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

    時間:2024-05-29 17:04:48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1

      四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活躍,他們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這就給教師的高效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讓學生持續地保持注意力在學習上就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內心的主觀能動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也是實現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在新的教學理念與背景下,教師要從實際出發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地調動、激發出來,進而促使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轉變師生地位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課堂上師生的角色與地位的轉變,教師由傳統意義上的領導者轉變成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而學生由傳統的知識接受者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會促使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方式發生相應的轉換,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抽取編號的形式來進行節目表演,學生在抽取的過程中,對未知結果的不確定性使他們對于可能性的概念體會得更加深刻。并且,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也會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為課堂的有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師生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動腦思考,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在課堂的互動與問答過程中,學生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從而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口算和估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一些計算題,鍛煉學生的口算與估算能力。在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教師要給予相應的鼓勵與肯定,對于計算錯誤或者不會計算的學生,教師也要耐心地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計算的方法,在這樣實際的訓練中,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學習興趣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從而有助于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師生的有效互動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便于及時地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從而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

      三、鼓勵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分析思維的發展。要讓學生的合作學習充滿效率,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交流討論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由于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與常識,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實際事物出發,通過對實際事物的分析來增長學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欲望。如,衣架、籃球架的支撐桿、紅領巾等,這些都是學生十分熟悉并且常見的事物,利用這些東西來引入教學,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他們對三角形也會產生熟悉感與親切感,從而加強學生的初步認識,為接下來的課程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四、重視操作實踐

      新課程改革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注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數學是一門與實際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組織相應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參與與操作中鍛煉自己的技能,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散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制作的材料,讓學生在課上制作出幾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制作不僅是鍛煉學生操作技能的途徑,還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將其進行實際運用的過程。很多教師覺得這樣教學是在浪費課堂時間,其實不然,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也會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意義,更有助于學生積極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

      總之,在小學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形式實施課堂教學,從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使課堂教學真實而有效,為學生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2

      數學王國里有無盡的知識,無窮的奧妙。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善于思考,就會將數學中的問號,轉化成感嘆號!

      星期天,我在家做江蘇正卷時,被一道很有意思的題目給卡住了。要求使用簡便方法計算,題目是這樣的:1999+999*999。這道題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無奈之下,只好求助爸爸。爸爸看了一眼,說了一個數字999。我頓了一下,突然恍然大悟,很快做出了這道題。現在,我把過程跟大家一一道來。

      1999+999*999

      =1999-999+999*999+999

      =1000+999*1000

      =1000*(999+1)

      =1000*1000

      =100000

      做這道題目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審題清楚,理性思考。999這個數字在這道題里來說很特別,是否可以用它來做文章是關鍵!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同一列式里前后加減同一數字,其結果會怎么樣呢?于是乎,我在這道算式里前后加減999后,我發現思路就會很清晰,運算就會更簡單。由此我得出以下結論:同一列式里前后加減同一數字,算式結果不變。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將會碰到大量的'此類題目,只要我們開動智慧的大腦,游弋在思考的海洋,巧妙分割數字,抓住關鍵點,把復雜的題目簡單化,就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同學們,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3

      有一天,爸爸問我:“有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它的底是十厘米,高是四厘米,如果要在它的中間剪一個正方形,邊長四厘米,那么還剩下幾厘米?”

      我想了想,說:“嗯,得數是24厘米,對嗎?”爸爸說:“對了!你真棒!”

      原來,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需要數學,學好數學,就等于學好了一切,所以,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也不能忽略其他科!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4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堂,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此數學教學既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建構的過程。這種主動建構必須是學生對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體驗、反思的基礎上實現的。從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認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發展。學生都是有著豐富的人格、豐富個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當今課堂上,就自己的親歷,談談“體悟”教學。

      一、重實踐探索,在操作情境中“體悟”學習

      數學學習只有通過學生的探索、發現,在發現中體驗認知、情感、技能、態度才能協同發展,這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從而在這些過程中獲得積極良好的體驗。這正是“學科本位”轉向“關注”學生發展。在《什么是周長》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初步理解“周長”的概念,我設計了(1)比一比、畫一畫、評一評三個環節,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感知周長。讓學生在比較中給圖形分類,揭示封閉圖形與非封閉圖形。這樣,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了媒體的直觀演示,便于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交互使用,發展了思維能力。請同學評一評,并指出所畫圖形的周長,使學生獲得一種滿足感,進一步體會到在同一平面內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2)通過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體驗周長。這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過這些活動,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實物操作,再到畫圖表征,充分體驗周長的意義,并感悟周長的實質。激起學生的思維振蕩,放射出欲罷不能的情感元素,從而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展開學習討論。

