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1科學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設置實踐教學課程與項目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養手段。對于生物技術類有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務必更應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夠實現傳統理論教學難以實現的教學效果,能尊重并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和創新意識,把學習者的“體驗性知識”作為課程內容的有機構成[3],對提高生物技術類相關專業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科學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設置實踐教學課程與項目,合理配置學分予以保證,是實踐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為此,成都大學首先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按一體化設計、分層遞進、打通課內課外界限為原則,梳理構建了實踐教學體系架構。該實踐教學體系架構由專業基本技能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大學生創新與創業實踐訓練、專業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環節組成。其次,再以循序漸進、關聯貫通的原則,優化設置了實踐教學體系架構各環節的實踐教學課程、項目與其目標要求。最后,依據其實踐教學課程、項目的重要性,合理分配了相應的學分。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體現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目標,大量減少了基礎實驗課程中的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項目與學分,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項目與學分,使實踐教學的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超過了30。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參與創新與創業實踐,學校還配套制定了《成都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管理實施辦法(暫行)》,并對取得創新與創業實踐成果制定了相應的學分獎勵制度:(1)各級各項競賽獎。獲國家級獎勵,獲3個學分;獲省級、市級獎勵,獲2個學分;獲校級獎勵,獲1個學分;獲學院級競賽獎勵,獲0.5個學分。(2)論文。公開出版學術刊物,獲3個學分;在校級以上學術會議上交流論文,獲3個學分;(3)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獎勵,獲3個學分;省、市級獎勵,獲2個學分;專利主要完成人,獲3個學分,一般成員(限2人)獲1.5個學分。(4)科研活動。在科學研究活動中取得重大成果(有總結報告),獲1個學分;在教師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完成計劃任務(有總結報告)獲0.5個學分。(5)課外實驗活動。設計、制作小產品(限3人),經審核認定,獲1個學分;自擬方案進行實驗,有規范的實驗報告(限3人),經考核優秀獲1個學分,經考核合格獲0.5個學分。
2全面整合校內資源,建立實踐教學綜合平臺
實踐教學體系的實現有賴于校內校外的實踐教學資源。由于歷史等原因校內資源存在單位分塊管理,重復建設,資源利用率低下的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因此,整合校內資源,構建實踐教學綜合平臺成為改善實踐教學條件的必由之路。整合資源并不只是將相關儀器設備簡單的拼湊在一起,它既包括儀器設備等硬件的整合,也包括相應的人力資源整合,還包括創新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等軟件資源的建設。近年來,成都大學生物技術類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分兩步進行:一是先在生物產業學院內進行;二是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生物產業學院院內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成立了成都大學生物技術與產業學院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該中心由基礎化學實驗室、基礎生物學實驗室、現代儀器分析實驗室三部分組成。該中心將原本分散在生物產業學院各學科、各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進行了全面清理,根據需要進行整合,淘汰了一些落后的儀器設備,補充了一些先進的儀器設備,切實保證基礎實驗中心具有先進的教學條件。中心建成后,滿足了全校生物技術有關專業的學生從大一到大三的各門基礎實驗課程的實驗教學需求。學院擁有專業實驗室及省部級高水平實驗室,如農業部國家雜糧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肉類加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食品加工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藥食同源植物資源開發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承擔了生物技術有關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及大學生創新性項目實踐指導。中心與專業實驗室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撐,共同滿足學校各生物技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全校范圍內生物技術相關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生物醫藥產業是四川省及成都市“十二五”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為了滿足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需要,2009年,學校又對生物產業學院、醫護學院及附屬醫院的實踐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了“生物醫藥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形成了由生物產業學院、醫護學院、體育學院、附屬醫院等單位參與的健康產業大專業平臺。該中心采用“行業導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實驗室-工程實訓中心-企業(教學實習基地)”三級實踐教學體系。目前承擔57門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覆蓋全校8個專業2000余名學生,年授課14.3萬人學時。中心在在基礎實驗訓練的基礎上,公布創新性實驗課題,選拔部分高年級優秀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創新性研究;并按照行業導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服務地方的實驗室開放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實驗中心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的示范作用。
