的地方文獻體系。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圖書館多年來重視對地方文獻中大理白族古籍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當代白族生活狀況的資料收集,現已形成反映大理白族經濟、文化、民俗、物產等多方面內容的系統資料,為考究大理白族的起源、生活、發展等情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應該說,每個地方在建立自己的地方文獻體系中,側重一個主題、一個學科、一個優勢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這樣既明確了目標,又避免同一地區不同圖書館的重復收藏。一旦某方面的地方文獻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又會反過來促進這個方面學科研究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關于開發利用問題。
僅僅收集和積累地方文獻還是死的資料,只有加以適當的整理、加工和研究,才能從中發掘出有現實價值的東西。從當前實際看,以文獻的智力資源為內核,組織一支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網絡,將地方文獻由“死”變“活”,這是體現出圖書館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最有潛力最有活力的基礎性工作。具體做法是:①可以通過對地方文獻進行再加工,按類、按用途整理出及時、有效信息提供給企業和單位使用,有條件的話,可將這些信息通過INTERNET網,進行擴大宣傳。②可以通過地方文獻為當地政府發掘一批在全國各地工作的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人才庫;③利用“鄉土”之情引進科技成果,形成具有實力的一個振興地方經濟的巨大信息傳遞網。④以在外地工作的人才為窗口,了解祖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情況,宣傳本地,提高本地知名度。
主要參考文獻:
1、馬澄宇 淺談省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997年第1期
2、王儒珍 黨校要重視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市場經濟與圖書館建設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3 、劉青 地方文獻特點和類型試論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 1997年第6期
〔出處〕 全國地方文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1998)
【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相關文章:
加強工商系統作風建設的思考08-24
地稅部門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思考08-12
加強鄉鎮黨委建設的思考08-15
對加強班級隱性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08-17
新時期加強居委會建設的思考08-12
如何加強村級民主建設的幾點思考08-15
關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思考08-15
加強龍頭企業基地建設的調查思考08-12
關于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12
對加強煤礦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