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地方文獻在新時期的開發和利用
摘 要:面對變化的社會環境對圖書館的影響,圖書館如何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為本地經濟建設提供可行性參考,挖掘傳統名優產品,發展旅游業,為經濟建設服務是圖書館新時期的工作任務。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406(2004)03-0130-03
隨著進入新的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將有更大進步,各行各業都將在這股激流中突飛猛進,作為社會文化重要領域的圖書館事業,必然遇到許多新的課題,信息化服務方式的形成以及文獻的多載體,使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地方文獻資源,保留地方自身的文化特色,應對變化的社會環境對圖書館這一富有文化傳統特色服務的影響,已成為公共圖書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地方文獻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地方文獻反映了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并能具體、深入地揭示出一個地區的歷史發展,風俗、物產、宗教、人物等內容,是非常珍貴的史料。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的財富,它代表性地反映了先輩們的勤勞智慧以及為后人留下的文化財富。從地方史志中可以反映出本地區歷史沿革、地域、地方經濟、文化特征、科學發展狀況;從家譜、族譜中,可以反映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家庭、婚姻、人口、族源等方面的資料;從宗教的資料中,可以得到宗教在該地區的產生、傳播以及對各個領域的影響。
以我館為例,收有《瑯井志》、《康熙廣通縣志》、《康熙羅次縣志》,還有后來的《祿豐縣志》、《祿豐年鑒》等,這些史料真實地記錄了祿豐的山川、地貌、歷史沿革、職官學制、風土人情、賦稅、藝文等內容。從這些史料中,我們可以詳細地了解祿豐的由來,知道祿豐"漢縣唐城"的悠久歷史,文物古跡,異彩紛呈,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從古至今都是通往滇西的交通咽喉,具有十分優越的自然條件。
圖書館的發展要與社會同步,這樣才能具有生命力,目前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圖書館為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服務更顯得重要,人們對文獻信息需求越來越迫切。地方文獻作為祖國的文化遺產,它包羅萬象的內容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來源和依據,它鮮明的地域特色,最能反映一個地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地方文獻作為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多少年來它已經成為一種較有影響并作用于社會的工具。
2 新時期地方文獻的開發和利用
2 1 轉變觀念,變"藏"為"用"
由于地方文獻是記錄與地方知識有關的資料,是了解與研究地方人文地理、政治經濟、風土人情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資源,所以許多地區圖書館都將這類文獻視為珍品,收入特藏室,造成絕大多數讀者不可能直接利用。
當前,地方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尤其是各級領導決策參考需要,地方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市場需要,城鎮改造,風景名勝及歷史文化名勝,人文景觀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的開展以及對外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需要等,使得社會對地方文獻查閱的要求日益增長。在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圖書館的工作重心向"知識管理"轉移,服務重心向"以人為本"轉移,圖書館要立足藏為用,要以"用"為出發點,去擁有浩瀚的地方文獻資源。
2 2 注重對地方文獻整體性的開發
自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各行業越來越迫切的感覺到,對地方文獻開發利用的重要性。因此,各地區興起了對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村落文化及集市文化等課題的研究和開發,而這些課題的開發和研究都離不開地方文獻中的史料記載。圖書館要從宏觀著眼注重開發地方文獻的整體性。
2 3 整理、開發地方文獻必須密切配合經濟建設
地方文獻是一種區域性的歷史、地理著作,它概括性地記載了地理狀況、民俗、物產、文化、人物等各個方面的寶貴資料,是一個地區各種情況兼容博采的資源寶庫。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發展,無數的事實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地方文獻資源的重要性,它對于考證一個地區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礦產資源、食品開發、旅游資源開發等各個環節所提供的參考依據是一般資源所無可比擬的。對一個地區來說,其經濟發展形式、規模、特點,人民的經濟狀況究竟達到什么樣程度,自然資源、物產資源、生產技術水平等各種狀況如何,就必須依靠地方文獻進行考證。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有著自己特有的得天獨厚的動物、植物、礦產和旅游資源。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各地都十分重視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了充分發揮當地資源開發優勢,避免盲目上馬,重復開發而造成資源浪費,決策者應充分考證當地的資源優勢情況。
