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強西北地方文獻工作的幾點設想
隨著地方經濟的迅速崛起,人們將會愈來愈重視對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此省級公共圖書館要因地制宜,發掘館藏強項,更進一步加強地方文獻工作。作者就此提出了幾點設想。一是加強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搜集工作,特別是對非正式出版物的搜集,以及應采取的幾種方法;二是建立西北地方文獻數據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地方文獻資源的潛能,實現資源共享;三是成立“西北文獻信息資源研究與服務中心”,統籌規劃西北地方文獻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加工、生產、推銷具有特色的、新的信息產品,提高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整體的社會服務功能。
隨著新歐亞大路橋——“現代絲綢之路”的貫通。國家開發開放戰略重點的西移,西北經濟區將以其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再次成為國家開發的重點,古老的“絲綢之路”將重新繁榮和復興。做為一個以收藏地方文獻“為本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書刊資料”為工作重點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如何順應西部經濟社會的發展潮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找到適合自己各方面發展的優勢。特別是在當前“四化”建設當中,各地區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以及各地區黨政領導部門所采取的各種對策,無不受本地區歷史、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地理、人口、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地方黨政部門對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科學決策時,首先要掌握大量的地情、數據和情報,然后對各種情報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制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方針和政策。地方科研機構除擔負某些全國性的科研任務外,更多的是根據最具有本地區地方特點的學科領域,制定自身的科學規劃,特別是關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的對策性研究,尤為活躍,許多研究機構都把主要力量放在這一方面,而這些研究都具有特殊的地方文獻信息的需求。隨著地方經濟的迅速崛起,人們將會愈來愈重視對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因此省級公共圖書館要因地制宜,結合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社會需要等特點,發掘館藏強項,搞好自己的信息特色化建設。我們所講的特色,一是文獻收藏的地方特色,要全面地收集地方文獻信息。二是信息服務的地方特色,即為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全方位的地方文獻信息咨詢服務。要從圖書館的內部機制改革入手,把單純的地方文獻收藏工作和地方經濟建設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敞開館門,面向市場,組織一支為地區經濟建設、科學研究出謀劃策的智囊團、信息網。這是目前經濟騰飛大潮中公共圖書館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最有潛力、最有活力、最能體現價值的工作。為此我們今后要抓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
地方文獻信息資源是地方文獻信息服務的基礎,必須大力加強其搜集、開發利用的程度,努力提高地方文獻信息收集的完整性、系統性。鑒于地方歷史文獻日漸稀少,搜集更加不易,這類文獻仍將是我們今后長期搜集的重點對象,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要改變過去在搜集工作中重正式出版物,輕非正式出版物;重歷史文獻,輕當代文獻;重文史資料,輕經濟資料、自然狀況資料的觀念,開展全方位的搜集工作以保證信息收集的完整性、系統性。特別要加強對非正式出版物(或稱內部資料、灰色文獻)的搜集工作,這類文獻來源十分廣泛,包括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學術團體、學校、科研院所等部門,它能從各個方面快捷地反映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研究及各行業建設中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專業特點。這類文獻最大的特點是出版周期快,情報時效強,其中還包含有許多對科學研究、經濟決策工作有相當重要作用的,屬于保密范圍的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用于公開發表的文獻信息,這就更加顯示出它的科學價值,這是正式出版物所不能比的。可是由于這部分文獻通常是不定期出版,出版的數量少,形式多種多樣,發行范圍有限,一般都限于本行業、本地區,以內部發行方式或交換方式進行傳播,搜索者很難掌握其出版信息,因而造成這類文獻的大量流失。鑒于以上種種特點,在今后的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搜集工作中要設置搜集和研究地方文獻信息的專門人員,并加強對工作人員信息意識的培養。提高信息搜集人員的素質,是搞好信息搜集工作的基礎,特別是地方文獻信息搜集工作的復雜性要求,要著重培養工作人員敏銳的觀察力和多思善辨的工作作風,要善于發現、捕捉文獻信息,必須思維敏捷、手快、腿勤,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和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具體的搜集工作方法,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1.建立地方出版物呈繳本制度,利用行政手段來保證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全面收藏。
2. 進行參與式的跟蹤收集,積極地派人員參加地區各學術團體、研究機構召開的學術會議,搜集會議專集、論文匯編。
3.出門訪求。定期到有關地區或部門進行信息調查,及時收集各種文獻資源。
4.與有關部門建立交換關系,互通有無。
5.對發行量過少的文獻可采用復制、復印的方法進行搜集。
二、建立“西北地方文獻數據庫”
文獻數據庫的建立是控制、處理和利用文獻信息的現代化手段,是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服務的基礎。歷史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高度發展的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信息系統已從信息的傳統整理系統(圖書館)發展到信息的高級有序系統(數據庫),并進而向信息的多媒體系統和智能化系統演進。而我們西北地區的文獻信息資源開發工作,目前基本還停留在傳統的手工操作階段。效率低、速度慢,深層次文獻信息服務工作難以開展,致使大量的寶貴文獻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種落后的局面已成為制約地區經濟騰飛,科學、教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計算機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文獻信息服務工作的自動化,不僅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目前經費緊張的現實條件下,圖書館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開發文獻信息資源,要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自身的條件和實力,揚長避短,開發需求對路的、有時效的、有特色的信息資源。