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運用字理,提高低年段識字教學的效率
運用字理,提高低年段識字教學的效率
作者/張麗榮
縱觀目前的識字教學,仍存在著許多高耗低效的現象。學生的識字過程往往是大量、反復、多次的讀寫。這樣機械地重復導致他們識字負擔過重,對字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低,錯別字多。那么,如何教給學生正確、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呢?
袁曉園先生在《漢語具有簡短明確的特點》一文中指出:“世界上唯有漢字有字理。”字理,也就是漢字的構字理據和組成規律。合理運用漢字的字理,分析漢字音、形、義之間的內在聯系,能達到幫助學生識字、理解詞語,培養學生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挖掘漢字文化,激發識字興趣
低年段的學生好奇、好動,單純的字形講解會讓他們覺得索然無味。在進行字理識字之前,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識字的熱情和興趣。如在《紅日圓圓》一課的教學中,我把本課所有的生字的甲骨文字體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猜猜是哪些漢字。學生由古文想今文,每當猜對一個字,學習的興趣就增一倍。很快,他們就進入了識字的情境當中。我在教學象形字時,先把從網上下載的《36個象形字》水墨動畫片播放給學生看,有趣的情節,傳神的漢字勾勒,讓一個個漢字呈現出一幅幅美妙的圖畫,學生興致高漲,接下來的象形字學習便成了愉快的識字之旅。同樣,依據字理,在教學“寒”字時,也可以遵循字理:“人住在簡陋的房子里,鋪著冰,蓋著草,會覺得怎么樣?——豈有不寒之理!”這樣,學生會感到漢字很有趣。
學生明白了,原來漢字從古至今竟然有著如此傳奇的魅力,學習合體字時,他們也會試著給漢字編編故事,識字興趣得到了激發。
二、字理方法多樣,提高識字效率
分解字形、解析字義是字理識字最重要的方法。在字理識字教學中,獨體字的教學可以進行筆畫分解,或對照實物和圖片來分解字形,讓學生了解字的筆畫代表的是實物的哪個部分。如在“象”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照“象”的圖片及古文字,指出哪是象的頭、象的鼻子、象的腳,學生學起這個字來就容易多了。合體字的教學可以分解部件,讓學生了解每部分所表示的意義(特別是會意字更需要了解),再把部件組合起來了解字義。如在“塵”“尖”“從”“眾”“看”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這些字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很快就能在字形的分解中看出字的意思來:“小土塵,小大尖,雙人從,三人眾,斜手看。”這些簡單的識字順口溜便脫口而出了。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我們還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字理教學,提高識字效率。
故事符合低年段學生的識字心理特點,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字理的漢字故事也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在學習彩虹的“虹”字時,許多學生不理解為什么用“蟲”字旁。于是,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大雨過后,太陽出來了,天空中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彩橋。可是不多久,這樣的景象就消失了。大家去請教當地的智者。智者告訴大家,這是天上的一條兩頭神蟲,下過雨后正下到人間來喝水呢。于是,百姓們紛紛把這條雨后出現的神蟲叫作‘虹,(與‘蟲’的音相似)。因為它有許多種顏色,所以百姓們又叫它‘彩虹’。彩虹是傳說中的一條神蟲,所以‘虹,字用的是‘蟲’字旁。”神奇的故事能把學生引人神奇的境界中,讓一個個漢字也因此變得神奇而有魅力。只要所講的故事能夠與漢字的字形、字義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解析字形、理解字義,就能加深他們對漢字的記憶。
這樣的方法一般適用于直觀形象又適宜用動作來演示的漢字。如“看”字的教學,我把左手斜搭在眼睛上方(“尹目”),告訴學生這就是看,表示手搭在眼睛上方看的樣子;在教學“采”字時,我把手做成“爪”的形狀,故意在“木”(教室里的一株盆景)上摘東西,幫助學生理解“采”的字義;在教學滅火的“滅”字時,我借來一盞酒精燈,點燃后用蓋子往上一蓋,火就滅了,不用多解釋,學生就能輕松地理解字義,記住了字形。
漢字從結構上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種類型。獨體字是由點、橫、豎、撇、捺、提等筆畫組合而成,合體字則是由獨體字演變而來的偏旁組合而成。用這有限的筆畫和偏旁組合成數萬個漢字,這就產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給漢字的認讀、書寫和使用帶來了困難。形近字是低年段學生記憶的難點。對于這樣的字,我們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比較。在比較中區別形近字的異同,重點是辨異。如“清、請、情、晴”等合體字可以通過比較不同形旁所表示的意思來區別字義,了解它們使用的不同語境;而“廣、廠、鳥、烏、兔、免”等獨體字可以通過筆畫的比較,同時結合字理來識記。
圖畫展示法在低年段的象形字教學中可以經常使用。如教學“象、馬、牛、羊、木、日、月、舟、鳥”等字形時可以出示圖片,讓學生結合字形來對比,進行形象記憶。
當然,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漢字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有時也可以把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使用,只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又符合漢字的字理,(www.baimashangsha.com)就值得采用。
三、識字寫字結合,落實課標精神
對于教材中要求學生不僅會認而且要會寫的字,我們一般需要讓學生當堂用筆在本子上書寫2 3遍,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同時,在書寫中也能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多種器官協調活動,讓漢字的音、形、義在學生大腦中建立起緊密的聯系。這是符合識字教學規律的,也是生字鞏固不可缺失的環節。如在教學“教”字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教”的字理,識記“教”的字形,我編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拄著拐杖的老爺爺(‘產’)要過河,他的小孫子過來了(下部的‘孑’),攙扶爺爺過河,這真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指出‘孝’字)。”“教”的右邊是“復”,我用簡筆畫的形式展示出反文旁表示手持鞭子的形象,再告訴學生,教育最初的本義就是教人行孝。然后,我指導學生書寫,要求他們注意間架結構,注意漢字的字形美。學生在字理分析之后,對“教”字記憶深刻,也不容易寫錯字了。如此一來,識字與寫字相結合,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記得也牢固。
識字是一個反復、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創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還要滲透“字理為本,多元識字”的理念,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教學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收到的學習效果也將是事半功倍的。
【運用字理,提高低年段識字教學的效率】相關文章:
創設情境游戲識字提高學習效率08-15
語文識字教學效率08-19
低年級識字教學反思08-24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論文08-23
讀寫結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08-17
芻議如何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08-17
關注教學生成提高課堂效率08-16
十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08-24
提高機械的效率教案06-07
靈活把握教學常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