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指出:“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企業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踐也充分表明,推進農業產業化,在加速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業產業化是加速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
80年代后期以來,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創造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子,為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成功的經驗,給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骨干企業為“龍頭”,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緊密連接,將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連成一體,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結構調整,減少了盲目性。二是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三是實現了農產品的多次增值增效。四是加大了推廣先進科學技術的力度。五是探索了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六是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農業產業化經營將分散的、經營規模狹小的農戶與國內外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國農業經營主體的組織化程度,大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種規模經營形式,是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正確選擇。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由于各地的自然條件、農民種植養殖習慣不同,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選擇最適宜發展的優勢產業作為突破口,因地制宜,適合發展什么就發展什么,決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個模式一刀切。
二是農民自愿的原則。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推進農業產業化,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經營自主權。農業產業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現實利益做引導,用成功的事例做示范,農民才有可能圍繞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三是效益優先的原則。實行產業化經營也好,調整農業結構也好,根本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在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下,處理好龍頭企業和農戶的關系,切實調動起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四是政府服務的原則。農業產業化源于農民的啟動,龍頭的帶動,市場的拉動,科技的推動,但也離不開政府的助動。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勵支持產業化發展,促進各類龍頭企業和經濟組織規范化市場化運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化經營提供優質的社會化服務;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各種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業產業化方面投入。
努力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突破
由于農業產業化在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各級地方政府和經濟組織必須千方百計地扶持和培植,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首先,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加快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著力培養適合當地發展、市場容量大、發展潛力大、農民又容易接受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區域性、規模性的商品生產基地,為進行產業化經營提供充足的農副產品資源。
其次,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實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關鍵,是實現分散經營的農戶與大市場銜接的紐帶,是增強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先決條件。龍頭企業可以是生產加工型企業,也可以是中介組織或流通企業,它賦有開拓市場、科技創新、帶動農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任務,其經濟實力的強弱和帶動能力的大小,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程度、規模和成效。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將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農業的國際競爭不僅是單個農產品的競爭,是集生產、加工、銷售、科技為一體的整個產業體系的競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是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龍頭企業的發展,不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情,而且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由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龍頭企業的整體實力還不強,必須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中之重來抓。
第三,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潛在動力。農村經紀人來自農民,熟悉農村,大多是農村的經濟能人,具有觀念新、信息靈、腦筋活、聯系廣等特點。這些經紀人在農村的運銷活動,促進農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搭起了農產品走向大市場的橋梁,解決了農產品的賣難問題。經紀人又向農民傳遞了農產品的市場信息指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出現了一些區域特色明顯的規模化生產。農民經紀人隊伍中還有一批富有長遠眼光者,把積累的資金逐步轉向興辦企業,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的趨勢。加強對農民經紀人隊伍的培養,是加快實現農業產業化的一條有效途徑。
第四,努力建立農業產業化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只有堅持這個方向,龍頭企業才能真正發展壯大,農戶對企業才會充滿信心,農業產業化經營才有更鞏固的基礎,實現良性循環健康發展。因此,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為基準點,妥善處理好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系。一要完善合同管理,實行產銷合同制。二要實行風險保障制度。鼓勵和提倡龍頭企業對農副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或按農戶出售的農產品數量返還部分利潤,與農戶建立起更加緊密的利益連接形式,增強參與競爭和抗御風險的能力。三要探索建立資產聯結、產權介入的運行機制,鼓勵和提倡農民利用土地使用權、產品、技術和資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種形式,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四要鼓勵和提倡農民合作專業經濟組織、中介組織等,逐步壯大實力、擴大規模,向龍頭企業方向發展。
第五,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引導、服務功能。農業產業化的過程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政府在推進這項工作中,一是加強引導,搞好規劃。二是調查研究總結經驗,適度行政推動。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揮領導體系,組織當地的優勢部門、優勢資源、優秀人才,對產業化項目進行專題的研究和運作,為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信息支持,在狠抓落實上下工夫,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作者系安徽省宣城市政府秘書長)程 斌
【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化是解決農業問題的重要途徑08-08
體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08-08
體育產業化08-17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08-17
實現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08-01
德育滲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08-17
德育滲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08-07
市蔬菜產業化規劃08-21
茶葉產業化調研報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