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04年發展中國家經濟狀況及前景展望
內容提要 當前發展中國家克服了許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長出現了加快的趨勢,不僅自身的經濟環境得到了改善,而且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在發展中國家中,亞洲、非洲和拉美地區當前經濟增長表現十分突出。從2004年亞洲、非洲和拉美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看,各地區和國家經濟發展形勢有所不同,各自也存在著突出的問題。2005年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其中包括地區形勢動蕩、安全問題突出、恐怖活動依然猖獗,以及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各種突出性事件。關鍵詞 發展中國家 增長與挑戰 發展與貧困
近年來全球經濟經歷了股市頻繁波動、經濟嚴重衰退、世界局部地區動蕩和反恐戰爭,以及恐怖活動猖獗等一系列負面因素的打擊,持續了多年的低迷。據世界銀行統計,2001年和2002年全球經濟分別僅增長了1.5%和1.7%,雖然同期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高于全球經濟增長,但增長也同樣緩慢。2003年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影響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在逐步減少,與此同時,在美國經濟復蘇和亞洲經濟平穩增長的帶動下,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加快的跡象逐步顯現,全球經濟增幅達到2.7%。延續2003年的全球經濟出現轉機,2004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明顯加快,預計年增幅可望達到4%。由于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復蘇和亞洲經濟的穩定增長,使得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平穩,預計2004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可達到6.1%(高于2003年的5.2%)。2005年和20%年如果油價依然居高不下,以及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將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構成一定的威脅。如果油價有所回落,全球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不出現意外情況,預計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可達到5.4%和5.1%。
一、亞洲經濟強勁增長
目前,亞洲國家經濟發展依然面臨著國際政治、形勢嚴峻的考驗,其中在政治上包括地區形勢動蕩、安全問題突出、恐怖活動依然猖獗,以及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性事件。在經濟上,盡管2005年仍將保持一定規模的增長,但強勁復蘇的背后潛在的風險也在加劇,如油價的波動、新的通貨膨脹壓力、金融領域的不穩定性,以及經濟活動減弱正在顯現,許多不確定因素使亞洲經濟前景不能過于樂觀。
(一)亞洲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因
2001~2002年期間,亞洲地區一些主要國家經濟增長放慢,出口需求下降,并影響到金融市場的穩定,尤其是部分新興市場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相當嚴重,再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嚴重衰退,進一步加劇了亞洲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
亞洲國家(不包括日本)經歷了兩年的經濟增長下滑后,2003年開始出現轉機,經濟增長達到6.5%。盡管2004年亞洲國家經濟受到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和中東局勢動蕩,以及各種恐怖事件等不利因素影響,但經濟增長依然強勁。為此,近期亞洲開發銀行將2004年亞洲國家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從4月的6.8%調高到了7%,這是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國家出現的最快增長,預計2005年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但有所下降,為6.2%。盡管經濟強勁增長,油價上揚,但預計2004年亞洲地區的通貨膨脹率僅為3.7%,比原先預測的低0.5個百分點。目前亞洲經濟能夠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增長強勁推動了亞洲經濟的增長。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了9.1%,國際社會普遍認為,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將依舊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增長幅度與2003年相差無幾。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近年來亞洲國家經濟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同時區域內貿易合作進一步加強,減少了因區域外部國家消費不振和經濟低迷帶來的沖擊。再有,亞洲已經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擺脫了出來,金融領域相對穩定。2004年以來,亞洲各國貨幣持續保持穩定,而且股市開始普遍回升,金融市場進一步活躍,這對當前亞洲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由于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強勁復蘇,2004年亞洲地區出口增長強勁,消費和投資也進一步復蘇。預計2004年亞洲地區出口增長18%,在經濟擴展和油價上漲的同時,進口增長更為迅速,預計進口增長21%。
