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力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 為經濟建設提供有效信息
一、開發利用地方文獻的現實意義與作用
地方文獻是一種重要的、亟待開發的文獻資源,它能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有效信息,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要實現本地區的經濟振興,就必須結合本地區的地理環境、資源狀況、經濟發展現狀、人口構成等“地情”制定一系列符合本地區現實狀況的、切實可行的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這種規劃和決策依賴于各種各類的信息作保證,而地方文獻則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區各方面的歷史和現狀。單從社會科學來講,在各地“七·五”社會科學規劃中,至少有70%的課題是帶有地方特色的。科學研究的這種求實致用,以解決地方經濟建設實際問題為重點的發展趨勢,使科學工作者對地方文獻資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地方文獻所記述的自然和社會現象,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資料,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利用各種方法,對地方文獻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有系統、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揭示與報道,使各種地方文獻能充分利用,以發揮其自身的情報價值,為振興地方經濟作出貢獻,是圖書館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地方文獻的形式和內涵同過去相比,已有很大區別。現在,地方文獻不僅在當地出版發行,也在國內其它省份甚至在國外出版發行,突破了“地方出版物”這種傳統概念。地方文獻不僅有了方志、專著、期刊、族譜、地圖等不同類型,也有了科技報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新成員;載體不僅有印刷型的書籍,也有了縮微品、錄音、錄像、機讀磁帶等品種。更大量的地方文獻不是以書籍的形式出現,而是發表于各種各樣的雜志上,散見于各種會議文件中,甚至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商品性宣傳品里,用更快速度、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會傳播。因此,文獻的揭示已不能再停留在書刊表面,必須深入到書刊的篇章或知識單元里,去對文獻進行多層次開發,把文獻加工成有效信息,廣、快、精、準地向讀者提供多層次服務。
二、開發地方文獻應包括的主要內容
1、編制完善的館藏地方文獻目錄
編制館藏地方文獻目錄是讀者檢索利用地方文獻最直接、最常用的工具。要編制完善的地方文獻目錄,首先要求收錄詳盡,凡是本館所收藏的地方文獻都要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應有遺漏。其次要堅持不斷充實新的內容,使之日臻完善。第三,要組織多套目錄,方便讀者從不同角度檢索地方文獻。地方文獻目錄應包括分類、書名、著者、地名字順和主題目錄。而書名字順目錄和著者字順目錄能滿足讀者從書名和著者途徑查找文獻的檢索要求。考慮到使用地方文獻的讀者常用到“地情”資料,故應設立地名字順目錄。此外,還應建立一套與分類目錄相輔相成的主題目錄。
在編制本單位館藏目錄的基礎上,應力求編制地方文獻館藏聯合目錄,便于互通有無,充分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地方文獻,實現情報資源共享。
2、重視地方文獻專題資料的加工與編輯
有針對性地把散布在各種文獻中的零星信息,加以匯聚,經過提煉、加工,編輯成專題資料及時提供給讀者,就能將靜態的地方文獻變成動態的有效信息,就能方便讀者檢索,更好地發揮地方文獻的價值和作用。
專題情報資料包括書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獻和綜述、述評、專題研究報告等三次文獻。加速書目索引、文摘的編制工作,加快其文獻報道速度和加深書目索引文摘的揭示程度,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點。今后,圖書館還需進一步弄清讀者對地方文獻需求狀況的特點,深入開展地方文獻研究,編寫出更多針對性強、信息容量大的專題目錄、綜述、述評、研究報告等等,提高地方文獻工作者提供情報信息的能力。
3、積極采用現代化技術和設備、盡快實現地方文獻檢索自動化
隨著地方文獻品種和數量的急劇增加,手工檢索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許多圖書館的地方文獻由于人力和其它因素所限,僅有書名、分類、著者目錄,面對于報刊雜志等零散的大量地方文獻,根本無法做有關的題錄。因而許多極有價值的地方文獻未被人們所認識,更談不上利用。至于根據各地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對地方文獻進行研究,為社會提供高質量、高層次的書目文獻服務是做得很不夠的,因此,需要采用現代化技術和設備,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實現檢索自動化,以利于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目前,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于1986--1990年研制了“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計算機檢索系統”,此系統在用現代化技術深度開發文獻方面具有開創意義,又如:廣東省館于1986--1987年建立了“廣東地方文獻數據庫系統”,該系統具有人機對話方式。如有機內標引詞管理、文獻標引管理、輸出文獻通報、發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該系統還收錄了廣東省1980年各種刊物發表的有關文獻題錄一萬余篇,并為讀者提供了分類、篇名、著著、主題等多途徑檢索。象武大、廣東省館對自動化檢索技術設備的利用,是值得學習的。
