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提倡利用各種媒體手段以最佳組合的形式形象展示學習目標和內容,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達到最優化和高效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完全突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和學生聽講與練習的僵硬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多媒體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當中,歷史學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結合歷史教學課件制與應用的一些經驗,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現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教改課題:
(一)材料選取要有針對性
獲取的多媒體應該為我所需。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分析制作教學課件,需要什么性質、什么內容的多媒體素材,有時還要分析具體的教學對象針對不同知識水平的接受者選擇相應的素材,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近代史上銘記于心的國恥大辱》這一內容時,就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下列一組我國近代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外交圖片: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能通過對圖片的直觀性觀察探究完成下列問題:
1、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外交史上的哪一史實?
2、這些外交史實分別發生于那一政府執政時期?
3、以上這些近代上的外交有哪些特點?思考我們這樣的泱泱大國為什么會遭遇這樣的屈辱外交?
4、結合以上探究,思考中國要想在外交上有話語權,擺脫這樣受其辱的境地,當時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我們應從中吸取哪些教訓呢?
這樣通過多媒體教學中各種圖片資料的展示,結合傳統的問題教
學法,引導學生一步步去探究《近代史上銘記于心的國恥大辱》,就避免了干癟的單純語言教學,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利用歷史圖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材料選取要注意多樣化
歷史就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學科的過去性特點決定今天的學生不可能去親身感受或體驗歷史,因而造成了學生對歷史學科不感興趣、不易理解與掌握的狀況。針對歷史學科的這一不爭的事實,我們必須注意多媒體技術中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以多種形式把歷史事件、人物、場面等呈現在學生面前,創設新情境,從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產生動靜結合的畫面,使枯燥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親自去感知歷史,正確的去認識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從而形成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客觀的去看待歷史。
例如:《三國鼎立》一課,教師可以用《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來導入新課,一幅幅生動跳躍的畫面和豪邁的歌聲,立刻吸引我們走進那戰火紛飛的古戰場,體會群雄爭霸的年代。另外還可以通過展示《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示意圖,和曹操《萬里行》中的詩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等這些歷史資料,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東漢末年,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長期混戰,刀槍劍戟帶給人民無盡的災難和痛苦,北方的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民渴望早日結束戰亂,過上和平安定的和諧生活。那么,是誰順應歷史的潮流,是誰順應人民的愿望,結束了這種戰亂局面呢?這樣很自然的就說到了曹操。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時勢造英雄"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同時可以充分認識到曹操能謀善斷,有獨特的戰略眼光,以統一天下為已任,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通過這些豐富的歷史資料,學生就可以融進那個年代,使死的歷史活起來,從而用客觀的、歷史的觀點來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網絡平臺作用
把多媒體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緊密結合,它不僅具有各種媒體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實現了網上多媒體信息傳遞和多媒體信息資源共享,形成了一種最理想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代表了多媒體教學應用的最新發展和必然趨勢。簡而言之,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實質是通過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的傳輸和共享來實現教學。
許多中文的歷史網站開辟了外國歷史專欄,有文字材料、歷史圖片,也可以進入一些免費的歷史博物館網站,去領略那風云變換的世界歷史。只要老師給學生提供它的網址,就可以隨時訪問,獲取資料。以"搜狐"為例,其歷史欄目包括中國史、世界史、地方史志、民族史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物考古、專門史、家譜等數十個項目,內容十分豐富。它們不但提供了大量史料,同時也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說,網絡既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又增強了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
(四)、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互聯網是一種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再先進的教育技術也是為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服務的,不可本末倒置,不可一味的追求先進的網絡技術而忽視了教學規律和教學目標,把網絡教學課變成了技術操作演示課。
其次,不可忽視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負面影響。實際上,這種技術的負效益現已逐漸顯露。如網絡上恐怖的、色情的、暴力的、極度虛擬和歪曲的信息內容不僅對教學無益,反而毒害有加,教師們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遠離不健康的網站。
再次,面對豐富的網絡資源,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有選擇性的學習和理解,同時也要有選擇性的強弱得當的予以分析說明,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和討論,教師重在啟發和引導,而不是將每一個材料都由教師逐一進行分析,切忌變成新技術條件下的滿堂灌。
以上僅是個人對多媒體技術與歷史教學整合的粗略看法,在教學中并不是使用多媒體越多教學效率就越高,多媒體教學要選擇高質量的素材,堅持寧缺毋濫、條理清晰地組織多媒體素材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實現個性化、特色化、實用性強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創新平臺和創新環境提升教學的創新品質,是值得我們去努力探究的問題。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17
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08-17
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08-22
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16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19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08-17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08-15
談多媒體技術在統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08-17
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新課程應用中的幾點看法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