(二)各區域經濟強勁發展
從亞洲各區域經濟發展形勢看,均有長足的發展。
2004年,東亞地區依舊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預計經濟增長達到7.3%,其中中國增長率將超過9%;中國香港達到7.5%;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中國臺北經濟復蘇比預期的要放緩,增長率為6%;由于出口減緩和國內需求不旺,韓國經濟增長率約為5.2%。2004年拉動東亞地區經濟增長強勁的主要因素是,需求持續旺盛、投資增長加快和進出口貿易繁榮。預計2005年東亞經濟增長將有所減緩,
2004年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僅次于東亞地區,大多數國家經濟進一步復蘇。消費和投資是當前東南亞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預計2004年東南亞經濟增長率可達到6.2%。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經濟表現最為突出。由于新加坡官方將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7.8%,第四季度預期上調至6.2%,從而全年經濟增長預期從7%大幅上調到了8.4%,這將是新加坡四年來最快的增長幅度。一年來,由于馬來西亞國內需求出現大幅度反彈,出口增長較快,經濟發展有了新的動力,經濟增長率上調到7%。泰國和越南繼續保持著可觀的增長勢頭。印尼和菲律賓經濟得到改善,但增長速度仍然相對緩慢。預計2005年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率將隨著亞洲經濟的放慢而略有回落,為5.7%。
2004年由于南亞地區主要國家印度的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和巴基斯坦經濟改革增強了國力,預計該地區經濟可望實現6%的增長率。但隨著油價的上漲,通貨膨脹率高于預期,可達到5.5%。2005年印度經濟發展有可能受農業減產的拖累,經濟增長出現下滑,而巴基斯坦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受印度經濟發展減緩的影響,2005年南亞經濟增長也將減緩,預計為5.9%,如果油價繼續在高位徘徊,通貨膨脹率也將上升,有可能達到6.5%。
2004年中亞六國經濟增長主要受益于石油、天然氣和礦產品以及棉花價格的上漲,預計經濟增長達到8%。其中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由于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投資和出口收入大幅增長,經濟出現快速增長。而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在礦產品和棉花價格上漲的拉動下,經濟增長普遍提升。盡管2005年國際油價和礦產品價格有可能回落,但中亞六國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產品出口量將繼續增加,經濟增長也將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甚至高于現有水平。
(三)亞洲經濟仍面臨著各種考驗
當然,目前亞洲地區在經濟復蘇過程中也有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地區政治形勢上,2004年以來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政局動蕩、恐怖主義盛行,導致這一地區安全與政治環境惡化,在一程度上阻礙丁東南亞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戰后伊拉克局勢和整個中東局勢的動蕩,導致亞洲的安全環境更加嚴峻,對亞洲的旅游業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目前,旅游業占亞洲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近9%,7%的就業機會也來自旅游業。伊拉克戰爭后,恐怖襲擊以及恐怖威脅的不斷增多,嚴重影響了亞洲特別是東南亞旅游業的發展。在經濟形勢上,亞洲國家和地區仍存在著嚴重的隱患,特別是金融領域隱患依舊突出,如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債務負擔沉重,銀行業存在著多種潛在危機,來自金融領域的潛在威脅始終存在。再有,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地區,石油的需求量在近10年的時間里增長了50%以上,占全球總需求增長量的約80%。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亞洲對石油的需求還在進一步增大。由于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嚴重依賴石油進口,因此目前中東局勢的動蕩對亞洲經濟進一步發展構成的最直接的威脅就是石油供價格的上漲。2004年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目前雖有所回落,但隨著中東局勢的進一步動蕩國際油價仍居高不下,甚至還有可能再度攀高。目前油價的居高不下首先加大了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石油進口,一些國家貿易盈余大幅度減少,削弱這些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其次,油價的高企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同時導致通貨膨脹有所抬頭。