地方文獻就其來源來看,除一部分公開出版物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歷史文獻,以及相當數量的非正式出版物。這些文獻不可能在版編目,也不可能被國家的文獻數據庫統一標引錄入,只有地方文獻收藏單位才能對這類文獻進行整理和標引。因此我們選擇西北地方文獻來建立數據庫,就不會被國家統一文獻數據庫所替代,成為勞而無功的重復勞動。從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的發展策略來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工作是地區性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根據我們所處的地位和實力,應該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為此,今后西北地區數據庫的建設必須走整體化的發展道路,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集中力量、形成優勢。建庫的指導思想要強調面向科研、面向用戶、面向市場。西北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可大體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首先由西北地方文獻收藏比較豐富的甘肅省圖書館率先建庫,總結經驗,制定統一數據加工規范。第二階段,聯合西北五省區公共圖書館及有關地方文獻收藏單位共建西北地方文獻信息網,實現優勢互補,減少信息資源交叉收集和重復建庫的浪費,促進西北地區地方文獻數據庫整體化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三、成立“西北地方文獻研究與服務中心”
目前我們的地方文獻工作,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工作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相當嚴重。地方文獻的基本工作內容還停留在以收集保存為中心,以閱覽咨詢為輔助的階段,全面系統地加工整理工作僅僅是開頭,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基本上沒有起步。從目前西北五省的公共圖書館及有關收藏單位的搜集及開發利用工作來看,收藏和開發工作的重復,關系上的不協調情況十分嚴重。面對現實,積極的選擇應該是更新觀念,根據圖書館特色化建設的需要,從內部機制改革入手,成立“西北地方文獻研究與服務中心”。中心成立后的任務是科學地、宏觀地進行西北地方文獻工作的研究。研究其資源狀況、開發目的、開發內容、開發手段及如何使收藏文獻轉化成信息產品,最大可能地釋放地方文獻的信息資源潛能,為地區經濟建設服務,為圖書館創造出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具體的工作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項:
1.協調地區地方文獻工作
一個地區從事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存貯和傳遞工作的主要機構有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史志辦、黨史辦、文史辦等,各機構在收藏的重點上雖然各有不同的側面和重點,但在開發利用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為本地區建設事業和科學研究服務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工作中由于各機構之間關系上的不協調,使得各自收藏的文獻互不摸底,收藏品種和研究項目上重復現象十分嚴重,給國家的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嚴重地阻礙著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心的成立將會聯合本地區各收藏單位進行橫向協作,在各單位自愿互利,共同發展的前提下,協調各系統、單位、地區的地方文獻工作,核實地方文獻的收藏狀況,理順關系,統一規劃,編制聯合目錄,充分揭示各單位所收藏的文獻資源。盡可能組織開發、流通,極大地發揮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潛力。統一規劃西北地方文獻課題開發,中心做為整個西北地方文獻信息資源開發活動的控制中心,將把握西北文獻開發研究的方向,組織各研究開發單位統一規劃課題,揚長避短,科學分工,各有側重,各具特色,減少重復。積極主動地承接國家級、地區級的科研課題。
2.開展信息咨詢,生產信息產品
在西方發達國家,信息的生產、加工與銷售正迅速地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活動。信息被視為一種資源,一種消費品,已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近來經濟發達國家的研究結果表明,信息機構是國民收入、就業與結構改革的主要來源。例如在美國許多事實表明,信息機構所產生的效益近似于國民收入及就業的一半,先進的歐洲經濟實體的類似資料也證明,70年代中期其國民收入的40%來源于有關信息活動。這個結果表明,“書中有黃金屋”這句調侃知識分子的俗語,實在是一句大實話。現代社會,知識與生產的結合為社會所創造的巨大財富,是任何時代也不能比擬的。而我們的圖書館工作由于歷史的原因,基本功能長期待續不變,使圖書館機構在一個日新月異的變革世界中顯出了很大的惰性,幾十年來“重藏輕用”的思想嚴重地阻礙著我們對信息的開發利用,守著“黃金屋”要飯吃是目前我們圖書館界普遍的現象。“西北地方文獻研究與服務中心”成立后,做為地區地方文獻信息開發利用的研究部門,要認真地研究服務對象和用戶的需求,確定我們開發地方文獻信息的方向、任務。根據環境和條件,選定業務內容,變過去信息服務的被動性為主動性,開展深層次的信息咨詢服務,加工、開發、推銷文獻信息產品。①直接為各級領導進行最佳決策的智能服務。主要的方式有:提供情報信息、提供專項數據資料、提供有關課題綜述,決策論證等。②開展西北問題的宏觀研究,進行文獻綜述報導,如編制西北文獻總目提要,西北民族文獻綜述,絲綢之路文獻綜述,西北宗教文獻綜述等等,通過我們的研究成果為西北問題研究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務。③開發建設西北地方文獻數據庫,并加以商品化,制造市售軟件、機讀目錄或光盤數據庫,創造經濟效益。
我們正處在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都在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我們的圖書館要順應改革大潮的需要,必須要走特色化服務的道路。我們的地方文獻工作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地開展卓有成效的文獻信息咨詢活動,提高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和整體的社會服務功能,才能開發具有特色的信息產品,立足于激烈的信息市場,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大平: 關于西北地方文獻資源聯合開發的構想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989(1)
2.鄧小夏: 亟待開發的情報源—地方文獻 ,圖書情報工作, 1989(6)
3.姜岳(主編): 文獻信息的開發與利用 《市場經濟與圖書館服務》學術討論會論文專輯, 管理現代化雜志社, 1994
〔出處〕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996(3)
【加強西北地方文獻工作的幾點設想】相關文章:
完善和加強稅收計劃管理的幾點設想08-07
推進機關管理的幾點設想08-15
做好地方文獻工作的幾點體會08-09
對我館地方文獻工作的幾點思考08-09
甘肅省圖書館西北地方文獻工作述略08-09
加強班子建設的幾點思考08-12
淺淡加強地方文獻工作的幾個問題08-09
關于針刀醫學科研的幾點設想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