以祿豐為例,據《祿豐風物錄》記載:"祿豐資源豐富,盛產鹽、煤,著名的一平浪鹽礦和煤礦,開發歷史悠久。還有豐富的鐵、銅、鉛、硅石、石英砂、大理石、芒硝等28種礦產資源。全縣盛產水稻、玉米、小麥、蠶豆,是全國商品糧基地之一。祿豐種植烤煙歷史悠久,也是全省優質烤煙、油菜等經濟作物主產縣之一。但這些資源的開發都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大部分正待開發。縣委、政府根據這些史料,邀請專家論證,根據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發展優勢經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祿豐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相當成就,縣辦工業已初步形成采礦、冶煉、鑄造、化工、建筑建材、機械以及加工業等多種行業發展的格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已成為全縣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的一個重要支柱,特別是羅川鎮利用自身土地面積廣闊,熱量資源豐富,水利條件好,土質肥沃和交通便利的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熱壩資源,已形成了一批早熟蔬菜產業,使本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34元(2001年統計)。全縣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 4 地方文獻的開發對于挖掘傳統名優產品,弘揚民族工藝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方文獻中有關農副業生產情形,通常都羅列一些產品的名目,從中可以了解到當地的副業生產、加工業、工藝技術的情況,這對于進一步挖掘傳統名優產品,弘揚民族工藝,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祿豐縣志》中對祿豐的土特名產記載有:祿豐香醋、黑井鹽、黑井石榴、東河米、祿豐剪刀、祿豐鐵鍋等等,都是傳統產品。特別是祿豐香醋、祿豐剪刀更是聞名遐邇,祿豐香醋還是明天啟(1621-1627)年間的貢品,在康熙《云南府志》中:"祿豐醋,味香色濃,雖久不變"。民間有"通海醬油祿豐醋"之說。而祿豐剪刀清光緒九年(1883年)開始生產,鋒利耐用。民國12年(1923年),在云南省手工業產品賽寶會上獲頭等獎,蜚聲全省。近年來,祿豐香醋廠和剪刀廠在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產品,暢銷省內外。
2 5 地方文獻中對山川、地理、河流、寺觀、氣候、建筑等方面的記載,能夠為開發旅游資源,發展第三產業提供寶貴資料
在經濟建設中發展第三產業,開發旅游資源是一項重要的開發項目。各地在組建"旅游度假區"和"風景名勝區"時,都必須求助于地方文獻。地方文獻關于這方面的記載尤為側重,能提供實用詳細的資料。以祿豐來說,風景名勝資源豐富,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景點,獨特的古生物化石遺跡,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據舊志載,祿豐有金寺晴霞,西河煙柳,萬融春雨,龍頂秋蟬,石門天塹,白云夕照,九石攢梅、春燈映月8景。但上述大部分景點現已無存,而新的景點不斷開辟。自1938年我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楊鐘健教授在祿豐發掘和研究了祿豐盆地以恐龍為代表的祿豐蜥龍動物之后,祿豐以"恐龍之鄉"的美名蜚聲海內外。八十年代,距縣城七公里的石灰壩發現了震驚中外的"臘瑪古猿",并在其遺址發掘出107種古生物化石,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祿豐有著古老的文明史,黑井十八犁田和川街的新石器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城"星宿橋"和"豐裕橋",黑井古鎮的"武家大院"和"五馬橋",白莊科的"陶瓷遺址",黑井、廣通的貞節坊,腰站的煉象關,碧城的照壁,還有罕見的銅佛群及被譽為"瓷國名珠"美稱的稀世珍品元代瓷器"玉壺春瓶"等等,充分代表了祿豐人民創造的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名勝"五臺山",自然景觀秀麗,傳說迷人,羅次溫泉泉水清流,浴后使人心曠神怡,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祿豐開創旅游事業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近年來,祿豐大力挖掘文化資源,為經濟建設服務,祿豐舉辦了"恐龍文化節",創建了一個以參觀古生物化石為軸心,以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和黑井古鎮為旅游點的獨特旅游資源。此活動不僅提升了祿豐的知名度,而且還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2 6 加強橫向聯合,實現各地地方文獻資源共享
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要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打破不合理的管理體制,加強橫向聯合,沖破各自為政,自我封閉的舊框框,充分發揮各地資源,為經濟建設服務。
綜上所述,地方文獻資料為經濟建設服務是客觀發展的需要,圖書館要在為經濟服務中求得生存、發展,就必須發揮文獻資源優勢,挖掘潛力,擴大服務范圍,為經濟建設主戰場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朱守瓊 論地方文獻資料在圖書館的作用 彝州藝苑 2000 1
[2]謝水順 論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2 3
[3]楊銳明 民族文獻與圖書館學論集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6
[4]郭大烈,和兆興 祿豐風物錄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
[5]云南省祿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祿豐縣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出處〕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第十九卷第三期2004年6月
【淺談地方文獻在新時期的開發和利用】相關文章:
淺談地方文獻的開發和利用08-09
談談地方文獻的開發和利用08-09
淺談地方文獻的收集與利用08-09
淺談民族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08-09
試述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08-09
淺論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08-09
談地方文獻的收集和開發利用08-09
論地方文獻的收集和開發利用08-09
云南地方農業文獻的開發與利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