      《課標》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泵總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面對新的問題,雖然沒有現成的經驗,不同的學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識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現,在發現中加深對圖形周長的感受、體驗。

      二、溝通聯系,在遷移同化中“體悟”學習。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與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先讓學生把一個蘋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導出“1份可以怎樣表示”。在學生無法用整數表示分得的結果時再引出分數。顯然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完整,牢固的數學知識,不利于學生面對問題、主動搜索、溝通聯系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本質是學習者用已有的經驗來解釋同化新知的過程,也是未知與已有的經驗之間建立實質性聯系的過程。現在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讓學生用1、2兩個數字組成盡可能多的算式并計算出結果。這一開放的教學情境,有效地溝通了數與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時,老師巧妙地提供8÷4、4÷2這兩個算式。學生借助它們,通過類比思考,發現了1÷2與8÷4等算式的本質聯系。這樣的教學善于把握學生學習的挈入點,引導他們著力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學生在捕捉聯系,發現竅門的“頓悟”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歷著知識經驗的遷移與同化,認知矛盾趨于平衡,認知結構得以拓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獲得知識,又發展思維,同時也在解決問題學習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三、引導深究,于反思總結中“體悟”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一切認識都必須通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得以完成。所以學習者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檢查,以診斷和判斷自己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設置的目標。通過反思,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思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認知策略,學到數學思想、方法、從而提高元認知能力。我認為課堂上教師應“導在所當導,放在不得不放處”。上面的教學中,當學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種想法時,教師創造性地提供了一個變式,讓學生深究,從而強化對口算方法和轉化思維的認識,又孕伏了優化的策略思想。這樣的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的主體建構。

      四、營造氛圍,在師生評價中體悟學習。

      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發展為本,對學生進行終合評價,使全體學生的素質都得到提高,每個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發展。朱熹不是說過“大以成大,小以成小,無異人也”。在我的教學中,很注重從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學生評價。對于一些后進生實行“暫不答分”,“舍得送分”,對于一些特優生的表現,實行“突破滿分”。又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師生的鼓勵聲中,激勵聲中去體驗知識的來龍去脈,去攀登知識的高峰。課中,課尾的師生自發的熱烈鼓掌,既是對問題解決的評價,更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于自信心的培養。

      總之,要實現數學教學從獲取知識這個目標轉變為關注人的發展。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的機會,讓他們在經歷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和感悟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實現學生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5

      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小nΓ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睜敔斠苫蟮乜粗遥骸迸,是嗎?””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著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涂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小nο氳彌莧!蔽液蜖敔旈_心地哈哈地大笑起來。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3х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睜敔斅犃丝湮遥骸贝鸢刚_!100分!薄币!”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6

      這學期我還學會了分數,學的時候我非常感興趣,不知道分數是什么?原來分數里面還有一個符號叫分數線,分數的.下面的數字叫分母,上面的數字叫分子,我聽到這名字的時候很奇怪,不知道為什么一個叫分子一個叫分母。學完后,我才知道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分數和數字,才有這個名字。

      古時候,人們分獵物的時候總是發現不能平均分,后來就有了分數。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7

      這天,媽媽對我說:“女兒,我們把壓歲錢都拆了,好不好?”“太好了!太好了!”我興奮地說。媽媽雖然這么說,但是卻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看小說,我只好自己干了。

      拆完壓歲錢后,我把它從大到小統計了一下,發現居然有六千多塊,我再把它拿給媽媽數了一遍,沒數錯。媽媽直夸我,說:“真棒,這么大的數目,你都算得這么準!”

