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計劃>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時間:2022-05-15 08:22:02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一單元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二)教材簡析和教學策略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數學樂園,等內容構成。

      這一單元是在學生系統學習“1~5的認識和加減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

      (1)相對集中安排6~10的認識。

      教材改變了傳統教學逐一認識10以內的數的作法,采用相對集中的辦法,將6和7、8和9分別放在一起認識,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鄰兩個自然數之間的聯系和比較大小。由于數“10”是由兩個數字組合而成的,學生認識10特別是它的寫法,相對要比前面所學的數困難一些,因此教材單獨安排了10的認識,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認數與計算緊密結合。

      教材將6~1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有機地結合起來穿插安排,學習一組數后緊接著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或數的組成學習相應的加法和減法。如6、7的認識和有關6、7的加減法,教材讓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中體會6、7的組成,然后通過學具拼擺引出有關6和7的加法、減法計算。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利用數的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計算中加深數概念的理解。

      (3)讓學生經歷數概念形成的過程。

      6~10各數的認識,教材都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產生過程的現實背景,引導學生結合生動的畫面按照數數(通過具體實物與自然數建立一一對應關系而理解自然數所表示的基數意義)→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字→數的組成的順序認識數,這個過程不僅從不同側面展示了6~10各個數概念的豐富內涵,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形成過程的情境和機會,讓學生有條件在現實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數概念,形成相應的數感。

      (4)教材內容生動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單元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都比較注意現實性,使教材內容成為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選擇學生所喜歡的素材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如充分利用小動物圖幫助學生認識數的計算,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學習。如第72頁用小雞覓食的生動畫面引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觀地展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盡量避免直接向學生呈現現成的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認數和計算過程中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外,還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的內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

      (5)讓學生在學生中體驗教學的價值和用數學的樂趣。

      本單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外,還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如第47頁、第51頁、第58頁、第62頁等),另外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習題。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所學的數學都是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內容的安排。

      本單元教材由“6和7”、“8和9”、“10”、“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和復習”等七個小節組成。下面對這些內容作一簡要說明。

      (l)6、7的認識和加減法。其內容包括6和7的數概念,并根據數的組成介紹有關6和7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最后還安排了用有關6、7的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用數學”的內容。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6、7的認識和加減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中出現了“一圖兩式”(即根據一幅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而在本小節則出現“一圖四式”(即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頁第5題中滲透了統計思想,以及在練習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內容。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上與前兩小節基本一致,但有兩個明顯的區別:一是在認識數的過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數意義,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經比較清楚了,教材沒有把10的序數意義明確寫出來。二是教材在第70頁專門安排了填未知加數的內容,這一問題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決,對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材安排這一內容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另一方面它可以為后面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一些準備,這種準備不只是一種知識準備,更重要的是一種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準備,可以把它看成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滲透。

      (4)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內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觀圖,通過生動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盡管如此,由于一年級兒童受年齡特點的限制,這部分內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數”一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是因為連加或連減都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的口算過程,在計算中都要先記住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的結果,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相減)才能完成其計算任務,一年級兒童容易出現由于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加減混合計算,更容易出現由于前后兩個計算步驟所采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的困難。

      (5)整理和復習。這部分教材分兩部分安排:先是對所學內容的整理,使其系統化;然后專門安排一個練習,讓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其掌握水平。這是學生第一次進行數學知識的整理和復習,其內容包括“l~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

      減法”兩個單元,復習整理的重點是10以內的數概念和1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這部分內容教學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加深學生對10以內數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強化10以內數的數感;二是進一步熟練掌握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并形成相應的口算能力。

      針對本單的元教學的重難點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單元作為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學中應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

      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本單元的知識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觀察來進行的。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以此豐富學生關于6~10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表象,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數概念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方法。觀察和操作作為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根據學習任務突出觀察和操作的重點,如學生對第72頁反映連加過程的小雞圖的觀察,重點就應放在走來2只小雞和又走來1只小雞的增加過程上,以此讓觀察更好地為理解“5+2+1”的意義和計算順序服務。

