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巧用"三好"心理進行教學設計,提高學練技能積極性
巧用"三好"心理進行教學設計,提高學練技能積極性
于文明 尹耀 威海市初中體育教育名家工作室
作者簡介:于文明,男,1973年11月出生,山東文登人。大學學歷,一級教師。威海市體育教育名家工作室成員,威海市文登區三里河中學體育教研組長。執教過文登市公開課,獲得過山東省優質課評比二等獎,多次獲得威海市和文登市優質課一等獎;參加國培研修擔任課題開發組長,主持開發了兩個省級課例;撰寫的論文多次獲獎、多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承擔過威海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并結題;擔任教練員帶隊參加市、區兩級比賽,因成績突出,獲得過5次"優秀教練員"稱號;多次執法市、區兩級各類體育競賽裁判工作,獲得過四次市區兩級"優秀裁判員"稱號。被文登教育局授予"文登市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在執教初二遠撐前滾翻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曾有過學生學練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的失敗經歷。在分析學情時,個人認為主要是由于本人對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握不透所致。后來,針對初二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嘗試在教學設計上做了一些改進,學生學練積極性得到了明顯提高。
一、針對好奇心理,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練欲望
命令式地讓學生進行遠撐前滾翻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的,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如果針對初二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能否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引發其探究的興趣,讓他們認真地去觀察、傾聽和思考,從而產生積極的嘗試、學會的欲望呢?
在學習遠撐前滾翻之前,首先,我向學生敘說了小明被路上的石頭絆倒而摔壞了腿,導致體育課請假的事情。其次,又提出"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待學生一片迷茫的時候,我趁熱打鐵:夸張地昂著頭向前面離墊子半米遠的實心球走去,在腳碰到實心球、身體向前倒的瞬間,順勢手撐向遠端,來了一個滾翻動作。此時,幾乎所有的學生均嘖嘖稱奇,熱烈地鼓掌。我兩手一攤:"你們看,這樣還能摔著自己嗎?如果我們學會它,就再也不會像小明那樣了……"于是,學生一改復習前滾翻時牢騷不斷的情況,躍躍欲試,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通過引入情境創設,使得學生對所學技能有了明確的方向性,即能夠切實解決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安全問題,而不再僅僅是技術動作掌握本身,密切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技能目的和作用的理解,有效地激發了學練的積極性。
二、針對好動心理,巧妙"動學" 融合,精力合理釋放
初二的學生精力旺盛,普遍好動,"閑暇"之余喜歡互相瘋鬧,易破壞課堂紀律,影響學練效果。能否考慮把學生的好動和學習技術動作巧妙融合在一起,讓好動不僅不影響課堂秩序,反而能有助于技能的學習呢?
于是,我改變以往墊子一般由教師自己動手或指揮學生提前擺放的做法,引導各組按照要求自己動手動腦嘗試設計合理的場地。比如,"我們能否使用墊子設計一個‘向下的斜坡’,給學困生的同學提供幫助,使其滾翻得更容易一些呢?"各小組開始忙活起來,有出主意的,有動手的,表現得非常積極。很快就有同學把小墊子放在大墊子下,形成斜坡。
在隨后的"向上坡滾動體驗加大雙腿蹬地力量完成前滾翻、雙手必須遠撐才能完成前滾翻、不斷增加手遠撐距離"等練習場地都是由學生自己設計和擺放的。那些愛瘋鬧的同學表現尤為突出,課堂秩序大為好轉。此時,對該部分同學輔之以點名表揚,其學練的積極性大大增加。
這樣做,一是讓那些管不住自己、干擾課堂秩序的好動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展示自己較強動手能力的舞臺,有正事可干,旺盛的精力得到了合理的釋放;二是大家在自己設計的場地上體驗、思考和練習,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又獲得了認可,激發了學練興趣。
三、針對好勝心理,多層拓展評價,滿足成功渴望
初中生好勝心強,渴望獲得成功體驗和別人的肯定。在以往課堂比賽展示環節,各組派出的代表一般都是學優生,大部分只能當觀眾,給別人鼓掌,往往獲得展示機會較少,鮮有成功體驗,學練積極性受挫。而且,比賽內容也多限制在技術學習層面,學生能獲得成功體驗的渠道比較狹窄,好勝心理得不到滿足,易會出現消極和被動學習的情況,而能否使這些情況有所改變呢?
一是分層展示評價。我要求各組組長隨時掌控和了解本組多名學生的學習水平,根據個人的能力排列出名次。在展示時,根據技術掌握的易難水平分層次展示評價。比如,在復習前滾翻階段讓各組5號或6號選手同臺展示。在短距離的遠撐前滾翻學習后,讓3號或4號選手展示。在大多數同學能獨立完成動作后,讓各組1號或2號選手展示。這樣,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與自身能力相適應的展示平臺和機會,比較容易獲得成功體驗。同時,由于各組展示的同學數量增多,水平自然參差不齊,但是,此時的比賽不僅代表著個人,還意味著團隊的榮譽。因此,大家都擔心落了小組的后腿,學優生積極幫助學困生,互學共促,共同提高,技能掌握得很快。
二是拓展評價渠道。通過設置一些即有利于技能學習,又能展示學生各種才能的比賽項目,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滿足好勝心。比如,將前文的場地設計也變成小組之間的比賽:看哪一組設計的又快又實用。對每一次設計,老師與同學一起評選"最優組","最優組"組內評選一名"設計之星".這樣,也給了那些技術動作不優秀,但善于動手動腦、創作能力強的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充分挖掘了學生各種才能和特長,使他們在獲得別樣成功體驗的同時,又提高了參與技能學習的積極性。
(本文經修改后刊發于《中國學校體育》2016年第7期)
【巧用"三好"心理進行教學設計,提高學練技能積極性】相關文章:
"英文詩歌欣賞與創作"教學設計08-24
"我為古人寫簡歷"習作教學設計08-20
"少教多學"走進生物實驗08-25
學生教育中的"獎"與"罰"08-25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反思08-24
課堂中的"精心"教學初探08-25
關于"壺"和"茶"的歇后語08-22
懷念"包子"08-25
說"讀"08-25
貫徹"三貼近"原則,提高政治課實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