      統計完后,我在利是封上寫了個數目,這當然是代表壓歲錢的`數目啦!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8

      “課堂教學四環節”進行創新教學,四個環節主要是創設問題情境、探究交流、拓展應用。

      第一環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創設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主動性,通常來源于對于學生來說充滿疑問和懸念的情境。本環節力圖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的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

      創設問題情境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趣味性、新奇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多樣性、新奇性、不可預測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處于大腦興奮、思維活躍的狀態中。要善于創造新奇的事物,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2.障礙性。障礙性能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產生不平衡。

      3.差異性。應適合各層次的學生,使他們都能去探究,作出由淺入深的回答。

      4.開放性。解決問題的思路靈活多樣,答案不一。對于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不應簡單的直接給出,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提出。

      第二環節,探究與嘗試

      探究與嘗試的目的不僅在于獲得數學知識,更在于讓學生在探究與嘗試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做到:

      1.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不要急于得出問題的結論或答案。

      2.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探究嘗試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示才華和創造力。

      3.給學生以適當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差時,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行自我矯正。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不應暗示、不應代替學生的思考。

      第三環節,解釋與交流

      學生只有通過與物質世界以及其他學生的相互作用,進行解釋與交流,才能使概念變得完整。解釋與交流,就是讓學生在個體探究嘗試的基礎上,在小組內或班級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在解釋與交流中,學生可以學會使用語言交流將自己的思想和理解清晰地表達出來,并與別人的思想和理解進行比較,以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環節,拓展應用

      拓展應用,形成能力,是讓學生在探索中了解實際問題的各種關系,進而將實際問題用數學關系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這一教學環節的關鍵是練習題的設計,教師設計的練習題,不僅要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新知識,更要有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是有個性的認識主體、實踐主體、自我發展的主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四環節”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究,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是探究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嘗試解答并進行驗證,揭示知識規律,求得問題的解決。其實質是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9

      小學四年級數學是引導小學生對于數、數字、圖形、公式等各種相關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是為日后初高中和日常生活奠定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的科目。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達成實質的有效形式就必須經過孜孜不倦的探索與研究,就必須經過不知疲倦的創新和探索,只有以全新的形式進行優化設計,才能達成課堂教學效果的良好狀態,才能實現學生在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方面的切實發展。實現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生活實踐的檢驗,離不開合作競爭的激發,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更離不開教學評價的推進。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探索

      學生主動學習,在于內在興趣的激發、在于內在渴望的滿足。只有以興趣的激發和需求的滿足作為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動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可以借助新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情境創設,以情境創設凸顯數學知識、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生活化是新課程理念提成的一種生態教學觀,情境是貫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將生活化與情境相互結合,構建成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知識與生活的共通感知中產生親切感與熟悉感,讓學生在知識與生活的相互美化中達成記憶與技能掌握。所以只有將數學教學寓于生活實際中,才能實現數學知識的檢驗,才能實現生活過程的體驗,實現學生數學知識認知與情感態度的多維結合,實現學生思維與智力的層層展開。例如,在小學四年級《角的度量》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室的一角或者是教室中物品的一角作為素材進行生活性教學情境的創設:同學們,在我們教室之中有四處墻角,這個墻角也是具有一定度數的,你們有什么樣的辦法可以測量出這四個角度的大小嗎?怎么樣判定它們的度數是否相同呢?等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突顯角度測量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知趣、知味。

      二、開展小組式合作,激發探究欲望

      小組式合作是彰顯學生主體價值和團體力量的關鍵,是增強學生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的科學探究方式,是在激烈的競爭形式下實現師生、生生情感激情碰撞和思維活躍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教學,以開放化與多元化的合作形式進行知識的主動探究,讓學生主體在激情討論與活力演說下能夠自主探究,讓課堂教學的氛圍因此而變得活躍。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就要遵循合理搭配、科學組合、明確分工的原則,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明確分工,讓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競爭較量,讓學生在探究、交流、解答、討論中掌握數學知識。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好自身的角色與地位,要靜然旁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行為、態度與情感,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表揚與提醒,讓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逐漸增強。例如,在小學四年級數學《億有多大》的教學中,教師就以億究竟有多大為起點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小組式合作中進行“億”的范圍的思考,以此引發學生的互相思考與討論,讓億的大小能夠深入學生的腦海之中。

      三、引入信息化技術,激發求知興趣

      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言傳與身教,因為單純的說教形式會令學生對知識望而生畏,會讓學生困惑不解。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要改變教師言語傳授和行為指揮的保守形式,要合理借助信息技術,要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以信息技術中多面的優越性為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活動。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中圖畫與動畫的形式進行數學教學展示,讓數學中的符號、圖形等變得真實具體,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教師還可以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形式進行數學教學內容的延伸搜索,為傳統固封的數學教學注入活力,讓學生在多方面知識的攝取中拓寬視野、發展思維。例如,在小學四年級《圖形的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圖形動態性的平移展示,讓學生能夠在視覺的沖擊下領悟到圖形平移的要點與要領。

