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地方文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與意義
地方文獻是以區域為中心的記載物,反映一個特定地區在經濟、政治、歷史、文教以及科學技術的全面情況,是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文化的深層結構。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地方文獻能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如何開發地方文獻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已成為圖書館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地方文獻資源
從經濟角度來說,地方文獻可待開發的資源,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記載了豐富的礦藏資源。在地方文獻中,記載了大量蘊藏在各地的礦藏資源有的還標明可待開采礦藏品位和儲量以及歷代開采經過,是提供國家或地區發展工業的珍貴資料。例如我國的煤礦,不僅儲量大,品種齊全,而且分布面廣,地方文獻對煤炭資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可為現代地質普查和勘探參考。地方文獻對石油的記載可追溯到很早時間,如《玉門縣志》記載當地農民用“石脂水”(即石油)來點燈照明,四川《榮縣志》、遼寧《撫順縣志》也都有關于石油的歷史記載,為我們對石油的開發開采提供了依據。我國的金屬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經探明儲量的就有五十多種,如廣東就有錳、銅、鎢、鉛、鋅等有色金屬,許多在地方文獻中已有記述。如金礦,在《嶺表錄異》、《廣州記》等地方文獻中有多處記載,“廣州(氵 含)(氵 光)縣(今英德縣屬)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養鵝鴨,常于屎中見麩金片,遂多養,收屎淘之,日得金一兩或半兩,固而致富矣”。“四會有金崗,行人往往見金于崗側”。這說明廣東歷史上已發現金礦多處,如能將文獻加以系統整理,為有關部門提供信息,將是有用的資料。1977年在山東臨沐縣岌山公社常林大隊田間,發現了一顆天然金剛石,重158.7860克拉,是迄今我國發現的金剛石中最大的一顆,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而在《臨沂縣志》、《莒縣志》中,都有金剛石的歷史記載,這說明發現這顆特大的金剛石,并不是偶然的。
(2)記載了珍奇的動物資源。我國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據統計,已發現鳥類1166種,獸類414種,兩棲類200種,爬行類300種,這些野生動物不僅可供人觀賞,更能提供大量毛、羽、皮、肉、脂和貴重的動物藥材,對科學研究和發展畜牧業有很大的價值。廈門有個漁村叫劉五店,特產早已享譽世界的稀有古老魚類“文昌魚”,是名貴的海味。魯迅先生曾親自整理過失傳的《嶺表錄異》(唐劉詢著),這本書專門記載了南國珍奇的鳥獸蟲魚和奇花異草,如嶺南所產犀牛,已屬稀有動物。書中還列有越王鳥、蚊母鳥、韓朋鳥、紅飛鼠、跳(魚 廷)、嘉魚。魿魚、兩頭蛇等數十種稀奇動物,有些雖已絕種,有些還有待開發研究。現不少地方根據地方文獻的提示,找到了鰻魚、雙脊鯉魚、六腿蝎子等名貴土特產,成為發展地方經濟的生財之道。
(3)記載了繁茂的植物。我國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高等植物就有32000多種,我國木本植物有7000多種,其中喬木有2800多種。我國有不少名貴藥用植物,僅李時珍《本草綱目》就著錄藥物1892種,如長白山的人參,西藏的紅花,寧夏的枸杞、云貴的三七等,都是珍貴的藥物。山東棗莊市齊村區北慶公社過去生產一種能“咬人”的怪樹,被視為‘不祥之物”砍伐殆盡,”1981年,當地從地方文獻中查出這是當地古來就有的一種優質漆樹,經精心培養,現已發展到20多萬株、變成了發展經濟的重要財源。廣東的植物資源更為豐富,在《異物志》、《南方草木狀》、《嶺表錄異》、《嶺南風物記》等地方文獻中,都有一定的研究與開發價值。
(4)記載了秀麗的風光。我國山川秀麗,有無數的名勝古跡,大自然把大好山河點綴得分外壯麗。我國有五岳,自古名聞遐邇。除五岳外,我國名山還很多。如: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四川的峨嵋山、山東的嶗山、湖南的湘西奇峰以及廣東的西樵山、羅俘山等,也是美不勝舉。還有桂林,奇峰林立,山清水秀,杭州的西湖、蘇州的園林、武昌黃鶴樓、西北的莫高窟、西安的碑林、兵馬俑、廣東的七星巖等。都屬我國旅游勝地。近年來,各地都注意運用地方特點,去開發旅游事業。上述秀麗風光在《天下名山勝概記》、《海內奇觀》、《嶗山名勝記》、《虎邱山志》、《黃山紀勝》、《洛陽伽蘭記》、《奉天古跡考》、《洞庭湖志》、《羊城古鈔》等地方文獻都有專門的記載。如何整理揭示利用這些文獻,為旅游事業服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近年來北京房山新發現的巖洞,廣東樂昌的古佛巖等,地方文獻中早有記載,過去未被人發掘重視利用,近年已開放為旅游點。。
