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BP優化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基于BP優化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肖海慧,趙振勇,陸玉亭,鄧凱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摘要:BP神經網絡是一種多層前饋神經網絡,能夠進行復雜的邏輯操作和非線性關系的系統。本文通過神經網絡的分析,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探索學業、職業、產業、就業、創業相銜接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模型的成功構建,證實實施四位一體培養五業貫通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
關鍵詞:神經網絡;BP算法;四位一體;五業貫通;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教育重中之重課題《專業群視閾狹隘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優化研究》編號:2013JSJG010;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BP模型的“五業貫通”設計人才培養體系研究》編號:D/2013/03/074
作者簡介:肖海慧(1974-),女(漢族),青海西寧人,研究生,機電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軟件技術和教育管理。
一、概述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以適應社會經濟需求為己任,不斷追求在產、學、研、創四個維度上有機融合,探索學業、職業、產業、就業、創業相銜接的“五業貫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力爭解決影響和制約高職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和薄弱環節上取得突破,2006年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通過BP(Back-Propagation Network)神經網絡的分析,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探索學業、職業、產業、就業、創業相銜接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近八年來,在國家、省、市、學校的十余個課題的調研、分析、應用、提煉、完善基礎上,通過2006—2008年的理論分析,到2009—2011年的實踐優化,再到2012—2013年的成果推廣,建立的基于BP模型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我校和常州大學城內外的十六個專業的理論和實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為完善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體系起到了開拓創新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BP神經網絡與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相擬合的理論模型
BP神經網絡具有輸入信號前向傳遞,不足信息反向傳播的特性。利用這個特性與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關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不足信息反向傳遞,通過分析、調整結構和數據,進一步優化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模型如圖1所示。
(二)優化基于BP神經網絡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模式
通過建立上述數據模型,結合每年學校動態數據分析和課題調研結果,建立了一條以學業為基礎,以職業為依托,以產業為紐帶,以就業為保證,以創業為拓展的高職創業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
1.學業:縱橫交織培養創業。縱向:綜合考慮學業基礎、職業定位、就業質量,按照“課程教學和知識傳授—職業的養成—課程實訓—就業、頂崗、實習、預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為主線,保障人人就業,事事創新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橫向:將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有機接合,專著了《創新學》,編寫了《創新電子商務案例》、《創業實務》等教材。實現了創業教育有計劃、進教材、入課堂,科目課程、活動課程、實踐課程、隱形課程相銜接,必修課、選修課互為支撐的結構體系。
2.職業:大賽引領提升創業。通過“小賽訓練進課堂,大賽引領促成長”,做到“小賽周周有,大賽月月有,省賽爭上游,國賽榜上有”,使人人參與,個個創新,提升學生的創新競爭意識。引入專業證書制度,將職業證書、社會認證與課程教學內容串接起來,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3.產業:依托產業實施創業。通過在校內設立行業協會秘書處,建立校企合作聯盟,在項目合作引導下,為學生專業實訓、創新訓練、校企合作項目研究等提供資源優質的創業共享平臺。聘請企業專家、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共同進行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和創業實踐項目指導等工作,實現長效合作的創業機制。
4.就業:加強輔導保證創業。堅持將就業工作系統化、體系化、制度化,堅持將其貫穿于教育教學整個過程,將就業作為創業的基礎和保證,使學生獲得實際操作經驗,在進入相應崗位后就能直接上手操作,從而保證就業成功,增加創業成功機率。
5.創業:建立園區孵化創業。建立創業孵化園區為學生創業提供破繭而出的能力。注重體系設計,做到堅持以人為本,激活學生的創業潛質;堅持滲透融合,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堅持項目帶動,激發學生的創業能力;堅持典型引路,激勵學生的創業行為;實施“五個強化”(加強創業研究,強化理論支撐;加強內容體系建設,強化載體支撐;加強創業基地建設,強化平臺支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加強創業文化建設,強化環境支撐)。在探索實踐中創立了“大學生創業園”、“百草根商貿集市”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創業實踐項目。
(三)提升基于BP神經網絡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的理實體系
在“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把產、學、研、創四個方面通過高職創業人才培養方案絞合一體,貫穿到旋轉上升,具有DNA基因的螺旋線上,體現產學研創之間既有橫向扭結絞合,又有縱向梯度提升的發展過程,如圖2所示。學生經過學業、職業、產業、就業、創業五個階段,在3個國家級、18個共建共享型省級實訓基地的培養,具備了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三、主要成效
(一)創業體系日臻完善
利用BP模型,定量分析,不斷優化,跟蹤發現影響創業人才培養的欠缺指標和不足數量,加以彌補。通過持續完善教學改革體系,在薄弱環節上加強教學改革力度;持續拓展實訓基地建設,與常州科教城等大學科技園、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持續開展優質創業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更趨完善。
(二)創業培養成效顯著
近八年來,學校在創業教育、實訓、基地、課題經費上累計投入7200余萬元。我校學生獲得各類技能創新大賽一等獎18次,二等獎35次,三等獎103次,在省、市以上的“三創”活動中共獲得23項獎項;24項學生課外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實施,每年有15項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立項或結題;學生職業資格鑒定通過率為99.2%;一次性就業率達93.81%,年底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97.2%,2013年實現在校生創業124人,畢業生創業664人。從2009年開始學生創業人數逐年提高,如表1所示(數據來源為學校每年動態數據采集和課題調研所得)。
(三)創業示范名至實歸
在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促成學生成功創業進程中,學校于2009年獲得“常州市巾幗牽手SYB導師行動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成為常州市首批“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項目培訓基地、“常州市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常設基地。2011年學校以“優秀”成績獲“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2012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創業教育示范基地(全省高職院校僅有四所)。
四、總結
本文通過建立了BP神經網絡與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的擬合模型,采用系統的觀點、運用科學的方法、建立合理的模型、開展定量的研究,找到制約的因素,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中學業、職業、產業、就業、創業的各個實施環節。在理論上有突破,在實踐中可操作。進一步優化了“五業貫通”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課程體系,將專業課程體系與創業課程體系有機結合,符合人類學習成長和知識技能形成規律。能體現高職教學特質和屬性,對高職創業教育體系的創新有較好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鄧凱,等。 產學研創“四位一體”的高職創意人才培養[J].藝術教育,2012,(11):150-152.
[2]鄧凱,等。 四位一體培養五業貫通設計人才[J].湖北函授大學,2012,(2 ):6-8.
[3]肖海慧。談高職院校畢業生工作“四位一體”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13,(09):22-23.
[4]趙振勇,張平澤。基于BP神經網絡的高職學生評價模型構建與實現[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8 ):75-76.
【基于BP優化的五業貫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相關文章:
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基地教改探索08-18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08-27
”導師+師傅”模式的探索與實踐08-13
基于Internet的學習模式08-07
電子專業“做中學”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08-16
對初中體育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探索08-25
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研究08-17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文秘專業433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08-26
“體驗——感悟”教學模式的探索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