在未來經濟發展中,亞洲將面臨來自全球范圍內各種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加強區域內部的合作對亞洲未來經濟發展就顯得更加必要。其中區域內部的合作既包括經濟上的,也包括政治上的,特別是在共同打擊恐怖主義上的合作,對亞洲地區安全和經濟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受各種政治、經濟因素影響,2005年亞洲國家經濟增長將放慢,主要原因是預計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減弱,但進出口貿易仍將旺盛,預計出口將增長11%,進口將增長14%。在石油價格繼續高位徘徊的情況下,經常性項目盈余將進一步減少,通貨膨脹率將繼續攀升,可能達到4.4%。同時,高油價也將有可能導致石油進口國經濟增長的明顯放緩。另外,2005年美國、日本和歐盟經濟增長有可能出現下滑,再加上目前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日益突出,可能會在今后拖累全球經濟的增長,影響亞洲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采取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變化,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各種風險,才能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非洲經濟依然面臨著嚴峻挑戰
受全球經濟復蘇的影響,2003年非洲經濟出現了新的增長,達到3.6%,但受非洲內戰的影響非洲經濟發展依舊緩慢。2004年在全球經濟復蘇加快的帶動下,非洲經濟有了進一步的增長,預計全年可達到4.5%。其中東部非洲達到5.6%,中非5.3%,北非4.5%,南部非洲3.4%和西非3.2%。預計2005年非洲經濟仍將出現進一步增長,有望達到5.4%。
(一)非洲的經濟發展形勢
2003-2004年非洲在全球經濟逐步復蘇的帶動下經濟出現了新一輪增長。2004年非洲的經濟發展主要受益于世界各國需求的增加和國際市場石油以及其他初級產品價格的攀升。受全球經濟強勁復蘇的影響,2004年世界各國對非洲石油和其他初級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國際市場石油和其他初級產品的價格也隨之上漲,從而對非洲的經濟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由于非洲石油和初級產品出口量的持續增長和價格的上漲,2003-2004年非洲初級產品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并帶動了外資在非洲投資的增加,特別是跨國石油公司在非洲的投資進一步加大。目前非洲原油產量占全球產量的10%以上,預計到2010年有望上升到20%,僅美國原油進口總量中非洲能源所占比重將從目前的15%提高到2005年的25%。2004年由于海灣局勢動蕩,石油價格飆升,非洲的石油資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迫使西方國家和石油公司加大了對非洲石油的進口和在非洲地區的開采,從而使非洲產油國從中受益。此外,非洲有色金屬、黃金、咖啡、茶葉、棉花等的出口收入2004年也有大幅度提高。
雖然目前非洲經濟有所回升,但大多數非洲國家要實現2015年將貧困人口減半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要實現這個目標,非洲國家本世紀起需要年均經濟增長保持在7%以上,而目前非洲55個國家中,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達到這一標準。長期以來,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以初級原料產品的出口和國際直接投資,以及經濟援助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目前非洲國家仍然面臨著國際直接投資和經濟援助嚴重不足等各種困難,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二)非洲的貧困問題
長期以來,貧困始終是阻礙非洲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國際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但至今仍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目前,非洲大陸的形勢依舊十分嚴峻,戰亂不斷,艾滋病肆虐,債臺高筑,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差距日漸拉大。根據聯合國有關部門提供的統計數字,擁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8億多人口和55個國家的非洲,目前仍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貧困是非洲經濟發展的最棘手問題。目前,非洲的國民生產總值僅占全球的1%,貿易總額僅占全球的2甲e,吸引外資僅占全球的1%,經濟增長相對緩慢。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04年底,非洲貧困人口增加近210萬,每天生活費不足一美元的貧困人口增加約80萬。另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導,目前由于戰亂和自然災害,非洲有近3000萬人嚴重缺糧,其中東非占60%,約1800萬人。特別是近年來肯尼亞由于持續干旱,有400多萬人處于饑餓之中。與此同時,贊比亞、莫桑比克、津巴布韋等國家遭受洪澇災害,計以百萬人的食品安全受到威脅。另外,目前美國的大規模打擊恐怖軍事行動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非洲國家的外債、消除貧困化、防治艾滋病,以及地區沖突等問題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看淡,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經濟發展。為此,近年來許多非洲國家領導人多次強烈要求國際社會進一步重視非洲國家的問題,加大對非洲的經濟援助,并消減對非洲國家進口產品的關稅壁壘。此外,他們還呼吁非洲國家應不斷發展自身能力,加強非洲國家間的協調,深化適應性的經濟結構調整,依靠非洲國家的力量解決地區沖突等,以逐步建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從而減輕因恐怖事件和西方國家打擊恐怖主義軍事行動給非洲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