二、地方文獻的作用
地方文獻的作用,可表現在社會、政治、教育等方面,這里主要從經濟角度給以論述。
(一)為地方有關部門的經濟決策、規劃、提供有效的文獻和歷史借鑒。當前,各地在制定地方的經濟發展規劃和科學研究規劃的特點之一,就是十分注意和加強對本地區歷史、現狀、未來及實際經濟騰飛而急需解決問題的研究。如廣東潮州市在制定潮州的經濟發展規劃時,便認真查閱當地的地方文獻,從中了解到潮州這個古城,礦藏資源較貧乏,不宜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但潮州有很多名特產和傳統的工藝技術,而且又是歷史名城。因而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充分考慮這一特定情況,把重點放在發展傳統的手工業和經濟作物,并重修開元寺和“湘子橋”(為紀念韓愈、韓湘子)等,發展旅游業,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也有些地方不懂得或不重視利用地方文獻信息為經濟建設決策的,使事業遭到了失敗或受到了歷史的懲罰。如安徽馬鞍山市,在1960年在缺乏水文、地質資料情況下,興建沿江碼頭,至1983年底碼頭塌陷,使第二期建港作業沉入江底。后來為調查這一事故才查閱了有關文獻,終于在地方文獻中查明這一地段乃明清時的沙洲,如果事前能及時查閱一下地方文獻,這一重大經濟損失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同一個省的全椒縣發生的事卻完全相反,該縣注意運用地方文獻,以原來商道為基礎修建合浦公路,使全程縮短二十一公里,每年可節約客貨運費一千萬元左右,兩年內可收回投資。這充分說明,能否正確及時利用地方文獻,對發展經濟建設,有多么大的關系。
(二)開拓地方資源,發揮地方優勢。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地方的經濟實力,而經濟實力又有賴于地方資源以及人才、技術等因素。地方文獻在過去,現在與將來,都能為開拓地方資源發揮一定作用。四川省有個什邡縣,過去以產煙名聞于外,縣有關部門想擴大生產,苦于無資料根據,于是有人利用地方文獻及時寫出“什邡曬煙的起源發展及其展望”一文。縣里據此,在1982年布置全縣擴大種煙十多萬畝,年產量達33萬擔,使全縣人均收入比溫江地區各縣高出48元。廣東和平縣據縣志記載在歷史上有種桑養蠶、發展農家經濟的情況,縣里領導部門得知這一信息后,立即制定恢復蠶桑出產的規劃,經過八年的實踐,現已初見成效。江蘇省常熱縣有一座“鰻魚橋”,據地方文獻記載長江鰻魚,每年按季節到橋下產卵,故名“鰻魚橋”,縣里研究決定,及時打撈培育,運銷日本等國,換取了大量外匯。最近,《信息時報》以題為“開掘地方特色經濟“,報導了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辦起“玉器街”的消息,為經濟發展創造出新的價值,主要是發揮了這一帶特有的傳統和特色,挖掘了玉器加工的傳統工藝和把握了市場信息,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有一定啟示。為此,我不禁想到珠江三角洲一帶過去是生產沉香的重要基地,我國中原地區所需沉香,主要是從嶺南生產沉香而運銷北方的。古代珠江三角洲的東莞縣地,種香樹、采沉香之風特盛,有“莞香”之稱,香港亦因販運沉香并產香樹而得名,甚至香山縣也有“以地宜香木”而因名之說,說明珠江三角洲甚為適宜種香樹,如能進一步改進發展栽培技術,使這一名貴香料和藥材得以擴大生產,將為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配合“星火計劃”,做好發展經濟和技術開發工作。目前,各地都已制訂和實施“星火計劃”,圖書館應當圍繞計劃項目去開發地方文獻,為其服務,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一項工作,應當引起重視。以廣東為例,廣東從1986年實施“星火計劃”以來,共有國家和省級項目141項,地、市級項目280項,合計421 項,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成果非常顯著,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開發成果目前已創產值4.6億元,稅利8,900萬元,創匯和節匯710萬美元。我們應及時整理提供新的地方文獻,這對推行“星火計劃”是很有意義的。
三、做好地方文獻服務的幾點設想