      四、實行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進取

      在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中,教學評價被認定為是對教學活動過程及結果的一種總結,是對課堂教學過程中質量、缺陷等的一種實質性剖析。只有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才能從根本上挖掘出課堂教學活動中教與學行為的缺失,才能從根本上找準改進的策略,才能達成教與學雙向行為的強化。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專注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要關注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內在變化;不僅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與學習態度,還要注重評價語言的正面性與肯定性。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行為缺失,才能端正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消極負面的思想態度,才能激發與鼓勵學生奮勇進取。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四年級數學的教學,不僅要以生活為教學延伸,還要以技術作為教學支撐;不僅要以小組合作為教學形式,還要以多元評價為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的持續創新與完善優化。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10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比較嚴重的一個問題在于教學方式特別單一。首先,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多數情況下是通過灌輸式的模式來完成,無論是在思維上,還是在解題的思路上,都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來解決,F代化的教育比較崇尚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按照揚長避短的原則,促使小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點得到拓展。而很多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內容上,明顯沒有按照這樣的方法來落實,對很多小學生的特長都造成了抹殺的現象,甚至導致小學生的成績下降。其次,在教學方式表現為單一以后,多數教師并沒有進行自我反省,反而是不斷地將教學上的問題推向小學生,冠以不會思考、不會活學活用等名義,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了教學的惡性循環,對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開展構成了最直接的威脅。所以,數學教師必須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不要總是對小學生報以怨恨。

      二、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對策

      1.創設教學情境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除了在基礎的教學成績上不斷提升,還應該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小學生比較喜歡不同的情境下學習相關的知識,這樣能更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解答問題以及面臨新的.知識挑戰時,小學生都愿意去積極應對,而不是表現為被動的接受態度。新課改的實施強調了學生積極性的重要作用。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數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具體數字,寫出數值“3520600”提問學生其中的數字代表的單位是多少,這個數值應該怎么讀。通過問題的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設計教學過程

      就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本身而言,其雖然是比較過渡性的教學,可是在難度的提升上,知識的豐富性方面都是比較明顯的。在該階段開展教學,應該有效地設計教學過程。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認為設計教學過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1)設計提問過程,要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提出1~3個問題,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正確的思路上去思考。(2)討論過程。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絕對不能讓學生直接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理解,應該充分尊重學生自身的看法。

      以上對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問題及解決展開討論,現階段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有所轉變,可是教師并沒有高度關注相關問題。日后,在解決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時候,學校需要保證師資力量的充足,要讓學生的知識學習趨于多元化,減少錯誤做法。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11

      媽媽說,外公家養的兩只母狗“格格”和“花花”最近一前一后生了兩只小狗,于是我纏著媽媽帶我去看。

      星期天,我們來到了外公家,看到了這2只小狗,它們都非常有特點。一只長得胖嘟嘟的,象個小肉球,灰色的皮毛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另一只則長得比較“秀氣”,渾身雪白,象穿了一件潔白的外衣,依偎在“狗”媽媽的懷里,好可愛哦!根據出生的時間和顏色,外公分別給它們取名為老大灰灰,老二白白。

      一到“狗屋”旁,我就被調皮可愛的小狗們吸引住了,全然不覺外公已經來到我的身邊。外公說:“媛媛,你快要上四年級了,今天外公考你個問題,看你能否答出來?”“沒問題!”我自信地回答。外公指著小狗說:“這2只小狗出生的日期非常有趣,老大和老二出生在相鄰月份的1號,這兩個1號分別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你知道是哪兩個月的1號嗎?”咋一聽,這個問題挺難的',但不服輸的我還是積極動起腦來,我不由聯系起三年級時學過的年月日知識:由相鄰兩個月的1號是星期幾,如果只差一天,說明第一個月的天數除以7余1天,哪個月的天數是這樣的呢?哦,有了,29除以7余1天,一年中只有二月份有可能出現29天,由此可以斷定老大、老二分別出生在二月、三月的1號。

      我把想法告訴了外公,外公高興地夸我真聰明,那2只可愛的小狗好象也為我猜出了它們的生日而歡快地跳來跳去呢!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12