      (2)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有觀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體學生都要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中外要特別注意觀察和操作要與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2.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認識及有關計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學知識內容的主題圖,這些圖除具有供學生數數、抽象數概念和理解計算過程及方法外,還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它們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全面和諧發展。如認識6和7的主題圖,教學時除了要發揮它讓學生數數,從中抽象出數6和7外,還要充分挖掘畫面內容關于講衛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讓學生在認識數6和7的過程中,同時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6~10各數,教材都是按照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字→數的組成的順序去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數概念的內涵,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對學生認識數的`邏輯順序的考慮。教學時要注意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逐一認識、理解數概念的內涵,讓他們感受到數的含義。二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創設恰當的情境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活動過程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概念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4。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單元的加減法計算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引導學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加減法,二是通過學具拼擺計算加減法,三是通過實物、圖形的觀察去完成計算任務。教學時要高度重視這些方法和途徑,一方面讓學生全面了解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許他們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計算方法進行加減法計算。計算教學要充分體現《標準》關于“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為此,如果部分學生不采用教材介紹的方法計算,而用數數的方法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讓他們在以后的計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計算方法。

      5。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

      教材從本單元開始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在這些內容中教材通過具體畫面創設恰當的情境,用大括號表示總數(或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問號“?”表示所要求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問題。這對學生鞏固加減法意義和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去大擔探索,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怎樣在問題情境中去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為他們今后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6.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材在本單元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已學到的數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中感受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教學時除用好這些材料外,還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內容中有關學數學、用數學的資源,并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切實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1)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如讓學生在觀察和學具拼擺的過程中感受認識數和計算的樂趣。

      (2)引導學生體會用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樂趣,如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去數出自己書包里課本的本數、自己的座位號等,從中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樂趣。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或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某一實際問題后,教師應滿腔熱情地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從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樂。

      重點課時:

      6和7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2頁6和7的數數和認數以及序數和書寫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和7。

      2.使學生知道7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掌握6和7的組成。

      4.結合插圖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教學難點: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

      教具準備:

      主題圖、點子圖、數字卡片、計數器、直尺圖、魚圖。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師:你知道哪些數字?你想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嗎?猜一猜我們今天學習什么?(板書:6、7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 解決問題

      (一)教學數數

      師:(出示主題圖)圖上有些什么?

      生:圖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

      生:……(學生報得數)。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里的人數的?

      生:先數教室里面打掃衛生的同學和老師,5添上1是6。再數從外面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7人。

      師:還可以怎樣數?

      生:先數學生6人,再數一位老師,是7人。

      師:數一數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6個再添1是7。

      師:誰會從1數到7,從7數到1?(指名回答)

      學生活動:同位互相數一數。

      師(小結):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按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以后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學認數

      師:同學們再數一數第42頁下面的人物圖和點子圖,看分別有多少個。

      生:……(學生報得數)。

      教學活動:貼出數字卡片6和7。

      師:仔細觀察一下數字6和7的形狀分別像什么?(指名回答)

      學生活動:同桌互相說一說。(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鐮刀)

      師:請你分別數出6根和7根小棒。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分別數一數,擺在桌子上。

      師: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一擺,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三)教學數序

      教師活動:(用計數器)先撥1個珠子。

      學生活動:齊數1、2、3、4、5。

      師:5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

      生:5添1是6(齊讀)。

      師:6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

      生:6添上1是7(齊讀)。

      師:(用直尺圖)只寫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應該寫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寫在5的后面,7寫在6的后面。

      師:誰能從1正數到7,從7例數到1?

