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產業化是解決農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解決三農問題,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發展特色經濟,加速農業產業化經營。其實質就是拉長農業的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把企業經營引入農業領域,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面臨的“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以及種糧效益低下的狀況,利用技術、資金、人才和市場的結合,激活本區域內的勞動力以及土地等資源,使農民增產增收。一、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我國普遍采取以下幾種模式
1、龍頭帶動型
以龍頭企業為主,圍繞一項或多項產品,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銷一體化經營組織。“龍頭”企業具有市場開拓能力,進行農產品深度加工、為農民提供服務、帶動農戶發展商品生產,是產業化組織的加工中心、營運中心、服務中心和信息中心。這種模式廣泛適用于種植業與畜牧養殖業。通過龍頭企業支撐,實現規模經營,達到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目的。此類型適用于經濟發展條件較好,市場較完善的地區。
2、市場帶動型
通過建設當地市場,開拓外地市場,拓寬產品銷路,牽動優勢產業擴大生產規模,形成專業化、系列化生產。例如,漳州市在天寶鎮辦起全省最大的香蕉批發市場,市場里設有銀行、工商、稅務、郵電、保險、賓館、運輸車隊等配套齊全的服務設施,年交易額在10噸以上。適用于任何按市場經濟運作的地區。
3、主導產業帶動型
以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傳統產品入手,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以“名、優、新、特”產品開發為目的,對那些資源優勢最突出、經濟優勢最明顯、生產優勢較穩定的項目,進行重點培育,加快發展,形成支柱產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產銷一體化經營。適用于資源稟賦獨特,能大量生產各種名特優農產品的地區。
4、集團開發型
公司集團把農業作為一個巨大而穩健的投資市場,向“四荒”地開發,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例如,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羊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建設2萬公頃的山羊基地,開發牧場3000公頃,種草3.4萬公頃、植樹100多萬株,在羊絨主要產區建立了11個原料收購分公司,形成了工牧直交、貿工農間交的供求網絡。此類型適用于經濟發展條件較差,但具有某項資源優勢的地區。
5、中介組織聯動型
以各種中介組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社、技術協會、銷售協會)為紐帶,組織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使眾多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經營者聯合進來形成統一的較大規模的經營群體,實現規模效益。適用于技術要求比較高的種植業、養殖業,在推廣新產品、新品種、新方法的過程中,是一種投資低、收益高,農戶得到實惠多的好方法。適用于技術要求比較高的種植業、養殖業,在發達與欠發達地區都能適用。
6、示范推廣型
加大力度,集中人才、資金、技術創辦農業產業示范區。例如,廣東省新興縣與廣州市匯海新技術開發公司在粵西山區創辦了農業產業綜合示范區。以優質水產及珍稀動物養殖、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種植等種養項目,帶動區內農戶致富。適用于一些農業產業化發展較好的地區。
二、推動農業產業化的若干對策
1、發展特色農業,確立主導產業和產品
隨著農副產品買方市場的形成,農業從傳統農業進入特色、優質、高效的精細農業發展階段。生產具有特色的農產品,發展有區域特色的特種種植、特種養殖業,積極興辦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企業,加大對農牧產品的加工深度和精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深入進行,必然會出現區域開發重點和開發前景以及資源的合理選擇與優化配置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就是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并確立自己的主導產業和名牌產品,并按產業化的模式經營此名牌產品。根據當地的特點,切實選擇有效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2、建設產地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
建設一批縣鄉級蔬菜專業市場,發揮市場商品的集散作用和對外商品流通的輻射效應。解決農民的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市場設施和條件約束了交易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商流物流的順暢流動時,要對市場環境和設施提出較高要求時,再考慮建場。
在市場形成和發育的初期,加強市場秩序管理,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開辟綠色通道,鼓勵農民和商販進行交易,同時在稅費政策上給予減免優惠。同時,應根據地方經濟實力和地方財力,完善服務、改善政策環境,引導市場中介和服務組織的發展。信息咨詢、行業協會、儲運服務和金融服務等市場中介和服務組織。
3、積極培育和扶持特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火車頭”。建好一個“龍頭”企業就能帶動起一種或幾種農副產品的綜合開發,扶持一方致富。政府應該支持企業通過租賃、購并、拍賣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給予金融和其他支持服務,培育龍頭企業。
4、促進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增值,培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在鄉鎮企業的基礎上,實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企業發展。大力發展以當地農副產品為原料的農產品加工業,擴大農產品市場需求,帶動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使其成為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積極發展高檔次、高附加值的產品;適應市場細化的需求,要在“精、深、優”上大做文章,爭取多出優質品牌產品。
5、建立和健全農業產業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組織的功能就是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咨詢以及對市場無序競爭進行協調規范,同時,還可保護農民的利益,使其在不斷加長的產業鏈條中得到其應得的利潤,政府要制定政策創造環境,扶持和引導農民產業組織建立、健全和發展,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 作者:肖金成 何開麗 來源:《中國社會報 》
【農業產業化是解決農業問題的重要途徑】相關文章:
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08-08
招商農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嘗試08-16
打破傳統農業觀 推進農業產業化08-08
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農業工業化08-08
推進農業產業化08-12
農業發展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08-12
論農業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化08-09
農業發展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08-15
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持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