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的民族文獻工作
民族文獻不僅僅在民族地區是有意義的工作,在民族雜居地區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民族文獻工作,不僅僅在民族地區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在民族雜居的地區也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工作量;民族文獻工作,民族雜居地區的圖書館與民族地區的圖書館一樣有躍馬馳騁的疆場。
一、提高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對民族文獻工作的認識
有些工作和生活在蒙漢雜居地區的圖書館的同志,對民族文獻工作有一定的偏見。他們認為、這項工作是民族地區圖書館的事,自己這里沒這個任務;民族地區的圖書館有工作可做,自己這里沒工作可做,由于存在這種錯誤認識,面對自己身邊的大量民族文獻工作熟視無睹、無動于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失職的行為。
在內蒙古自治區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古往今來,蒙漢兩個民族經歷了無數次政治上的變革和自然生態不平衡的沖擊。為了生存的共同利益,結成了親密的兄弟般的關系。當然,有階級斗爭,也有兄弟之間的歷史誤會,有戰爭、有流血、有吞并、有遷徒,但更重要的是民族和睦和中華民族的自立和統一,歷代的史官和稗官有意或無意地記錄下來這些史實;歷代的文人學者有意或無意地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抒發自己當時的思想感情;歷代仁人志士商賈小民在生活中、斗爭中、交往中留下的片言只字的記錄,無論蒙族人還是漢族人,無論蒙族文字還是漢族文字, 都給后代人留下了無比豐富的民族文獻。同時,由于朝代興替、戰爭流血、自然災害侵襲、經濟文化交往和蒙漢聯姻等等社會和自然原因,歷史上的民族地區和蒙漢雜居地區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只具有這個時期的界線和含義。費孝通教授認為:民族,實際上是長期由原有語言、文化不同的共同體逐步混合而成的, 所以我國各民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團結》1986年第2期)。因此,民族文獻并非民族地區才有,蒙漢雜居地區也有;民族文獻工作并非民族地區的圖書館才有工作任務,蒙漢雜居地區的圖書館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提高對民族文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責任感,解放思想,看得深一點,想得遠一點,做得細一點,只有這樣,工作任務才會明確,工作范圍才會清楚,工作方法才會得當。
二、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的特殊性
上面所談的是蒙漢雜居地區的圖書館與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在民族文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任務,這是二者的共性。但是,我們也應當承認區別,如果把二者等同起來,顯然是不顧事實的瞎說一通。這就是我要談的第二個問題,探討一下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的特殊性,我個人認為,有三個特點、即:分散性、交叉性、多樣性。
1.分散性。由于歷史遷徒等方面的種種原因,蒙漢雜居地區的民族文獻比較分散。有的經過搜集已保存于當地圖書館、檔案館、文管所和資料室,有的還流散在民間的農牧民手中,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比較珍貴的民族文獻,由于沒有被發現,作為廢紙或一般性待處理材料堆積在圖書資料部門以外的其它系統的倉庫里。另外,有關民族文獻的一些資料,文字不多、篇幅不長、印刷不精、裝幀不美,或者夾雜在其它資料之中,沒有引起重視,沒有把這些難得的民族文獻作為民族文獻對待。
2.交叉性。我所說的這種交叉性,主要是各資料之間的交叉關系,因為歷史形成的各種原因,一個民族的文獻資料并不一定就是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也不一定局限在本民族的著作中。就是說,蒙古族文獻應從廣義上考慮。蒙古族學者的著作是蒙古族文獻,漢族學者論述蒙古族問題的著作也是蒙古文獻,而其它一些少數民族學者在交往中論及有關蒙古族的資料也不失為蒙古族文獻的珍品。我這種提法是從蒙古學的整體性考慮的,荒謬之處歡迎專家和學者指正。
3.多樣性。也就是文獻資料表現形式上的千姿百態。蒙古族文獻大部份是使用蒙古族的語言文字,但非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與蒙古族有關的資料,用其它少數民族或漢族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資料,也應視為蒙古族文獻,這是說的語言文字表達形式,再談談資料的出版形式。印刷型(木版、石版、影印、鉛印)是蒙古族文獻的一種主要形式,其它如手抄本、鎏金藏經等也應同樣視為蒙古族文獻。