(三)非洲的債務問題
嚴重的債務問題是困擾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到
2000年底,雖然非洲國家的外債狀況有所改善,但積欠外債總額超過了3800億美元,比20世紀90年代初不到3000億美元增加了近27%,平均每年增加約100億美元,債務總額約占全球債務總額的13%,占發展中國家的15%。非洲國家每年近25%的財政收入用于償還外債。2002年非洲國家由于還債能力減弱,債務負擔更加沉重,債務總額接近3900億美元,其中年內非洲國家被要求償還的貸款就高達近210億美元,約有近130億美元沒能按期償還。2003年非洲國家債務形勢進一步惡化,接近4000億美元,預計2004年超過4]00億美元。據有關機構預計,在今后幾年中非洲國家的外債總額不僅將大大增加,而且無法按期償還的貸款也將大幅度增加。由于近年來債務危機的加劇,使許多非洲國家新的貸款大幅度減少。例如2001年和2002年,非洲國家從國際金融機構所獲得的新的貸款分別比上年減少了約6.4%和6%,2003年減少了6.2%,預計2004年超過6.5%。盡管2004年6月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同意把減免貧窮國家債務計劃再延長兩年,并表示將提供更多的免債和援助項目,但這些減免只占非洲債務的一小部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四)非洲的貿易問題
對外貿易在非洲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國民經濟的增長和主要外匯來源是通過對外貿易來實現的,其主要的貿易往來是美國和歐洲地區。近年來,非洲國家為了經濟發展不斷擴大出口,同時隨著美國和歐洲等西方國家對非洲制造業產品需求的增加,非洲的出口增長從1998年的3.1%增加到2000年的3.4%。但近年來,由于西方國家實行反傾銷和補貼等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及自由貿易協定實施的速度緩慢,使非洲國家貿易發展出現緩慢趨勢,依舊徘徊在3.4%左右。1999年以來,西方國家每年用于農業補貼高達3000億美元,相當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并對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的農畜產品進口征收關稅超過100%。估計,由于西方國家實行的限制進口政策,發展中國家每年損失的出口收入超過了1500億美元,其中非洲國家的損失十分可觀。由于西方國家進一步加大了貿易保護主義力度,使非洲出口貿易成為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犧牲品。長期以來,非洲經濟增長依然嚴重依賴初級產品的出口,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對非洲經濟的影響十分明顯。而且,非洲的其他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處于劣勢,再加上發達國家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也進一步限制了非洲產品的出口。
另外,由于地緣政治不穩和經濟本身諸多不確定因素始終籠罩著非洲,受其影響,未來非洲經濟形勢依舊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在當前非洲內戰不斷和政局動蕩不定的影響下,非洲國家經濟發展依舊步履艱難。非洲部分國家長期政局的動蕩,嚴重影響了國際機構和外資在非洲的經濟援助與進一步投資,并影響了非洲的產品的生產能力和出口的進一步增加。同時,內亂和沖突帶來的疾病、饑荒、環境惡化等問題,給非洲經濟保持穩定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三、拉美經濟擺脫困境
2003-2004年,拉美國家逐步走出經濟和金融困境,經濟出現恢復性反彈。特別是2004年,拉美經濟顯示出強勁增長勢頭,復蘇態勢得到進一步鞏固。但目前在經濟發展中依舊存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未來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
(一)經濟進一步增長
2001-2002年,拉美國家受阿根廷、巴西經濟和金融形勢持續惡化的影響,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再加上隨著全球經濟普遍陷入衰退,特別是受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拉美國家經濟出現嚴重下滑。拉美國家與美國經濟有著緊密的聯系,美國經濟的發展變化直接影響到拉美國家的經濟走勢。因此,2001年和2002年美國經濟的衰退和遭受恐怖襲擊帶來的重創,為拉美國家經濟帶來了厄運,甚至比美國的衰退更為劇烈。2003年美國經濟開始全面復蘇,由于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拉美地區經濟復蘇依然乏力,經濟增長僅有1.5%,但與2002年負0.6%的增長相比,拉美經濟也在逐步回升。2003年以前,導致拉美外國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拉美各國經濟普遍衰退,一些國家發生金融動蕩,部分國家經濟政策搖擺不定,以及許多國家貨幣貶值。