(一)全面系統地收集有關地方經濟資源的文獻,這是做好服務工作的基礎。有關地方經濟資源,包括本地的自然面貌和自然資源,特別是富有地區的礦物、礦泉水、植物、動物、耕作技術、農作物、果蔬、水利工程、森林、園藝、畜牧、水產、陶瓷、釀酒、飲料、烹調、食品、制煙、制茶、傳統工藝、中藥、土特產以及工業、貿易、物價、旅游等,要進行全面地系統地收集。特別是經濟特區與沿海開發城市,更應有計劃地建立起自己的地方文獻專藏,如深圳特區地方文獻專藏、汕頭特區地方文獻專藏、海南特區地方文獻專藏等,建立專藏一方面可積累資料,了解“地情”,便于做好發展經濟和引進、輸出等決策,另一方面也可通過介紹有關“地情”,吸引外商投資加工,擴大經濟開發與交流。我們做好經濟文獻的收集工作,才能更好地為本地區有關部門進行有效的服務。
(二)編制書目資料。地方文獻書目在研究開發地區自然資源、發揮地區經濟優勢,發掘有地區特色產品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建國以來,各地圖書館都十分注意編制地方文獻書目(包括館藏目錄和聯合目錄)。如甘肅省圖書館,在建國初的十年中,就編制西北地方文獻書目53種,六十年代東北三省省館合編《東北地區農業歷史文獻聯合目錄》,八十年代又成立了“東北地方文獻聯合目錄編輯組”,編制了大型書目《東北地方文獻聯合目錄》。這些綜合性的地方文獻書目,當然也包括自然資源和經濟等方面的內容。在為地方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館尤其注意編制地方資源和經濟領域方面的書目資料,如甘肅、遼寧、山東等省館都曾編過農業書目、礦產書目、土特產書目等,無錫市圖書館還編了《無錫解放前后(1938一1950)米價一覽表》,為地方提供這一時期無錫米價升降情況資料。山東省館有人編過《山東解放前錢莊資料》為研究山東金融事業,提供了系統的信息。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編印了“廣東經濟作物”、“廣東土特產”、“廣東地質礦藏”等多種參考資料目錄,有的館還編了名勝古跡書目資料,目的是為發展旅游業和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將收集的地方文獻數據資料、輸入計算機系統,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由計算機進行存貯和檢索,這是現代技術應用到地方文獻研究與開發中的一項新工作,也是地方文獻情報化的一種體現。目前,數據庫的類型,大體可分題錄型、參考型、綜合型文獻數據庫以及數字、物質數據庫等。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有鑒于提高地方文獻的貯存率和利用率,在全國率先試驗建立了“廣東地方文獻數據庫子系統”,使用:IBM5550高檔微機作處理機,可進行人機對話方式的文獻檢索,機內標引詞管理、文獻標引管理、征集管理、打印輸出文獻通報多種書目以及發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該數據庫具有總體設計合理、軟件功能比較齊全、操作方便、檢查迅速等特點,因此,獲得了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并在全國公共圖書館系統中推廣使用。地方文獻如要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是一個必要的,可行的措施,可按大行政區、省區、市縣區以及廣東沿海開發區、珠江三角洲等建立各種數據庫,如西北地方文獻數據庫、湖南省地方文獻數據庫、深圳特區地方文獻數據庫等。從經濟方面,可以存貯這樣一些最新的問題,如深圳外商獨資企業的數量、名稱、資產、職工數、領導集團、創匯的數據,深圳證券市場的發展概況、金融市場數據、貨幣對兌比值數據等等。只要有條件的圖書館,都應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這是存貯、檢索、利用地方文獻的有效工具,也是我們服務工作準確、快捷、方便的一種手段。
綜上所述,地方文獻是一種可待開發的文獻資源,它能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有效的信息,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在我們注意收集整理歷史性的地方文獻同時,更應及時地運用現代化技術,整理新的地方文獻,使地方文獻更好地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出處〕 廣東圖書館學刊 1989.(2)
【論地方文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與意義】相關文章:
論地方文獻08-09
文獻 地方文獻 地方文獻學論考08-09
論地方文獻書目08-09
論地方文獻與地方經濟08-09
地方文獻信息論08-09
論地方文獻與樣本安全08-09
論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08-09
地方文獻學論要08-09
再論地方文獻的收集范圍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