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三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主要擔任六年級(1)班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情景和上個學期相適,我必須發揚總結上個學期經驗,把精力放在提高自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上。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是接觸電腦課不久,電腦的操作還不是很熟練。可是學生對電腦課的興趣比較濃,熱情比較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和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系列教材的六年級下冊。本冊共15課,其中心資料是探索嶄新領域--機器人簡介,歷數迷人風采--機器人的發展與分類,主角閃亮登場AS-MII---機器人介紹,閱兵點將臺--VJC系統界面介紹,唱響“兩只老虎”--發音模塊的使用,培訓迎賓機器人--紅外,發聲模塊的使用,效仿聞雞起舞--聲音檢測模塊的使用,模擬彈力球--碰撞檢測模塊的使用,登上灰條舞臺--地面檢測模塊的使用(1),登上灰條舞臺--地面檢測模塊的使用(2),聰明的數學腦袋--機器人的計算功能,百米賽跑--綜合實踐(1),趨光的飛蛾---綜合實踐(2),搜索房間--綜合實踐(3)等這些資料。這學期我把15課分到18周課時。
三、教學目標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經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本事,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職責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主要有: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經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明白應負職責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職責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景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四、教學措施本期主要采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實踐是最主要的。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2
以建設數碼校園為重點,積極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學習與研究,扎扎實實地搞好信息技術教學。
一、按要求開齊上好信息技術課
根據教育局電教站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三至六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排進課表每周二節,開足、開好。
二、加強信息技術學科的師資培訓
1。要在信息技術教師中開展學習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的活動,加強信息技術教師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我校信息技術教師整體素質與信息化水平。要通過電子化備課、課件制作、多媒體運用、網上下載等競賽評比,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2。新學期我校將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重點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繼續以《走進新課改》為內容,學習課改精神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努力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探索開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學習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克服浮燥情緒,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在學校的每周例會和中心教研組活動中要有計劃地增加信息技術教學培訓的內容,不斷提高每一位教師信息技術的教學能力。
3。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制度,提高集備、教研的實效性。不斷完善教研組的管理、評價、激勵機制,提高教研的實效性,以科學的態度,潛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規律、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法與學法。每月的第一周為各年級組集體備課時間,由各年級組長組織實施,每次活動要摒棄以往那種你說我聽、你說我記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問題,依照“回顧——操作——反思——交流”的過程開展教研。要通過網絡研討、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等多角度演示,讓每一位教師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上、記得牢。
4。探索網上教研活動新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的優勢,提高教研活動的層次和效率。并且通過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帶動其它學科教師開展網上教研,推動我校的信息技術應用。
三、扎實地上好信息技術課,嚴禁“放散!
新學年的信息技術教學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新學期開始,信息技術教材要力求人手一冊,努力做到信息技術課不僅要學技術,而且要促發展。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對學生學習進行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發展特長,在使學生學會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抓好操作實踐課的`同時,狠抓教學質量,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知識和掌握情況進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各單元小測試,學期期末集中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方法。
做好學生上機考核工作,重點抓好各種競賽活動。每學期末的上機考核由網絡考代替單機考試,教師要明確網絡考試的意義,網絡教室管理員要積極配合這項工作,提前做好各項準備。確保網絡考核成功。
要成立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并做到“三定”:定學生、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內容,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借用外部力量,發揮其他學科教師的優勢,努力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與水平,爭取獲得好成績。
四、信息技術教學中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要配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繼續開展課題研究,除推出一批優秀的教學課例、課件外,重點研究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將學生引入到學生學的過程,如何改變學生學的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形成一些能體現課改新理念的教與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備課,充分利用一些優秀的備課系 及資源庫進行計算機備課。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的掌握與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之一。學會信息的收集、存儲、分析、處理、發布和應用是新世紀對第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過去的十年中,互聯網的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別要求學生具備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的真偽、創造性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4、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學習漢字輸入,了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最少精通一種漢字輸入法,特別是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2、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軟件。
3、學會獲取信息,并進一步加工、處理信息。
4、加強計算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教學措施:
通過講授,使學生在感性上對電腦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并且讓學生能夠學會一些基本操作。以淺顯易學的實例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件的操作,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完成某一個詳細的"任務"著手,提出問題或目標,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書根據不同的模塊可以分成幾個大任務、每個任務分解成多個小任務,每教程可以是一個或多個任務。利用機房電腦,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上機學習機會,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通過演示和教授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本學期的教學內容。課堂中穿插游戲、競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主體交給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性強,應該多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采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來提高學生的學計算機的愛好。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計劃06-08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06-10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06-25
【精】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07-20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精】07-20
【推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06-20
人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11-12
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12-04
最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12-02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熱】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