      學生活動:指名數,拍手數。

      師:5的后面是誰?6的后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

      學生活動:6、7、6搶答。

      (四)比較大小的教學

      師:你會比較6和7的大小嗎?比比看,誰比誰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師活動:板書:5○6 6○7。

      師:它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5○66○7。

      教師活動:板書:5<66<7。

      師:誰比誰大呢?誰會說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師活動:板書:6○57○6。

      師:它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6○57○6。

      教師活動:板書:6>57>6。

      (五)教學序數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學生紅花,先發5朵,再發1朵,問學生是幾朵。

      學生活動:6名學生到前面。

      師:從左數6個同學指的是誰?從右數第6個同學是誰?(指名回答)

      生:……

      教師活動:(出示圖)左數第6瓶有□條魚,有6條魚的是第□瓶,第7瓶有□條魚。

      學生活動:數一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設計說明: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序數的意義,為下面內容的學習起鋪墊作用。]

      (六)指導書寫

      師:6的寫法,下半圓要圓起來;7比較好寫(板書6和7)。

      學生活動:學生填在書上。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教師活動:小刺猬送給小朋友7個蘋果,每個蘋果中都有一個問題,讓學生任選一個號碼出示一道題目。

      ①號23()5()();

      ②號5○66○7;

      ③號()()5();

      ④號5添上1是幾?6添上1是幾?

      ⑤號6○57○6;

      ③號數一數有幾朵花?3、2;

      ①號從左數第6朵是什么顏色的?

      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體訂正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根據今天學習的內容,用數字說一個故事,四人小組說一說。

      分組說說,指名回答。

      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五、板書設計(略)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2

      一、 單元主題:自然奇觀

      二、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是以“自然奇觀”為專題編寫的,選編的4篇課文以具體、形象的語言分別描寫了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南國風光“鳥的天堂”,以及絢麗多變的火燒云。除了4篇課文以外,還安排了很多與專題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如,“資料袋”中有相關背景材料的介紹;“口語交際”與“習作”要求學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觀展開交流;“日積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趣聯。整組教材中安排的各種語文活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妙的自然現象,使學生油然而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學目標:

      1、認識27個生字,會寫27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燦爛、白茫茫、規律”等22個詞語。積累文中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歡的部分。

      3、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介紹課文內容,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4、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在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體會作者贊美自然景象的心境,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引導學生手機有關自然奇觀的其他資料,通過相互交流,豐富見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描寫一處自然景觀,注意寫出自然景觀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

      四、教學內容:

      《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語文園地一

      五、教學重難點:

      1、積累課文中的精彩語段。重點背誦《觀潮》3、4自然段;《鳥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讀;《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有關自然景觀的四副對聯。

      2、學習并實踐“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3、學習課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地描寫

      4、嘗試按一定順序,從幾方面來寫一處景物。

      5、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文中詞句的含義。

      六、課時安排;

      1、觀潮 2課時

      2*、雅魯藏布大峽谷 1課時

      3、鳥的天堂 2課時

      4*、火燒云 1課時

      語文園地一 4課時

      七、教學措施;

      學習本組課文,要反復誦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課文中的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還可以從課文中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積累文中優美的句段。通過說、寫及課外了解、搜集的活動,擴大對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鄉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八、教學準備:、學生收集自然奇觀的資料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3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式題,以及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十多少的實際問題。

      1、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算理與算法,形成計算技能,發展運算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2、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之前,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解決把兩個數量調整為同樣多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重溫“求相差數”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進一步體會兩個數量相差關系的本質,初步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也為進一步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十多少的數量關系作準備。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列豎式正確計算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掌握比較簡便的豎式書寫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筆算和口算。

      2、 使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并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比較能力,以及有條理表達的能力,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十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

      四、教學難點:

      根據算式的特點合理、靈活地選擇筆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十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

      五、教學關鍵:

      1、結合現實情境引入具體的計算問題,引導學生自覺實現知識遷移。

      2、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為學生自主探索和選擇計算方法提供足夠的空間。

      3、適當統一豎式的寫法,避免混淆。

      4、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理解數量關系。

      六、課時安排:

