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方文獻的收藏和服務應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拳頭產品
1 現狀:備受冷落的寶藏
地方文獻是記述地方情況或具有地方特點的文獻。包括地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及地方出版物等,地方文獻是了解與研究地方狀況和人物的重要史料,在公共圖書館藏書體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由于地方文獻卷帙浩繁、數量巨大,加之圖書館對其開發重視不夠,編排無序,造成讀者查閱利用頗費時間和精力,使讀者對之望而生畏,形成地方文獻備受冷落的現狀。
受到讀者冷落的地方文獻,又往往會受到圖書館自身的冷落。雖然省級圖書館工作條例把“搜集、整理與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獻”規定為圖書館六大職能之一,但真正把這項工作擺在應有位置并做出重大成就的圖書館,只有少數。相當一部分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至今仍是無陣地、無目錄、無專人管理的空白點。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近10年來,地方文獻編寫工作蓬勃展開。以江蘇省為例,自1987年省方志編委會辦公室成立以來,已出版省轄市志11部、省轄區志14部、南京年鑒11部、武進年鑒10部、南京地方叢書50部,還有一大批行業志、鄉鎮志等。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旅游業的興旺,記述各地山川、名勝、物產、建設成就等類圖書也大批出版。相比之下,公共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收藏和服務顯然滯后了。
2 價值:區域競爭力的寶貴資源
地方文獻具有獨特的價值內涵,原因就在于它的博和新。地方文獻內容極其廣泛,只要是地方范圍的,無論自然和社會、歷史和現狀、經濟和文化,都是它撰述的對象,分門別類,廣博而系統,是其博。史書記載過去,方志則記述現狀,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要靠親身調查而得,是其新。正因為如此,有人把地方文獻比喻為“文化之礦”,具有極高的開采利用價值。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加快,地方文獻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有專家指出,各地經濟的競爭,說到底是板塊文化的競爭。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的人們在發展市場經濟中的觀念、思路、行為、習慣,也就是人們的綜合素質,說到底是由那“一方水土”,即板塊文化養成的,由此決定了該地經濟競爭的實力。江蘇的蘇南鄉鎮企業聞名全國,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這與吳文化的養育有密切的關系。吳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湖塘星羅,泉井棋布,溝渠縱橫,水網密織,水,滲透于吳文化的各個層面。由此衍生出吳地稻作文化、蠶桑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衣著文化,而水網提供的交通之便,又成就了吳地市鎮文化、商業文化、居民文化等等,這種水文化所具有的開放性、靈活性和重商傳統,使蘇南人在計劃經濟的封閉、僵化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率先走向市場,創造了蘇南奇跡,既然板塊文化是地區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那么,作為板塊文化載體的地方文獻,就理所當然地是區域競爭力的寶貴資源了。
對于這種寶貴資源,不同層次的人們會從不同的層面加以開發和利用。
對于當地各級領導來說,地方文獻是進行重大決策的信息庫。一些發達國家要求一個城市的管理者或決策人必須系統地掌握該區域的全面情況,并對該城市的研究具有相當造詣。而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正是這樣的知識系統的綜合體。它既能反映一個區域的整體狀況,又能反映微觀諸方面的信息,能使決策者對所轄地區生態、地理、民俗、經濟、文化、社會結構等眾多因素進行歷史和現實的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
對于專家學者來說,地方文獻是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和創造源泉。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個共同現象,即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和區域性的經濟發展。與此相伴隨,區域經濟學應運而生。其任務是尋求區域最佳發展方式,它涉及區域的自然資源、歷史基礎、人口、民俗、技術、市場及管理機制等,其主要資料來源顯然是地方文獻。國外至今已有幾百所大學的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從事這項研究,我國這項研究遠遠滯后,要有一個大的發展,圖書館提供地方文獻的優良服務責無旁貸。
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地方文獻是他們創造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的重要工具。無錫縣有一家紅豆針織內衣廠,打出紅豆牌名揚全國,就曾得益于地方文獻。
再也不能讓這座寶山繼續沉睡下去了,開發它,利用它,使它最大限度地為我國經濟、文化建設服務,是廣大圖書館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地方文獻的收藏和服務,應是圖書館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拳頭產品。
3 改革:電子化。系列化、特色化
地方文獻的收藏和服務成為拳頭產品的關鍵在于圖書館自身工作的改革。
3· 1內容特色化。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收藏求博求全,幾乎是一種共識。但實踐證明,地方文獻包羅萬象,浩如煙海,實力再雄厚的圖書館也難以全面搜集。較為明智的做法是,實行經濟學的“重者優先”的原則,收藏內容突出重點,形成特色。所謂重點,就是進擇那些與當前的經濟、文化建設關聯度高的內容,選擇那些歷史積淀厚、社會影響大的文化板塊,進行重點收藏和服務。當然,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也要兼顧其它。在這個問題上,館際分工協作的觀念是十分重要的。省館和各市縣館如果都能明確一兩個重點,聯成網絡就既有重點又有全面了。
3· 2書目編排系列化。卷帙浩繁而編排無序,是地方文獻備受冷落的重要原因。為了克服這一障礙,編排系列化書目是一種有效方法。所謂系列化,就是化博為專,化大為小 。在這方面不少編撰出版者已做了有益探索。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收藏與服務,也應向這方面努力,地方文獻書目要做到,既有綜合的,也有分類的,既有主題的,也有按學科編制的,甚至可以按不同的使用對象編制系列化書目,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讀者千差萬別的需求。
3· 3載體電子化。當前,世界范圍的信息網絡熱的興起,昭示著一個新世紀正向我們走來。人們已經不愿意沿襲遍訪大小圖書館、在書庫中用梯子爬上爬下、按目逐頁查詢資料的傳統方法,通過電腦網絡調閱各種數據庫的數據,或將光盤、磁盤貯入電腦閱讀各種資料,正在成為多數人獲取資料的主要方式。地方文獻也非走這條路不可。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藏與服務也應盡快走這條路,使地方文獻匯入電子時代,插上電子之翅,把上千萬字的地方文獻轉換成光盤,把堆積成千上萬卷地方文獻的書庫轉換為“地方文獻數據庫”。這是時代的呼喚,讀者的需求,也是使綿延數千年的地方文獻永葆青春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 劉緯毅著.中國地方志.新華出版社. 1991
2(美)胡佛著.區域經濟學導論.商務印書館. 1991
3 王友三主編.吳文化史叢.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
〔出處〕 圖書館學研究(雙月刊)1999(4)
【地方文獻的收藏和服務應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拳頭產品】相關文章:
班主任應成為心理醫生08-17
圖書館公共關系論文08-18
網絡環境對圖書館公共關系的啟示08-18
國外圖書館協會公共關系探究08-18
管窺網絡對圖書館公共關系的啟示08-18
探討公共關系對圖書館宣傳的啟示08-18
[班主任論文]班主任應成為心理醫生08-17
新形勢下政府應如何應對公共危機08-22
圖書館公共關系現狀和發展策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