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形勢下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新形勢下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何書萍,俞莉,瑩何倩
(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6)
摘要:自研究生“全面收費”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以來,研究生獎助學金就成為學生資助問題的熱點。從“雙軌收費”到“全面收費”的轉型引發了一系列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新形勢下的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不僅要成為提高研究生培養和管理質量的內在約束機制,更要成為鼓勵研究生勤奮學習、勇于創新的重要引導。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獎助學金體系
作者簡介:何書萍(1983-),女,江蘇泰州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校教育。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開始于1994年,但直至2006年,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才得以在部分高校進行試點。隨后自2014年秋季學期起,研究生全面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即所有的學生都將統一交學費,那么對于原來可以公費讀書及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來說,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顯得尤為突出。
一、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現狀
現行各高校研究生的獎助學金體系主要由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研究生助教助管、研究生困難補助、國家助學貸款等項目組成,其中國家助學金由國家專項撥款,且每位研究生都能獲得;國家獎學金僅能由少數各方面能力較突出的研究生獲得;學業獎學金則會因為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差異而有所區別,也成為各高校為了吸引優質生源的一個宣傳手段;研究生助教助管等補助也僅少數家庭經濟較困難的學生才能獲得。可見,盡管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旨在一方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另一方面也要讓經濟困難的研究生得以繼續深造,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以下的問題。
1.獎助學金體系相關配套不足。當前的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主要是借鑒國外研究生培養的方法———國家助學+學校資助+困難補助。以某“211高校”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為例,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為每年6000元,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為每年12000元,學業獎學金共四個等級,分別為10000元、8000元、5000元、3000元。因此,部分研究生僅能拿到9000元的資助,僅靠這點資助來繳納學費和維持生活只能是杯水車薪。
2.獎助學金評比考核標準單一。獎助學金評比考核標準的不統一,造成部分高校在對研究生進行考核時走入“唯科研論”或“唯成績論”的誤區,有些甚至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考核。欲成才必先成人。對研究生進行考核時,評價指標要兼顧研究生培養的方方面面。此外,某些高校對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再獎學金制度上差別較大,有些專碩甚至沒有獲得大額獎學金的機會。因此,對不同年級不同類型的研究生獎助學金評比標準要有不同的側重。
3.缺少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關注。現有的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中困難研究生的補助仍然沿襲的是研究生公費時期的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相對資助金額和資助率都比較薄弱,迫切需要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力度,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二、新形勢下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1.擴充獎學金來源。研究生獎學金體系的改革旨在通過先收費再返還的形式實現高等教育經費的來源多元化,從而健全研究生教育的硬件保障體系。獎學金作為支撐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硬件保障,必須有充足的來源。擴充獎學金資金來源的方法有很多:第一,可以參照美國高等教育教學獎學金的募捐方式,通過加強對校友和各類慈善基金會的聯系,積極尋求他們的捐贈。第二,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對接,建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和高校科研成果之間的轉化,另一方面也解決了部分研究生獎學金經費不足的問題。
2.建立科學合理的研究生考核機制。(1)考核指標多元化。研究生與大學生不同,因此在建立考核指標體系時,既不能“唯成績論”,也不能“唯科研論”,甚至于是忽略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考核。考核指標的評價體系應兼顧研究生培養的方方面面,對于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要有不同的考核指標,且不同年級成績和科研的比重也要各有所側重。此外,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對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和研究生的能力也最為了解,所以在考核時必須充分發揮導師的核心作用。將導師對研究生的考核評納入考核指標,既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出研究生的學習、科研以及德育狀況,又得提高考核的準確性。以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獎學金評比標準為例:各年級研究生評分比例如下:一年級:學習成績(A)70%,科研成績(B)20%,平時表現成績(C)10%;二年級:學習成績(A)50%,科研成績(B)40%,平時表現成績(C)10%;三年級:學習成績(A)0,科研成績(B)90%,平時表現成績(C)10%。
其中:學習成績C=X/Y,X=各課程學分乘以相應課程成績的總和,Y=課程學分的總和;科研成績分不封頂;平時表現成績分100分封頂。導師評分5分封頂。最后按照總評分進行獎學金排名。(2)建立適合本專業的科研考核標準。在各類研究生獎助學金評定體系中,科研能力都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參照高校對教師科研的績效考核辦法,建立適合“211高校”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的科研考核標準。首先,根據國內外比較大的幾個索引庫,如Web of Science(SCI)、Ei Compendex(EI)、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CPCI-S)、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目錄等收錄論文的情況來評定論文的級別,同時對發表的論文、專利等進行分類評分統計。其次,學習競賽作為科研能力的一種展示,也應納入考核科研能力的一個評價指標。為防止部分同學投機取巧以量取勝,每名參評研究生代表作原則上不超過5項。具體的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
3.設置類型多樣的獎學金。除了國家設立的獎學金、助學金外,還應設立一些形式多樣的單項獎學金,以激發不同特長的研究生,從而促進研究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如:可以從精神文明、科技創新、文體活動、勤勉自強、素質拓展、少數民族等多個方面設立專項獎學金。這樣細分之后,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優勢研究生的不同需求,還能使各項獎學金的功能更加明確,使每一分錢都能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同時還可以轉移學生的注意力,緩解因獎學金評定導致的不適當競爭。
4.充分發揮研究生獎助學金的引導作用。在研究生的獎助學金評選過程中,會有大批成績優異、科研實力強、學生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學生出現,他們通過自身不斷努力,獲得各類獎助學金,在研究生中起到了榜樣和模范作用。因此,應樹立典型,加強對獎助學金獲得者的宣傳和介紹,充分發揮研究生獎助學金的導向和激勵功能。
5.完善勤工助學機制。除了傳統的學校行政部分和后勤部門的勤工助學崗位外,研究生相對本科生而言擁有更好的學術背景和專業技能,應著重于設立更高層次的勤工助學崗位。如進入企業和研究生工作站等,一方面得以將知識用于實踐,又能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未來就業的籌碼;另一方面,通過從事技術含量較高的兼職實習,也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研究生經濟壓力。
三、結語
新形勢下的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不僅要成為研究生自力更生的手段,更要在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激發研究生的科研積極性、改善研究生待遇等各方面發揮引導作用,同時也要在學術科研、行為規范、社會公益等各方面發揮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馥君,楊東華。理工科優秀研究生獎學金評定體系構建[J].高教論壇,2013,(7 ):106-108.
[2]許麗紅。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下新資助體系的問題及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7 ):65-68.
【新形勢下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相關文章:
教學原則新體系的構建08-17
建立較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08-12
豐富作文內容 完善評價體系08-17
構建新的體育教學原則體系08-07
完善現行稅收法制體系的調研報告08-16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08-15
完善現行稅收法制體系的調研報告08-15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08-12
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五策”08-19
完善行政問責體系的探討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