      1、連加、連減………………………………………………1課時

      2、加減混合運算……………………………………………1課時

      3、練習一……………………………………………………1課時

      4、簡單的加減法實際問題(1)………………………… 1課時

      5、簡單的加減法實際問題(2)………………………… 1課時

      6、練習二……………………………………………………1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4

      單元教學內容:第96面---------第115面

      單元教材簡析: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即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計算部分分三節,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

      這樣編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規律,讓學生運用知識進行遷移,街道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將用數學的知識又分別編在這三個小節中,這樣就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用數學這兩部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分有合,使計算教學不至于枯燥單調。同時是讓學生感到計算不僅僅是為了算出得數,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方法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但算法多樣化是一個過程,最終還是引導學生用簡便的方法計算,但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學生自己獲取的。在算法多樣化到算法最優化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是一道題的解法,而是一種學習方法。總之,本單元的教材編排體現了三個特點:

      1、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2、算法多樣化。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用數學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數學學習,全球電信吏學生初步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真切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單元重、難點:熟練掌握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并能夠不明確熟練地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單元課時安排:共約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 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5

      一、單元目標態度:通過學生對自己優點、興趣、特長等方面的體驗,使他們學習如何可觀地分析、認識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能力:通過了解、認識自己的體驗,培養學生分析、反省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的能力,欣賞和尊重別人的能力,與同學溝通、合作的能力。初步懂得怎樣愛護、珍惜自己的`名譽。知識:通過人事自己的體驗,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并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在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活動中初步懂得怎樣愛護和珍惜自己的名譽。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以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認識自己的性格、有事、興趣和特長,幫助學生客觀地分析、認識自己,建立起自尊、自愛和自信。

      三、教學難點: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正確認識自己。

      四、單元內容1.認識我自己2.我的興趣特長3.愛護自己的名譽*4.我在進步

      五、單元課時:14課時

      六、學情分析: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學習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懂得做人要自尊與自愛,珍惜自己的名譽等,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教學時應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以學生生活中的感受、體驗為切入點,力求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自己、認識自己。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6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教材能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同時又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景,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單元教學要求: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單元教學重、難點:學生能在具體的情景中辨認方向,描述方向,并且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 在辨認、描述、交流物體所在方向等數學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識,探索辨認方向的方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的.觀念。

      3、 能夠積極參與辨認、描述、交流物體所在方向的數學活動,并在活動中體會方位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能根據自身方位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造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全班學生分四組按如下形式站好。(也可以給各組取組名)

      第二組

      第四組 第一組

      第三組

      1、請一名學生站在正中間,面向東說一說,他的前、后、左、右分別是哪一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說一說,他的前、后、左、右分別是哪一組?

      2、為什么第一組有時在他的前面,有時在他的后面,有時在他的左面,有時在他的右面呢?

      3、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描述這四個組的位置與方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東、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東、南、西、北

      (1)教師站在正中間,拿出東、西、南、北的標牌。提問:你們每個小組有沒有辦法知道自己的那一組應該拿哪一張標牌,說說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2)學生分組討論,并根據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進行判斷,如: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小時侯學過的辨認東、南、西、北的兒歌……。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啟發和幫助。

      (3)各組匯報討論結果,并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在各組明確自己的方向后,把標牌放在各組的面前。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7

      教材分析

      本單元為專項識字,編排了四篇課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謎》作為識字的語言材料。從內容上看,四篇課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內容豐富多彩,有大自然、姓氏、小動物;從形式上看,有詞串、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符合此階段學生的語感特點。

      《春夏秋冬》通過情境圖描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特點和大自然的美景,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姓氏歌》這首小兒歌為學生列舉了常見的姓氏,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中國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幫助識字,拓展了學生的識字渠道。

      《小青蛙》以兒歌的方式創設識字情境,讓學生初步了解形聲字形旁表義的構字特點,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猜字謎》編排了兩則簡單有趣的字謎,讓學生在猜字謎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初步掌握猜字謎的基本方法。