我總結的這三個特殊性都是與民族地區的圖書館的民族文獻工作比較而言的。不是說民族地區的圖書館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是說蒙漢雜居地區的圖書館在民族文獻工作中這三個方面特點比較突出。如果我們承認這三個特殊性,我們的蒙古族文獻工作就需要在搜集上體現廣泛性,在整理上體現深刻性,在保管上體現聯系性。
三、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的民族文獻工作
如果我們提高了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對民族文獻工作的認識,摸清了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民族文獻的規律,那么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的民族文獻工作不是沒有事做,而是有大量的事做。下面,就自己想到的談幾點看法:
1.收集歷史文獻。歷史上形成了歷史文獻的散失,因此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有一個收集散失在民間的民族文獻問題。在收集的具體方法上,除征集、交換之外,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種工作,①復印有關本地區的民族文獻;②影印部份比較珍貴的、與本地區關系密切的民族文獻;③修復本地區民族文獻的珍本、善本、孤本;④編制書目,進行書目交流和聯合目錄工作;⑤摘錄與本地區有關的民族文獻的內容;⑥減輕庫存容量,把有關本地區的民族文獻縮微貯藏;⑦鑒于某些民族文獻復制、復印價格昂貴,但又不可多得的情況下,建議出版部門在出書時不要滿足于陳列本、庫藏本(即保持原版面貌的樣本),是否考慮出版部份民族文獻的鉛印簡裝本,如中華書局出版簡裝本二十四史那樣。
2. 征集現代文獻。向當地黨、政、軍、人民團體、企事業和學校廣泛征集有關民族文獻的現代、當代資料,然后分類匯編整理保存。不要輕視當代資料,當代資料的積累就是為今后的歷史文獻打基礎。
3.把民族文獻工作與地方志工作結合起來。在蒙漢雜居地區,我認為民族文獻與地方文獻是同胞姐妹,二者既有相互關聯的內容,又有相互區別的特點。因此,蒙漢雜居地區的圖書館應當與當地地方志部門、檔案部門建立經常的聯系,進行資料收集等方面的協調工作,通過分工合作,把當地的民族文獻工作做得更加扎實。
4.民族文獻的珍善本、孤本調大型圖書館保管,起碼應調中型圖書館保管。大中型館保管條件好,而且也能使這部份資料充分利用,發揮更大作用。大中型館可把這部份珍貴資料編制書目、索引,提供給小型館和其它研究單位、個人,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搞點民族文獻復印、復制以及編譯、咨詢等工作。
5. 開設民族文獻室,建立民族文獻庫。民族地區的圖書館有這方面的任務,蒙漢雜居地區的圖書館,有條件的,也應當這樣做,如內蒙古師范大學圖書館專設蒙文書庫,民族文獻室和民族文獻庫要指定專人負責,條件較差的圖書館也可以庫、室合并,或者設民族文獻專架。
6.開展用民族文字的民族文獻著錄工作。并把民族文獻的著錄向文獻著錄標準化靠近。這樣,有利于民族工作者對民族文獻的利用。同時,對某些民族文獻來講,用民族文字著錄可以體現這部份文獻的豐韻和特色。
7.培養民族文獻專門人才。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要做好民族文獻工作,有的館可能缺乏這方面的專門管理人才,存在一定困難。但是,從目前來講,靠學校培養分配,中小型館沒多大指望。還應以就地取材,就地培養為上策。在館內人員的業務定向培養上,可指定負責民族文獻的同志多學點民族學、文獻學、社會學、民俗學和方志學,使他們通過學習,掌握民族文獻工作基礎知識,能夠勝任工作,把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的民族文獻工作提高一步。
〔出處〕 貴圖學刊 1986(4)
【論蒙漢雜居地區圖書館的民族文獻工作】相關文章:
散雜居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思路及對策08-12
漢藏文化同源論08-17
站在漢上的民族作文05-05
民族地區中專英語教學方法探索——民族地區中專英語多元教學08-18
云南民族地區柑桔資源調查08-27
略論“漢藏民族走廊”之民族歷史文化特點08-17
關于民族地區黨風建設的思考08-12
論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形成論文04-22
開拓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困難與對策08-12
開拓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困難與對策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