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農學論文>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

    時間:2023-02-22 02:54:04 農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三農”問題成為與會代表們普遍關注的熱點之一,尤其是隨著我國加入WTO,“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由于分散的農戶難以成為擁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因此,進一步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就成為應對WTO挑戰、解決“三農”問題的當務之急。調查發現,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實行“農戶+龍頭企業”或“農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模式是卓有成效的。由于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大都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擁有比較雄厚的資本、技術、人才優勢,能直接參與并有效地組織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因而是最強有力的市場主體和產業化經營主體。當前扶植農業和農村扶貧工作的重點應是強化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主體功能,培育農戶、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并聯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
    首先,要采取“扶優、扶強、扶大”的政策,按照“大規模、高起點、外向型、強帶動”的原則,培育一批規模較大、實力雄厚、帶動力強的支柱型龍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和輻射帶動能力如何,決定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能力和銷售能力,決定了農戶與市場聯結的廣度和深度,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區域經濟的水平。可以說,農業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農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力。從總體上看,我國現有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擁有資產的規模普遍偏小,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對農業生產的帶動力和輻射力有限,抗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與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和農業龍頭企業應當發揮的作用極不相稱。有規模才有效益,龍頭企業只有達到合理的較大規模,才能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我們應當以“大規模、高起點、外向型、強帶動”為基本要求,以“扶優、扶強、扶大”為基本政策,加快發展一批有競爭優勢和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要鼓勵和吸收海外資本、工商資本、民間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鼓勵城市工商企業和鄉鎮企業大規模向農業產業化領域轉移,使這五支力量形成合力,成為農業產業化的主力軍。只要形成比較完善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體制和暢通的流通渠道,只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和輻射帶動能力,只要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規模經濟效益,只要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只要具有健全企業管理制度,不論所有制形式如何,不論經營方式如何,都應予以必要的扶持。力爭在“十五”期間培育一大批規模較大、實力雄厚、帶動力強、總資產在10億元以上、年銷售額達5億元以上的支柱型農業龍頭企業。
    發展龍頭企業,應堅持內外并舉。一方面要著力盤活存量資產,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聯合等方式,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發展成為大型農業龍頭企業;鼓勵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積聚優質資產,實行強強聯合,扶持龍頭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進行改制、改組和改善經營管理,通過組建大型企業集團來應對跨國公司的競爭。另一方面要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廣泛尋求合作伙伴。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項目,在堅持互利互惠的原則基礎上,擴大合作領域,謀求共同發展。在招商引資的形式上,各地應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區實際,關鍵要突出地區優勢。在利用地區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企業優勢,選擇龍頭企業中的優勢項目和名優品牌,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利用農業基地優勢,與外商簽訂合資合作項目,開拓國際國內市場。要注重營造政策環境優勢,在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投資環境上狠下功夫,使國外的大集團、大公司引得進、留得住。
    開拓國際市場,是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往的“公司+農戶”、“公司+基地”、“公司+基地+農戶”的龍頭企業發展模式,忽視了國際市場的重要作用,加入WTO之后,國際市場的地位顯得更為重要。于是,一種新型的“國際市場+企業+基地+農戶”的龍頭企業發展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新型的“國際市場+企業+基地+農戶”運作模式,是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一頭向國際市場延伸,加快區域經濟與國際市場對接,一頭向生產領域延伸,帶動農民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這是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理想模式,也是實現農業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應引導龍頭企業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確定企業的生產方向,并通過協議購銷、合同保護價收購、股份合作等形式,與農戶結成穩定的協作和合理的利益關系,把農民與國際市場連接起來,把農業推向國際市場,加快農業的國際化步伐。
    其次,要堅持“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和農業的組織化程度。我國“入世”之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作用越來越突出。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各種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農民整體進入市場,也是迎接挑戰,提高農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需要注意,建立農村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必須是以自愿為原則,以產權為紐帶,實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使農民利益與合作組織利益聯結起來。尤其要鼓勵和支持農民自主建立各種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在農業產業化程度和農民組織化程度都比較低的地方,興辦合作經濟組織有一定難度,選準載體十分重要。目前,以政府經濟技術部門為依托,以供銷社為依托,以龍頭企業或專業大戶為依托,或者以農業技術人員為依托,創建合作經濟組織,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式。但是,興辦合作經濟組織一定要淡化“官辦”或“半官半民”的行政色彩,防止走“政企合一”的老路。但在啟動期間,政府的引導也是必要的。可以圍繞主導產業,采取政府推動和政策引導相結合的方式,把合作經濟組織“扶上馬、引上路”。在合作經濟組織步入正常運行后,政府應逐步地退出來,做到“管理不包辦,扶持不代替”,鼓勵合作經濟組織向股份制企業發展。
    興辦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一定要規范運作。規范運作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我們一是要借鑒國際上關于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原則,以產權為紐帶,把合作經濟組織真正辦成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登記、照章納稅、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實體。二是要明確農民的主體地位。政府必須為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確立法律地位,明確其法人資格,讓農民在政府的宏觀政策指引下自我組織、自我保護、自我發展。三是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和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應建立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調節機制和分配關系,確保農民從合作組織的服務中得到利益、合作組織通過服務獲得收入的“雙盈”結局。應堅持科學民主管理,堅持民主選舉、重大問題民主決策和財務公開透明的各項制度,確保合作組織成員和農民的共同利益。作者:易煉紅 來源:光明日報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相關文章:

    培育壯大市場競爭主體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實力08-17

    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的思考08-24

    產業化經營:農業理念的全面創新08-08

    產業化經營:農業理念的全面創新08-08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08-17

    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目標08-08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多種模式選擇08-08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徑選擇08-08

    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研究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中文乱码字幕不卡 |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 亚洲熟女激情视频 | 日本亚洲一本线播放 | 午夜福利无遮挡h动漫 |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