      人類的活動離不開思維,錢學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終機智在于人腦的思維過程!痹跀祵W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一個廣泛而值得探討的課題。數學教學與思維密切相關,數學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在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努力中,不僅要考慮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還要深入研究數學科學、數學活動和數學思維的特點,尋求數學活動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直觀思維

      直觀思維是指為經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人們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敏銳的觀察力、迅速的判斷力對問題做出合理的假設、常試和判斷。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有意無意地運用直覺思維解決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現象,通過比較、概括,反映出客觀事物和現象的直觀性的特征,就能獲得正確表象。數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形是具體實物、圖形、模型、學具。數和形是緊密聯系著的,學生只有先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觀察、操作,進行比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礎上,才能獲得數的知識。例如10以內數的認識,學生先要數小木棒:1根小木棒、2根小木棒、3根小木棒……10根小木棒,然后數課文實物圖:1只熊貓、2只小鹿、3只蝴蝶……10只小氣球,通過數具體事物,在獲得感性材料基礎上,才能建立1、2、3……10的概念。在這樣數形結合的教學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直觀思維的能力。

      如角的認識,既要觀察有銳角、直角的物體,也要觀察有鈍角的物體;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圖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種角的圖形;既要出示靜態中的角,也要演示動態中的角。學生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越全面、深刻,獲得的表象就越正確、豐富,直觀思維水平就越高。

      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我們常常有按照一定的思路、固定的模式思考問題的習慣,久而久之會形成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會阻礙創新思維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大力提倡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敢于打破常規,別處心裁,勇于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途徑和方法。

      例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有這么一道習題:"修路隊修一條72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長的1/6,照這樣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還要多少天?"就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體量,解1:7200÷(7200×1/6÷4)-4 ;解2:(7200-7200×1/6)÷(7200×1/6÷4); 解3:4×[(7200-7200×1/6)÷(7200×1/6)]。思維較好的同學將本題與工程問題聯系起來,拋開7200米這個具體量,將全程看作單位"1",解4:1÷(1/6÷4)-4;解5:(1-1/6)÷(1/6÷4);解6:4×(1÷1/6-1); 此時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又有同學想出解7:4÷1/6-4; 解8:4×(1÷1/6)-4;解9:4×(6-1)。激發學生一題多解的愿望;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興趣;講清一題多解的思路;學生在求異思維中不斷獲得解決問題的簡捷方法,有利于各層次的同學參與,有利于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這樣的教學,即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求異思維的能力。設想教學活動過早止步,將會泯滅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三、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用命題形式給出的.一個數學問題,要判斷它是錯誤的,只要舉出一個滿足命題的條件,但結論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這個命題,這樣的例子就是通常意義下的反例。學會構造反倒不僅對加深記憶,深入理解定義、定理或公式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糾正錯誤的常用方法,是培養逆向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一個順向問題都可以變為逆向問題,例如:“百分數應用三”一本書打九折后,便宜了5元,這本書原價是多少元?這是一道用方程來解答應用題,按順向思維數量關系為:原價-現價=5元”。但這個問題把這個數量關系逆轉可以轉化為5÷/10=原價”,5元錢所對應的分數1/10,轉化成已知部分求整體。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逆向轉換,有助于擴展他們的認知領域,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意去做與習慣思維方法完全相反的探索,這種思維方法無疑地是發散思維的一種。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不僅對提高解題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改善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開拓精神,培養良好的思維品性,提高學習效果、學習興趣,及提高思維能力和整體素質。事實上,關于逆的思維方法在中學數學教材中隨處可見。教者只有用心去挖掘,才能更有效地組織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思維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動腦,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最終在實踐中提高其思維水平。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13

      姐弟二人買蛋糕

      “迎元旦”優惠大酬賓活動

      奶油蛋糕:1元一個。

     。ㄙI5送一)

      光明牛奶:2元一盒

      (買10送1)

      ……

      青蛙大嬸開的超市正在舉行“迎元旦”優惠大酬賓活動,只見店門口招攬顧客的牌子上寫著:

      這天,蛇媽媽給了花花蛇和小青蛇姐弟共10元錢,對兩個孩子說: “孩子,你們都這么大了,能幫媽媽去買6個蛋糕嗎?”花花蛇和小青蛇姐弟兩人一聲說道:“行啊,我們老師還經常讓我們在生活中用數學呢?”姐弟倆高高興興地上路了。

      兩人很快就到了超市門口。小青蛇正想往里鉆,花花蛇說:“小青,快看,這里有廣告牌呢,找找看,我們要買的東西優惠不優惠?”花花蛇趕緊掉轉頭,和弟弟仔細閱讀起門前的廣告。

      小青蛇快嘴說道:“奶油蛋糕,1元一個,那媽媽叫我們買6個的話,不就要1×6=6(元)錢嗎?這樣青蛙大嬸要找我們10-6=4(元)錢!