3創新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校外工程實踐基地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川辦發〔2011〕74號)提出,生物產業是四川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應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及生物技術服務。《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2年)提出,力爭到2012年成都市的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達900億元,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80家,銷售額過億元產品30個;建成國內重要的生物醫藥研發創新中心、產業孵化中心和醫藥貿易中心,成為特色鮮明的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都市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四川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及生物技術服務等,為學校生物技術有關專業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條件。學校利用自身的學科與地方特色,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長期穩定的校外工程實踐教學基地,拓展了學生的教學實踐及就業空間。其中,包括與成都康弘集團、雨潤(內江)公司等長期合作,學校可選送高年級學生進入該企業實習基地實習,其畢業設計、論文可與企業需求產品研發及生產結合,學校教師可與企業進行科研合作等;與成都佳享食品有限公司和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分別簽訂了共建實習就業基地協議和產學研合作協議,約定在人才培養、就業促進、科研和項目開發、重點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從2009年開始在學校生物產業學院設立“美好”獎學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的生物學子。
4服務地方,政產學研結合
政產學研結合的理論基礎是HenryEtzkowitz于1997年提出的三螺旋模型創新結構理論(TripleHe-lix)。根據該理論,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新由政府、產業(企業,含企業性質的科研院所)及大學(含事業性質的科研院所)三種力量相互關聯、共同推動。在創新系統中:企業承擔的職責以技術創新、知識創新、技術轉移及知識應用為主,同時進行知識傳播;大學承擔的職責以傳播知識、培養高素質人才為主,同時進行知識創新與知識轉移;政府的職責主要是組織創新活動,為創新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及環境,進行宏觀調控,提供政策指導及服務,促進產學間交流等[4-5]。因此,有效推動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發展的最佳模式是政產學研結合模式。成都市在“十一五”及“十二五”規劃中,都將生物醫學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成都大學為滿足成都產業發展需要,在生物技術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上,積極探索,整合與利用成都相關企業、成都市政府有關部門及學校生物產業學院、醫護學院、體育學院、附屬醫院等單位的資源,構建了以生物技術支撐的政產學研一體化的“健康產業大專業大平臺”。該平臺為深度開展政產學研的交流合作,為培養具有創新與創業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創造了條件。利用該平臺,學校與政府部門、企業共同討論、制訂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制訂實踐教學的內容與方案。學校按企業需求,共同培養具有專業特長的學生。學校與企業共同申報過國家、四川省,特別是成都市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學校與企業進行基礎研究與新產品開發聯合攻關。學校與行業協會合作,開展行業技能培訓,現已建立了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教育培訓中心食品檢驗員培訓基地、成都大學-島津培訓中心等,通過各個途徑完善校內工程實訓基地。政府、企業與學校定期座談,及時交流信息,共同討論產業發展與政策、行業人才培養、企業技術創新等問題。
5校內校外結合,打造“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建設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團隊是決定實踐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和教學質量可持續提高的根本保證。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般認為在實驗崗位上工作比理論課教師地位低,在同等條件下實驗課工作量比理論課工作量少,導致了教師不愿承擔教學實驗工作任務,隊伍不穩、后繼乏人。因此,學校打破人事管理制度,在實驗中心設置教師崗位,建立了以教授領銜,副教授、講師、助教、實驗技術人員為輔的結構完善、學歷層次較高的實驗教學團隊;并在教師培訓政策和工作量認定方面予以傾斜,規定理論課教師進實驗室,工作量按1∶1.2核算。由于一般本科院校在選聘教師時大多看中學歷和學術水平,導致教學隊伍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歷[6],所以在師資隊伍建設時,首先,制定相關制度定期安排教師到工程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參與產學研合作項目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其次,聘請校外工程實踐教學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學過程,參加實驗、實踐課的設計、指導和評價。
6結束語
經過不斷的努力,改革已取得實效:實現了生物技術類(本科)有關專業與四川特別是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銜接緊密;提高了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及就業率;培養的人才在國家、四川省、特別是成都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較好作用。近年畢業學生就業率、考研率和考研人數均保持在較高水平并穩步增長。學校生物產業學院在2010~2012年中連續就業率達到94以上,研究生考取人數超過畢業生總數10,為全校第一。在學生科創競賽中,學校生物相關專業的學生共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勵2項、省級獎勵16項;市級獎勵3項,其他各級各類學術競賽獎項若干。學生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2011年,學校生物醫藥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已被四川省確定為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生物產業學院在教學和科研中成績顯著。近幾年完成國家、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在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82項,發表研究論文若干篇,獲得各級政府獎21項,申報及授權發明專利59項,開發產品30余個(項),與30余家大中型企業合作,成果轉化價值超40億元,在雜糧研究、肉(食)品加工、生物制藥等方面研究處于省內或國內領先水平。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相關文章:
基于人才培養的化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08-20
《生活中的估算》教學實踐與反思08-16
生活中的數”的教學實踐與反思08-16
剖析實踐活動中的數學教學08-17
初中數學教學:整體把握不可或缺08-18
人才培養視野下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檢測與評價08-20
淺談地理教學中學法的兩個重要環節08-17
文化,文言文教學不可或缺的元素08-18
“自學質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08-24
在語文教學中實踐德育教育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