      “口語交際”的訓練重點是聽故事和講故事,旨在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和傾聽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夠以洪亮的聲音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從而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語文園地一”安排了“趣味識字”“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等幾個部分,通過形式多樣的識字寫字、閱讀、積累等活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書寫能力和閱讀能力。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級上半學期的學習,此階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本單元就是在此基礎上,安排了四篇識字課文,進一步鼓勵學生拓展識字渠道,擴大學生的識字量,促使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但是由于受到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他們掌握的識字方法有限,難以對識字保持持久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和生活經驗,創設豐富的、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鼓勵他們借助漢語拼音自主識字、讀文,并采用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教學手段在指導識字中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同時要結合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等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意思,在識字的過程中注重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單元51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28個漢字,積累相關詞語,進一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詞串、兒歌,背誦《姓氏歌》。

      3.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表示一年四季的季節名詞,了解常見的姓氏.初步認識字謎這種文字現象。

      4.初步了解形聲字,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5.初步認識26個字母,讀準音,區分形。

      過程與方法

      1.借助漢語拼音自主識字讀文,鞏固漢語拼音,提高識字、寫字能力。

      2.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過學習姓氏兒歌、表示天氣的詞語等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

      4.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初步體會到中國姓氏文化和字謎的有趣,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和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具體語境、情境,感受漢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漢字的興趣。

      課時安排

      1.春夏秋冬………………………2課時

      2.姓氏歌…………………………2課時

      3.小青蛙…………………………2課時

      4.猜字謎…………………………2課時

      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 1課時

      語文園地一……………………… 3課時

      知識歸類………………………… 1課時

      單元測評………………………… 1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8

      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為專題進行編排,安排了二篇精讀課文,二篇略讀課文。《竊讀記》生動、細致地刻劃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走遍天下書為侶》則在假定和選擇中,告訴我們要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提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我的“常生果”》通過著名作家葉文玲童年時讀書、作文的.經歷,點明了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系。

      配合本組專題,在課后面安排了“綜合性學習”“閱讀鏈接”,在“語文園地”里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展示臺”等多項訓練內容,即引導學生開展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與愛讀書人交流讀書體會;了解圖書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并做書目;選擇不同角度說、寫讀書經歷或訪談、辯論等;并緊密結合本組閱讀和綜合性學習交流讀書收獲和體會。

      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

      2、在閱讀中要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獲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3、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激發起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受益終生。

      4、圍繞“我愛讀書”這個專題進行綜合性學習,加強教材的整合和課內外的融合,努力把讀與悟、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通過本組學習,力爭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學會一些讀書的方法,把閱讀作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閱讀成為生命內在的需要。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

      2、聯系實際于生活中學語文,積累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課時:

      本組教材計劃總課時 14課時。

      精讀課文 4課時

      略讀課文 2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習作 3課時

      “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展示臺” 2課時

      機動課時 2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9

      一、 教材分析:

      學生在度過一個假期后,英語知識較生疏,教師應當復習好以前的單詞,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Let’s talk A部分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Good morning We have a……復習民第一冊中的內容。“I’m from America”這一句為B Let’s taik“Where are you from?做了鋪墊,教師應充分注意這一點

      boy、girl 、teacher student 、meet等單詞又是第一次出現,也需要我們特別關注。

      二、教學目標:

      1、能夠得簡單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如:nice to meet you welcome back to school

      2、能夠聽懂并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3、認識、會說字母A——E

      4、掌握A、B Ler’s talk中的單詞。

      5、理解A、B Ler’s talk中的內容。

      三、教學重、難點:

      能夠聽懂并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掌握A、B Ler’s talk中的'單詞。

      理解A、B Ler’s talk中的內容。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A lLet’s talk Let’s learn B Let’s sing

      第二課時 A Let’s practise Let’s play Let’s chant

      第三課時 B lLet’s talk Let’s learn

      第四課時 BLet’ssay Let’spractise

      第 五課時B Let’s Let’s

      第六課時 C story time

      臨沭 英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能利用去括號、合并同類項等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總結等一系列過程,經歷探索數量關系、運用符號表示規律、運算驗證規律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猜想等過程,體驗數學活動是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探索數量關系,運用符號表示規律。

