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方性高校圖書館收集、整理和利用地方文獻淺議
地方文獻是記載某個地區過去與現在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歷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風土人情、民間習俗等方面的書刊資料。它是地方高校教學、科研、生產活動的豐富情報源。
一、地方文獻的收集范圍
地方高校圖書館對地方文獻收集的范圍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到地方文獻的收藏質量和使用,同時又將制約地方文獻對本地區各項事業所起的作用。因此,地方性高校圖書館在收集地方文獻時應立足于本校教學科研的需要,立足于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發展的需要,重點確定以下幾個范圍:
1.地方史料。如地方志(含綜合性地方志和部門志)、地方史、大事記、地方統計年鑒以及地方風情錄等。
2.歷代地方人士著作。地方人士包括原籍在本地的,也包括原籍不在本地但曾在本地任職、居住并有相當影響的人物。他們的著述,如全集、文集、選集、專著、論文、詩詞、信札、日記、奏折及其傳記、傳略、評傳、年譜、家譜等。原籍雖屬本地區,但改編、縮寫、翻譯、編輯他人著作的可以不收。
3.地方出版物。它是指某一地區刻印、出版、發行的一切資料。其中符合本地經濟文化現實需要,同時能反映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出版物應重點收集。它是反映一個地區文化水準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也能反映這個地區在文化、科學、經濟發展上的成就和地位。此外,還能反映該地雕板、印刷水平。
二、地方文獻的收集方法
地方文獻比較分散,收集比較困難,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從現有庫藏中挖掘。在新聞、出版事業高度發達的今天,有關本地的文獻資料并不只見于有關地方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的專門著作,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中,也夾雜在其它著作中,或散見于外地的書刊上。因而需在平日認真、細心、持之以恒地從現有庫藏中進行挖掘。
2.發函收集。可分兩步,一是在本地區范圍內發函,有目的、有計劃地向本地區各市縣的圖書館、科委、文聯、博物館、檔案館、文物局、文史辦、統計局等單位或個人收集,并與他們保持長期的協作關系,形成收集地方文獻的主要來源。二是專門向外地甚至國外有關部門發函,外地與外國有關人士論及本地的著述,外地與海外出版物中論及有關本地的種種資料,亦屬收集的范疇。
3.專訪收集。對本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可以派人專訪,對數量極少的散失在某些單位或私人手中有價值的地方文獻,要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登門訪求。
4.發動全館同志收集。圖書館的每個同志都有自己的關系網,這些分散在各單位的親朋好友是收集地方文獻的又一渠道,館里可制定具體收集措施,包括收集的重點、范圍、內客、獎勵辦法等,便于有效收集。
5.開展各種社會活動收集。圖書館可利用節日或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辦宣傳欄,召開座談會、報告會、展覽會等形式。深入廣泛地宣傳地方文獻的內容、范圍、作用,讓更多的社會人士了解地方文獻的使用價值,爭取他們的支持,或主動捐贈或提供線索,一經采用,可給予相應的報酬或獎勵。
6.編制地方文獻缺藏或待征目錄。待征目錄的來源有三:在分類與編目過程中發現地方文獻的線索,需要逐條記錄,這是最主要的來源;及時翻檢收到的有關資料,如縣志。內部資料中有關地方文獻的信息;在與鄉賢前輩及各界人士的往來中獲得地方文獻線索。編制待征目錄,一可使采訪、收集人員心中有數,循目訪書;二可使收集工作細水長流,堅持不懈;三可確保收集重點。
三、地方文獻的分類整理及其開發利用
地方文獻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同時還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注入新的內容。筆者認為,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一般地方文獻;另一類是特殊地方文獻。把地方文獻分為“一般”和“特殊”兩類,一方面有利于引導教學科研人員對其形成多層次開發利用的格局,加速開發利用步伐;另一方面有利于突出重點,形成地方高校圖書館的地方特色。
地方文獻的收集、分類整理的目的在于開發利用。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文獻,是地方高校圖書館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1.建立地方文獻專藏庫,實行統一管理,開架借閱。這樣,既可以廣泛瀏覽,又可以對比選擇,直觀、針對性強,能大大提高文獻利用率。
2。完善地方文獻目錄體系,開展多途徑檢索。地方文獻必須設置分類、著者及出版者、書名三套目錄。在此基礎上還可編制地方文獻館藏目錄、聯合目錄和專題目錄等。這樣就比較系統化、條理化,這是地方文獻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工作。
3.建立特殊地方文獻研究室,突出開發特色。如我校除建立了永州地方文獻研究室外,還根據永州地方人士在國際國內有影響的名人較多,如柳宗元、李達、楊萬里、懷素、何紹基、陶鑄等,建立了永州名人研究室。這就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特殊地方文獻研究室,開展特殊文獻定題跟蹤服務,編制特殊地方文獻專題索引、文摘或綜述等,便于教學科研人員從事這方面的科研工作,突出特殊文獻的單項開發,形成地方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服務。
4.編發地方經濟信息參考。地方高校圖書館應充分開發學校的智力資源,利用各科、系的技術力量,發揮各專家、學者之所長,開發地方文獻資源信息產品。通過編發“地方經濟信息參考”,把教師的科研成果推廣出去,把農民和鄉鎮企業有待于解決的難題作為本校的科研項目引進來。圖書館起到中介作用。
5.把地方文獻轉化為物質文明的同時,注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充分開發利用地方文獻,組織學校有關人員參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研究,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帶來經濟效益,同時為地方編纂地方史、地方志。地理書等文化建設提供素材。另外。利用地方文獻,在學校開設地方文化課,讓學生接觸有關家鄉富饒的資源、美麗的山川、燦爛的文化、豐厚的著述、杰出的人才、重大的事件等文獻資料,以增加其對鄉情民情的了解,促進學生勤奮學習,推動地方精神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振東 地方文獻的征集與利用,河南圖書館學刊, 1996(6)
2.曹淑珍 做好地方文獻征集、開發服務地區經濟建設,江蘇圖書館學刊, 1997(1)
〔出處〕 高校圖書館工作 1998(2)
【地方性高校圖書館收集、整理和利用地方文獻淺議】相關文章: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08-16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三)08-16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08-16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08-16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例108-16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例208-16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例308-16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學反思04-18
數據收集和整理數學教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