三、開發利用地方文獻應注意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圖書館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尚未得到應有的良好效果,要改變地方文獻利用率很低的狀況,必須更新觀念,從以下幾個方面開拓服務新領域。
1、 轉變傳統觀念 增強情報意識
過去地方文獻“重藏輕用”“厚古薄今”的觀念影響著人們的頭腦。一般說來,查系統的歷史資料較易,而查解放后,特別是近幾年資料卻較困難。這是因為,歷史上的地方文獻,已進行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然而,現實的地方文獻正源源不斷地產生,因此,我們心須大力加強對現實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并及時予以揭示、報道,為本地經濟建設提供有效信息。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地方文獻中重社會科學文獻、輕自然科學文獻現象十分普遍,產生這種觀念是有一定客觀原因的。如:歷史上科技文獻量較少,而自然科學文獻中許多帶有理論性的著作并不涉及地方內容,但我門仍不能忽視有些自然科學中某些學科的文獻。如涉及到生物、植物、醫學、工農業、地質、氣象、環境等都帶有地方內容特色,要開發地方文獻資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也必須把有關的地方的科技文獻資料開發出來。“一切為了讀者”這是開發地方文獻的出發點。現在商品經濟的社會活動,一是重視情報信息,二是重視用戶研究。圖書館應開展對地方文獻用戶的研究,其中包括對館藏利用反饋信息的研究,結合本地特點,建立一個不斷同外界保持信息交換的開放系統,以增強本館開發利用地方文獻的情報功能,從而適應商品經濟社會對圖書館的要求。
2、深入服務層次 開拓服務新領域
地方文獻工作往往容易將重點放在對文獻搜集和整理上,但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地方文獻同其它文獻一樣呈現出分布廣、類型多樣、內容相互交叉、文獻量急劇增長的趨勢。這就要求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者應由傳統的“文獻服務型”,轉變為"文獻資源開發型"和"綜合情報信息型",加強地方情報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提供“廣、快、精、準、新”的有效信息。開展多種服務形式,如可舉辦“地方文獻專題書展”、“利用地方文獻服務效果展覽”,還可開設“地方文獻專題閱覽室”,并開展參考咨詢工作等等,使單一的服務方式變成全方位的服務方式。
在商品經濟環境里,科技成果也成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因而產生了“技術市場”。既然是市場,就有市場情報、信息。我們可利用自身豐富的地方文獻館藏資料,以一定載體形式向讀者報道,向用戶提供,使地方文獻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加強用戶培訓 增強地方文獻的社會需要
圖書館收藏、整理和開發文獻資源的目的是提供讀者利用,然而影響地方文獻資源開發利用的因素卻很多,其中讀者的需要是一個很重要因素。有的讀者盡管愈來愈需要各種地方文獻資料,卻不能向圖書館提出有針對性的情報要求。要使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得到深度挖掘,還需加強用戶培訓工作,開展對用戶的定題服務。如可為讀者興辦定期或不定期的“文獻檢索講座”,并經常將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藏情況及編制的書目、索引向讀者作介紹。
綜上所述,地方文獻是相當重要、大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文獻資源。只要我們加強對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的認識,不斷改進服務方式,開拓服務新領域,是能在振興地方經濟中完成“媒介”任務的。
參考文獻
1、韋仕 淺談地方文獻的搜集和利用 《圖書與情報》 1986年第3期
2、桑健 關于文獻情報資源開發利用問題的思考 《黑龍江圖書館》 1989年第1期
〔出處〕 圖書館員 1995(1)
【大力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 為經濟建設提供有效信息】相關文章:
淺談地方資源中寫作素材的開發利用08-15
水土資源開發利用效益狀況調研報告08-21
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探討08-20
淺談鄉土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08-24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實踐的論文09-04
課程資源的內涵與有效開發08-17
關于大力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通知08-15
文獻信息檢索心得體會03-21
對縣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視察報告08-15
對縣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視察報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