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
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這樣一個新時期,勢必對以地方文獻為基本特藏的公共圖書館帶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從某種意義上說,地方文獻開發利用的優劣直接影響公共圖書館在當今信息時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1 開發地方文獻的必要性
文獻信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地方文獻作為記載本地區歷史發展和現實狀況的資料,是可以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種文獻。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對文獻資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然而,人們身陷浩瀚的文獻海洋之中,其需求的特定性與文獻信息的無限性形成了尖銳的矛盾,這是現代圖書館文獻服務工作要解決的基本矛盾。為此,圖書館必須科學地開發和利用館藏文獻,對文獻信息進行多類型、多方式、不同深度的加工整理,使無序的、分散的文獻變成目標指向明確的有序信息產品。所以,開發的品種越多,越合乎用戶的要求,文獻的利用率就越高。要立足于長遠,堅持不懈地開發下去,建構一種適合于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用戶使用的文獻交流體系,在用戶與文獻信息之間建立起快捷便利的聯系。只有這樣,豐富的地方文獻才不至于 “深藏閨中無人識”,才能激活為情報信息,適應信息社會的挑戰,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2 地方文獻開發中的問題和困難
2.1 范圍廣泛,載體多樣,收集困難
凡是反映某地區自然、社會、政治、軍事、文化、科技、人物等方面的歷史和現實的資料,無論是文字、錄像、照片、錄音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載體”,均應視為地方文獻$ 可見地方文獻范圍廣泛得很。此外還有散見于其他文獻中涉及當地內容的文獻資料,如歷史檔案、考古報告、當世人物身經目睹之筆記、關于本地的社會及自然的調查研究報告和內部出版物等。分散性給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2.2 開發形式單一,技術手段落后,標準不規范
地方文獻的開發工作目前仍以手工為主,計算機的普及率不高,限于做淺層次的加工處理,信息產品質量不高,利用率低;形式以卡片式和書本式常見;文獻開發存在著隨意性、盲目性,著錄標準不統一,因此難以適應當今數字化、網絡化發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方便快捷地查詢和使用,降低了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
2.3 缺乏開發利用的高素質人才
人才資源是圖書館眾多資源的核心,而文獻開發需要相對穩定的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從事地方文獻開發的工作人員除應具有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相當的歷史知識,特別要熟悉本地區的自然及人文發展史。鑒別地方文獻的歷史價值、現實價值及真偽度,確定作者的社會歷史地位,弄清文獻的來源、版本形態及流傳過程和新版地方文獻的出版狀況、索取途徑,自編檢索工具等業務,均須具有專門知識和把握能力的專家性人才。此外,隨著高新技術在圖書館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要求開發人員及時補充以信息處理、計算機、通訊技術三位一體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能以及一二門外語知識。然而,這樣的人才目前實在匱乏。
3 開發地方文獻應采取的對策
當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知識信息的傳播和交流,而最終有賴于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轉變觀念,樹立信息產品是商品、信息創造價值的新觀念,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用戶的特定需求,研制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獻信息產品。
3.1面向社會,做好基礎產品的開發
地方文獻資源大多屬于人文社會科學的范疇。這一領域的研究者在研究人和社會現象時,需要查閱研究某一時期內大量的文獻資料,而且對文獻的依賴性很強。然而,讓研究者用大量時間去查閱文獻,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因此,圖書館應首先開發地方文獻的基礎產品,如書目、文摘和索引,為研究者獲取所需文獻信息提供基本保障。目前,圖書館編制的地方文獻書目,均以地區、分類、年代三種方法作為編排主線。為彌補這三種方法的不
足,應編制相應的輔助索引,以便提高檢索效率。天津圖書館曾聯合天津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等單位,編輯出版《天津地方史資料聯合目錄》和《館藏建國前天津地方文獻提要目錄》,受到各界的熱烈歡迎。建議編制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以及政治、軍事、經濟、教育、風俗、古跡等專題資料索引,供不同需求的研究者使用。
3.2 瞄準市場熱點研制專題信息產品
圖書館資源的開發必須與參考咨詢工作相結合。在某一時期,用戶在咨詢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檢索主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關注的研究熱點。圖書館可據此編制專題索引和專題文摘。文摘的編寫,應以報道性文摘為主。同時,可圍繞特定的地方文獻編制專題索引,如天津圖書館編制的《益世報分類索引》和《人物形象資料索引》,就是將不同年代的文獻按照不同的主題歸類、編排而成的,既為讀者檢索專題文獻提供了便利,又為數據庫的建設打下了基礎。
3.3 開發深層次信息產品
地方文獻是該地區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歷史記錄,對了解過去、指導現在、預測未來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但在立項開發上應立足于長遠。要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確定開發項目,進而對館藏文獻進行鑒別、篩選、分析、研究,加工成綜述、專題信息調研、研究報告之類的信息產品。首都圖書館編制的 《天橋地區歷史資料匯編》和 《元大都歷史文化資料匯編》,吉林省圖書館編制的 《東北市縣沿革及地名由來》等,分別被贊譽為 “符合用戶需求的情報產品,而不是一次文獻的簡單堆積”。這種附加值較高的信息產品,無疑有助于知識信息轉化為生產力,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3.4 開發網絡化產品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為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手段。另一方面,當今對圖書館的評價標準已轉向主要看能否提供方便、快捷、準確的文獻信息服務,尤其是網上的服務。因此,在地方文獻的開發上,要把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 (即圖書館最具特色的數據庫)擺在首位。地方文獻數據庫的檢索手段要多樣化,除分類、主題檢索途徑外,應具有關鍵字或詞檢索功能,能支持模糊檢索。借助數據庫的建設和
信息產品的開發,使信息升值,并且利用高速網絡,加快信息的存儲、檢索和傳播速度,擴大信息產品的服務面,提高地方文獻的利用率。
〔出處〕 江西圖書館學刊2003(2)
【淺論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相關文章:
淺談地方資源中寫作素材的開發利用08-15
校本課程開發的文獻綜述08-18
淺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05-31
淺淡語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08-17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08-17
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08-17
語文課程開發與利用08-17
淺論課程開發中的教師群體審議制度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