2004年以來,隨著拉美國家逐步消除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以及受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的影響,大多數國家經濟狀況出現進一步好轉,許多國家經濟復蘇勢頭強勁,,預計2004年拉美地區經濟增長可達到4.7%。其中,委內瑞拉、烏拉圭和阿根廷三國2004年的增長率預計分別達到12%、9.5%和7.1%。同時,厄瓜多爾、巴拿馬、智利、秘魯、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經濟也呈現穩定增長勢頭。2004年拉美對外貿易連續第三年實現順差,預計全年順差額達到385億美元。2003年拉美資本外流凈額由2002年的400億美元下降至150億美元,2004年資本外流進一步減少,外部投資也出現回暖跡象,因此拉美2004年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這表明拉美經濟狀況在不斷好轉。雖然目前拉美經濟仍在困難中徘徊,金融狀況難以根本好轉,但2004年拉美經濟開始復蘇,流入該地區的外資也逐步增加。拉美國家經濟2004年普遍增長主要得益于全球經濟和美國增速加快,以及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在美國、日本和亞洲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帶動下,全球經濟快速復蘇,國際市場需求旺盛,拉美原料和石油出口國的收入因此大大增加。拉美地區多數國家屬外向型經濟,因此,拉美經濟復蘇首先得益于外需的增長。2003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快速復蘇,國際需求轉旺,從而帶動了拉美地區的出口。由于2004年全球貿易預計增長8%,這為拉美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對外出口機會。同時,拉美國家加強了區域性經濟合作,推動了自身經濟發展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國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此外,初級產品和石油出口占拉美國家出口的30%以上,是拉美經濟的重要支柱。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和石油價格的大幅度幅上漲,也使許多拉美國家的出口收入進一步增加。另外,在經歷了2002年拉美金融危機之后,阿根廷從困境中擺脫了出來,經濟增長勢頭增強,這為整個拉美地區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基礎依然薄弱
近年來,拉美經濟形勢始終處于動蕩之中,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相繼接踵而來,總是不能穩定。90年代拉美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為3.3%,但是由于拉美許多國家經濟和金融領域十分脆弱,一旦受國內或地區以及國際不利因素的影響,經濟和金融形勢隨時有可能出現新的危機,因此今后拉美的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2004年拉美經濟盡管已出現比較強勁的復蘇,但依然面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一,許多拉美國家經濟嚴重依賴附加值較低的初級產品出口,一旦國際市場上初級產品價格下滑,其出口必然受到嚴重影響,市場上價格的波動
將是今后拉美國家對外出口和出口收入不確定和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第二,外向型經濟是拉美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對外貿易和國際投資,一旦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外國投資不振,將嚴重影響拉美經濟的發展。這種對外依賴程度較高的經濟模式是未來拉美經濟發展的潛在隱患。拉美國家要保持長期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一方面需要各國在國內市場挖掘經濟增長的動力;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本地區的區域合作。第三,一些拉美國家金融和政局動蕩的風險依然存在,一旦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和政局動蕩,將波及整個拉美地區。在金融領域,由于拉美地區各國國內多年來儲蓄偏低,抗風險能力脆弱,一有風吹草動金融危機有可能再次卷土重來。
(三)前景不容樂觀
目前拉美經濟出現的強勁增長并不穩定,增長既有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也有經濟陷入低谷后的恢復性回升的程度和可能。如果國際和地區環境發生變化,或該地區出現嚴重的突發性事件,拉美經濟的增長將很難維持,甚至出現經濟或金融形勢的動蕩。當然,未來拉美經濟也有樂觀的一面。首先,拉美經濟已經渡過了艱難時期,經濟開始全面恢復,正處于增長時期;其次,地區形勢趨于穩定,政治環境的逐步穩定有利地區經濟的發展;再有,區域性合作不斷加強,有利于本地區自身的發展。另外,由于外部環境對拉美經濟的影響十分明顯,因此今后幾年拉美經濟能否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能否持續復蘇和進一步增長。預計,2005年和2006年如果不出現意外,拉美經增長將有所放慢,均在3.7%左右。
四、發展中國家經濟面臨著嚴峻考驗
隨著西方主要國家刺激經濟計劃的實施,以及2003年全球經濟的復蘇,預計2004年全球經濟總體運行好于2003年,經濟復蘇步伐將在2003年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強勁態勢。但全球經濟運行中的一些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如能源價格較高、股市動蕩、匯率頻繁波動、消費需求增長不穩,以及局部地區動蕩、恐怖活動猖獗、美國反恐戰爭是否會再次打響,都將會對全球復蘇帶來負面影響,導致全球經濟波動甚至出現反復。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也將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考驗,在困境中謀求進一步發展,在動蕩中排除干擾保持經濟形勢的穩定。
