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歷史論文>怎么上好一節歷史復習課: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例

    怎么上好一節歷史復習課: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例

    時間:2022-08-16 13:06:12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怎么上好一節歷史復習課: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例

      怎么上好一節復習課

    怎么上好一節歷史復習課: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例

      ——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例

      作者: qchkff_1990

      前言

      中招復習課的開展已有一段時日,而關于如何上好歷史復習課,我認為關鍵是要重新進行課程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知歷史,解讀歷史和體悟歷史。本文嘗試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例,探索如何通過課程整合的方式上復習課。

      示例

      近代化的過程,就是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經歷了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民主化和科學化等一系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漸進過程。我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課本第二單元、第六單元和第七單元整合在一起,試圖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幫助學生理清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

      一、經濟的工業化

     。ㄒ唬┕倭刨Y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60—90年代,西學在較廣泛的層面傳輸進來,清王朝面臨著內憂外患。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派,在繼承和發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基礎上,大力創辦洋務企業,用西方先進的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晚清四大名臣"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等為代表。其主要活動如下:

      1.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a.      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創辦,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兵工廠,是洋務派仿造西式船炮的開端。

      b.      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

      c.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

      2.      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a.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是中國近代第一家輪船公司。

      b.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的鋼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雖然洋務派創辦的企業已經采用了大機器生產的方式和雇傭勞動制度,但經費大都由清政府調撥,生產不計成本,不考慮經濟效益,故缺乏發展的動力。洋務派也沒有認識到,不觸動封建制度,單純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國富強起來的。威海衛一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以失敗而告終。

      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是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技,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為民族自強做出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ǘ┟褡遒Y本主義的發展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的封建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加之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以張謇為代表的民族資本家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民族企業。

      第一階段:受洋務運動的刺激,中國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由于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第二階段:一戰期間,由于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辛亥革命的影響,提倡國貨抵制洋貨運動的興起,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和應用等,中國民族工業達到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第三階段: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民族工業再度受挫?箲饎倮,由于三年國內戰爭的影響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

      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總體比較落后、艱難曲折,且行業和地區分布也很不平衡。只有取得民族獨立,才能贏得民族工業的長足發展。

      二、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ㄒ唬┪煨缱兎ā蚊裰骰拈_端

      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1.      公車上書(開始)

      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作成上光緒帝的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和變法的主張,并邀請各省參加科考的舉人聯名上奏。由于外省舉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車接送,故此事件被稱為"公車上書".雖然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但卻形成了國民問政的新風氣,也催生了強學會等議政團體。

      2.      百日維新(高潮)

      從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些列變法詔令,主要內容有:a.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b.經濟方面: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c.思想文化方面: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d.軍事方面:訓練新式軍隊。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故這次變法被稱為"戊戌變法".

      3.      戊戌政變(結束)

      由于變法觸動了封建頑固派的利益,1898年8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屠殺維新人士。資產階級維新派試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努力以失敗而告終。

      戊戌變法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加政治的可能性。維新派著力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觀念,猛烈地沖擊了陳舊腐朽的舊文化,具有思想啟蒙的意義。

     。ǘ┬梁ジ锩蚊裰骰耐七M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后,清政府完成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傀儡,成為帝國主義"以華制華"策略的執行人。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發動了一系列起義,最終于1912年元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并引起了社會習俗的變化。但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最終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三、思想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ㄒ唬┪骰A段——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

      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以魏源為代表的近代地主階級思想家認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主張設立工廠,制造輪船槍炮,興辦民用工業,學習西方練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裝備軍隊。為此,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認為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他的譯著《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進步觀點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也啟發了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

      中華民國建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的歡迎,但袁世凱為實行獨裁專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從1915年起,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二)蘇化階段——學習馬克思主義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為主要宣傳陣地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爆發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引領中國革命進入一個新時期。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以孔子為首的儒家傳統道德,以改造國民劣根性,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人民對政治事務的關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但是,新文化運動中也存在著對東西方文化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對后世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四、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近代以來,我國先后出現了兩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科技成果,比如輪船、火車、有線電報、電話等,深刻地影響了近代中國人民的社會生活。西方的照相和電影也傳入了中國,還出現了以《申報》為代表的中文報紙,商務印書館等一批文化出版機構,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近代中國人的社會習俗也發生了變化,比如剪辮、易服、廢止纏足,以鞠躬、握手禮取代跪拜禮,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取代"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等。盡管這種變化是有限的,但它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

      五、科技和教育的近代化

      (一)科學技術的近代化

      近代中國諸多科技都是從西方傳來的,但在此影響下,也出現了中國人自己的科技發明。比如洋務運動時的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學生中的杰出代表詹天佑,克服了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等困難,出色地完成了京張鐵路的設計和修建工作。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經過刻苦鉆研制出純堿,其制堿方法比歐洲的制堿方法,降低成本40%,被譽為"侯氏制堿法".1926年,中國的"紅三角"牌純堿,闖入萬國博覽會,獲金質獎章。以詹天佑和侯德榜為代表的近代科學家為中國科技近代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嘗試。

     。ǘ┙逃慕

      清朝末年,為了選拔新式人才,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改革教育。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并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培養了一批近代外交、軍事和科技人才。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后更名為北京大學。1904年,清政府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民國初年,中國近代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

      中國近代化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只有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取得民族獨立,才能真正完成向近代化的過渡。一批批先進的中國人在近代化的探索過程中,將近代中國推向獨立自主、繁榮富強。

      結語

      縱觀近幾年的歷史中招試題,常常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時空跨度非常大,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學過的歷史知識進行縱向、橫向的聯系,增強學生對不同知識體系的對比分析能力、概括總結能力等。所以,我認為梳理歷史線索,變換角度歸納,構建專題網絡,不失為一種培養學生學習素養的有益嘗試。

    【怎么上好一節歷史復習課: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例】相關文章:

    以“乘法公式”復習為例談談如何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08-15

    如何上好期末復習課培訓心得05-17

    復習課教學有效性例談08-15

    立足課標,探索課改高考復習新思路08-17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復習課08-20

    淺談一節成功的歷史課08-24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復習規律探索08-25

    如何上好高中數學復習課08-23

    偶然事件不能改變歷史方向——以1644年為例08-17

    我的第一節歷史課08-2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中国三级在线观看久 |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 一本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 色一情一伦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