      “你平時就是粗心,題目看了一半就開始列式,今天,你老毛病又犯了。你看看,這下面的括號里寫的是什么” 花花蛇拎了拎小青蛇的耳朵,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批評道。

      小青蛇摸摸頭,甩了甩尾巴,撒嬌的纏繞到姐姐的身上,說:“姐姐,別生氣嘛,我知道了‘買5送1’的意思,就是說買5個就能得到1個贈送的。媽媽叫我們買6個,那我們只需付5個的價錢,即1×5=5(元),還找回5元。對嗎?”

      花花蛇點了點頭說:“這回聰明了!

      姐弟兩人到超市里買回了6塊奶油蛋糕,拿著找回的5元錢,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14

      數學一直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無處不在,它永遠都在我們身邊,一不小心,就會被騙。

      有一次,我去三水廣場買飲料。我看到了一些盒裝飲料有一大盒賣,里面有六盒,一共是8元4毛。我本來以為一大盒裝的飲料一定比較便宜,當我準備去結賬時,我看到了零售的盒裝飲料1元1盒,而且品牌和每盒飲料的重量一樣。買6盒一共才6元,大盒裝的`貴了2元4毛,差點一不小心就被騙了。

      看,生活中的數學是多么有用!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15

      星期天,我與媽媽出去散步,在一個弄堂里,我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烤紅薯的香味。聞到這香味,我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起來,“媽媽,我們買個紅薯吃吃吧,我餓了!蔽依鴭寢尩氖盅肭蟮,“買一個倒是可以,不過……”“不過什么?”我急忙問,“不過買了以后先回家,算出了紅薯的體積,你才能吃。”“行!行!”我滿口答應。

      回到家,我早已把要算紅薯體積的事拋到了九霄云外,拿起紅薯就要吃,“哎,怎么開始吃了?不是說好要算紅薯的體積嗎?不能說話不算數!”“?”我大吃一驚,“還真要算啊?”“那是當然!”媽媽說,“你要先算出紅薯的體積,才能吃!”“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算個紅薯的體積嗎?難道能難倒我?” 我翻開數學書查看,可書上只有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呀,再說了,這紅薯是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又不能把它揉捏,怎么算呀?我托著下巴冥思苦想。這時,我看到了桌上的一本《數學名人小故事》,我翻開它,饒有興味讀起了第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是講阿基米德利用等積代換算出了金皇冠的'真假。我靈機一動,想道:我不是也可以用等積代換來求紅薯的體積嗎?于是,我拿來一個圓柱形的玻璃杯,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是6厘米,我往杯中到了10厘米的水,然后把紅薯完全浸沒在水中,這時,杯中的水上升了。我又量了一下,現在的水是15厘米,也就是說,杯中的水上升了:

      15-10=5(厘米)

      按照等積代換,上升水的體積就是紅薯的體積,由此,可以算出紅薯的體積是:

      (6÷2)2×3.14×5=141.3(立方厘米)

      “媽媽!我算出來了!我算出來了!是141.3立方厘米!我算出來了!我能吃紅薯了!”我一路小跑來到媽媽跟前,“哦?算出來了?”媽媽放下手中事情微笑地看著我。“嗯,是141.3立方厘米!蔽易院赖卣f,“那你說說看是怎樣算的?”媽媽又問道。我把我實驗的過程講給媽媽聽,媽媽聽了之后向我翹起了大拇指,還夸我是“數學小博士”。

      其實,在生活中,許多看似不能求的東西都能通過等積代換來求,只要大家肯動腦,愛動腦,就什么難題也難不倒!

    【四年級數學的小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小論文02-03

    數學小論文05-24

    數學小論文06-28

    數學小論文作文09-12

    初中數學小論文05-19

    數學小論文(15篇)11-08

    數學小論文15篇11-07

    數學小論文精選15篇02-23

    初中數學小論文(精)05-20

    數學小論文600字08-2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婷婷 | 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成人 |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丝袜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