      難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探索數量關系表示規律。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式與學生探究、合作交流式相結合的方法。

      四、教學用具:

      日歷、粉筆、黑板、多媒體等。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小時侯我們都玩過搭積木的游戲,今天我們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見的圖形,探索規律。

      2、合作交流,探索規律:

      活動一:探索常見圖形的規律,用火柴棒按下圖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寫下表:

      ⑵照這樣的規律搭建下去,搭n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導學生概括探索規律的一般步驟:

      尋找數量關系;

      用代數式表示規律

      驗證規律。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11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認識鐘表》的內容有認識鐘表、認識整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半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鐘表》屬于準備性筨,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第二、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3)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4)能估計運算結果。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單元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 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單元教學重點:

      1、認識鐘表,區別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難點:認識半時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12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13

      一、單元教材分析

      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有過鼎盛輝煌,也曾有過閉塞落后。今天,西部歷史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那些前赴后繼的建設者們,揮灑著青春和汗水,為西部的再度輝煌,奉獻著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本組教材就是圍繞“走進西部”這一專題編寫的。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繪了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情厚誼。《絲綢之路》再現了發生在兩千多年前這條偉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生動的一幕,表明了這條交通要道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間,引起讀者對昔日西部繁榮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楊》通過父子兩代人的交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熱情謳歌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邊疆的建設者們。《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報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難關的筑路大軍,他們昂揚的斗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和搜集資料了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并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于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并試著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學生對西部缺乏了解,教學本組教材,既要引導學生把具體的景、人、事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多作一點有關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紹,以加深對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建設者的認識。

      在本組的導語中,提出了“走進西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通過網絡、影視、報刊等資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認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可將搜集到的有關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邊疆開發、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在課文教學中作相應安排。為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3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1—2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1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民俗文化為主題,通過學習,同學們可以了解到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民風民俗和民間藝術。欣賞到一幅幅有聲有色、妙趣橫生的民俗風情畫卷,希望學習本單元后,同學們能夠發現并感受到生活中蘊含的無窮樂趣。

      二、單元教學目標

      1.學習本單元,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了解文章所介紹的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

      2.學習多角度、多手法描寫事物的方法,學習砍賞比較復雜的記敘類文章;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段落和關鍵詞句;

      3.體會作者羊溢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情感,培養基本的語感。

      三、單元教學重點

      《云南的歌會》以極富情趣的語言表現了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美。要了解作者從多角度、點面結合描寫歌會三個不同唱歌場面的方法。通過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境界。

      《端干的.鴨蛋》要通過反復朗讀,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揣摩蘊含在平淡語言中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底蘊。

      《吆喝》介紹了舊北京街頭小商小販的各種叫賣吆喝聲,同學們要學習作者有條不紊地介紹錯綜復雜事物的技巧,品味本文語言濃郁的地方特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發現胡同文化的特色。

      《春酒》表達了作者對童年、故鄉的無限懷念之情,學習本文,要注意品味關鍵詞語和句子,理解細節對表達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俗世奇人》以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的語言,介紹了舊天津兩位民間工匠和他們的高超技藝。通過學習,要體會課文敘事一波三折的特點,把握人物形象,體會獨特的語言風格。

      《絕唱》作者運用痛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一位女說書人的高超技藝和藝術魅力。學習本文要掌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聲音的手法。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 2課時

      第二課 1課時

      第三課 1課時

      第四課 1課時

      第五課 1課時

      第六課 1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15

      教材簡介: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于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教學措施: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律。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第一單元語文教學計劃12-10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02-13

    第一單元語文教學計劃15篇12-10

    單元教學計劃01-17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01-17

    第一單元教學反思04-12

    體育單元教學計劃07-01

    足球單元教學計劃06-30

    數學單元教學計劃06-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 天天综合来吧来吧久久精品 |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 亚洲精品萝福利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