對發展中國家未來的經濟前景,有關國際機構也提出了警示,提醒有關國家和地區要警惕當前油價的劇烈變動、西方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全球恐怖活動猖獗以及東亞和拉美金融體系的脆弱,將成為影響未來全球經濟是否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發展中國家經濟能否穩定增長的重要條件。目前西方國家和全球經濟能否保持復蘇的增長勢頭,國際金融市場是否能夠保持穩定,以及打擊恐怖主義活動是否有效和國際安全環境能否保障,將是影響今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另外,由于當前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在貿易上對發展中國家采取種種貿易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始終沒有得到改變,這將進一步擴大西方發達國家與貧窮國家的貧富差距,這也是嚴重影響今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最為貧困的地區和國家來說,如果這一狀況得不到實際的改善,最為貧困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前景將依舊令人憂慮。與此同時,如果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嚴重受阻,也將必然影響全球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
當然,未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依舊難以擺脫內外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從內部因素看,仍然會受到地區局部沖突、社會動蕩、貧困加劇、債務沉重、技術落后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從外部因素看,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是否穩定對發展中國家有著重要的影響,將直接關系到國際社會對貧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和投資。
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特別是貿易、貧困和債務問題涉及到國際社會的方方面面,近年來,在許多國際金融和國際性會議上都把發展中國家最為貧困國家問題納入重要議程,作為國際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雖然目前有關國際機構就貧困國家債務減免、減少貧困等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緩解貧困國家的各種危機,增加官方經濟援助,避免最為貧困國家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但西方發達國家還應從全球經濟發展角度出發,從行動上更加重視貧困國家的發展問題,而不是熱衷于西方的全球戰略和對外政策。應積極地采取確實可行的措施調整不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的關系,減少全球化給貧困國家帶來的風險,切實實施債務減免計劃和經濟援助計劃,從而對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和債務危機等問題起到真正的作用。對于貧困國家和地區來說,在經濟上,也需要進行經濟結構改革,調整有關經濟政策,避免債務進一步加重;在政治上,減少戰亂、穩定社會,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從整個國際社會來說,貧困國家和地區需要更為關注和國際援助。具體地說,從現階段看,要逐步有效地解決貧困國家的經濟發展難題,緩解債務危機和減少貧困,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不能僅僅依靠一次或幾次債務減免計劃和經濟援助計劃來實現。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貧困和債務危機,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國際經濟秩序;另一方面需要西方發達國家以及國際金融機構采取有效措施,在減免部分債務的同時,也要支持貧困國家的經濟發展,如降低貸款利率,減少進口限制,提供必要的經濟援助等,從根本上緩解貧困國家和地區的貧困現象和債務危機,才能使貧困國家和地區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發展中國家經濟狀況及前景展望】相關文章:
期貨市場國際化前景展望08-05
東亞“新經濟”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08-05
中層干部競爭上崗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08-15
中層干部競爭上崗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08-12
中國與日本、韓國在國際物流領域的合作現狀與前景展望08-05
流媒體技術在校園網中的應用及前景展望08-06
第八課 發展中國家08-17
“三網合一”的發展趨勢與高新技術前景展望08-11
電子商務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影響研究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