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型高校大學生科研訓練培養模式研究
教學型高校大學生科研訓練培養模式研究
張濤,劉利民,謝勝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信學院,廣東茂名525000)
摘要:教學型高校在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文從加強科研訓練宣傳、加強對指導教師的管理、引進企業項目、建立交流平臺、學科競賽推動科研訓練和加大激勵等方面提出改進方法,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科研訓練,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科研訓練;創新;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2012廣東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項目(2012258);廣東石油化工學院2013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Y201347)
作者簡介:張濤(1975-),男,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信息處理及教學;劉利民(1971-),男,在讀博士,研究方向:信息處理及教學。
國內外大學在高等教育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本科生科研給予了高度關注,相續推出相關項目來支持學生參與。自196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首倡的“本科研究機會計劃”(The Undergraduate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簡稱UROP),鼓勵達到一定程度的本科生參加教師的研究工作[1]。2007年,中國教育部推出了本科生科研項目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在科學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本科生科研訓練的開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有部分高校屬于教學型院校,一般是指以教學為主的服務于地方的大學。自開始實施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lan,簡稱SRTP),對學生、老師及學校而言,都從中受益匪淺,同時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2]。本文從加強科研訓練宣傳、引進企業項目、加強對指導教師的管理、建立科研成果交流平臺、學科競賽推動科研訓練和加大激勵七個方面提出改進方法,以便進一步在教學型大學根據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特點,完善和發展合適的SRTP。
一、SRTP的收獲及體會
(一)增加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
SRTP是以項目的形式團隊合作完成,一般由3~4名同學組成,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來承擔相應的研究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院的中期檢查、老師的日常管理和團隊成員的相互支持,都促使學生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克服困難和挫折,努力完成項目,無形間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當然對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有正面影響。
(二)增進師生的溝通交流,共同受益教師在指導項目過程中,要經常詢問項目的進展情況,幫助學生確定任務的解決方案。學生通過指導,得到項目中所需學習的知識或方向。教師通過詳細掌握學生的現階段水平,有利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調整教學計劃以及實驗安排。學生在項目中提出的看法和觀點,有時候也可能使教師得到一些解決問題的靈感。通過安排恰當的時間分配和項目安排,教師可以在教學工作和指導學生工作中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制約。
(三)促進課程體系改革
SRTP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知識點比較多,這要求避免學生在單一學科知識上的缺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糅合多學科之間知識。理論課少講精講,加大選修課和實驗課的比重,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全面綜合能力[3]。
二、不足之處
(一)經費不足,經費獲取方式單一,項目立項少
項目申請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學生自立項目,占比重較大。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現有資料信息、專業特點等自立項目,向學院申請立項。由于是教學型院校,自立項目經費受限。另一種是教師項目,資金比較充足。有科研項目的教師每年挑選一定數量的學生參與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受限于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和科研經驗,一般挑選人數較少,且從事的不是很重要的科研工作。總的來看,一個班級受到資助的人數占全班比例一般在8%左右,比例較低。
(二)教師參與比例低,積極性不高,指導學生方式差異性較大
教學型院校教師以知識的傳授為主,和研究型的院校相比,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訓練、實踐能力訓練綜合層次較弱。教師忙于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在開展學生科研方面意識較差。學校對參與學生科研教師的獎勵,一般只是按照老師培養學生的所帶項目數及獲獎層次來發放相關工作量,而沒有其他方面的激勵措施,對教師參與學生科研的積極性有所不利[3]。老師在指導學生訓練方面指導方式存在差異,無法做法規范化。在指導過程中,有的老師參與程度低,很長時間不過問學生的科研進展情況,任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未起到自己應有的責任。有些老師過于按照自己的模式來制定學生的工作,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受到壓制,對學生的自我創新意識培養不利。
(三)學生參與人數少,項目成果較少
教學型院校的學生相比研究性大學的學生而言,基礎相對比較弱,以及宣傳方面的緣故,使得學生參與項目的人數較少。即使已經立項的項目,學校每年對SRTP進行驗收,總是存在有部分項目沒有完成。原因在于:有學生申請課題時,事先準備工作不充分,立項后發現無能力進行該項目;有學生在研究方法出現偏差,等重新更改時,發現時間不足,甚至有學生中途退出而換其他同學來完成。項目的驗收一般是以實物、論文寫作或申請專利等形式來完成。但從每年的統計來看,發表的論文較少或論文發表層次較低;申請專利或軟件著作版權也較少;至于把項目研究的成果應用于實際的更少。這對于教學型院校將有限的經費來開展數量有限的項目而言,會影響SRTP進一步的實施效果。這說明對學生的挑選要綜合考慮,指導教師要定時對項目進展情況跟蹤,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
三、改進方法
(一)加強學生科研訓練宣傳
要吸引優秀學子從事科研訓練,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在學生在大一期間,電信學院采用定期舉辦學術講座的形式,分別邀請參加過SRTP的高年級學生和指導老師來對SRTP進行說明。學長從學生角度來講述學習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科研過程與成果的分享以及科研過程中面對困難如何獲取幫助等。指導老師可從“SRTP做什么”、“如何選擇項目”等話題展開,用學院獲獎項目作為實例,告訴同學們如何實施項目的創新設計,引導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開展項目的創新性研究。同時還強調做科研訓練的正確方法,良好的科研素養和習慣,這對以后的科研開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引進企業項目
除了上面提到的學生自立項目和教師項目之外,還可以和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項目。企業課題在中國很少,一般是委托學校或者教師解決特定問題。該類課題經費充足,而且來源于社會需要,從培養本科生角度來說,通過了解現實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是有利的[4]。這需要教師對這類項目要進行合適的分配,以便適合學生當前能力水平,從而達到既能解決經費問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加強對指導教師的管理
大學生科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取決于指導教師指導水平的高低,因此,學校要制定完善的指導教師的崗位管理職責,對指導時間、次數、內容做詳細的規定,不負責任、沒有按要求完成指導工作的教師應受到相應的處理。明尼蘇達大學的師生雙向評價是個很好的評估方法。筆者曾指導了“基于ARM的智能家居”項目,該項目可看作是一個微型的產品研發,幾乎包括了從市場調研、方案確定和產品研制等多個環節。筆者在指導過程中,主要是幫助學生把握項目研發方向、文獻查閱方法等,而具體工作包含硬件設計、軟件開發調試等都是學生獨立完成。在項目設計過程中,教師需組織項目成員參加每周的例會,學生根據項目進展提出自己的觀點,討論項目的下一步任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機會。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將學生的創新和教師的適當引導有機結合。
(四)建立科研成果交流平臺
項目完成后,以多種形式來展出團隊的項目成果。具體形式如下:以書面簡介或實物的形式展示項目結果,學校每年的科技節,學校及學院網站宣傳,參加企業主導的比賽等。這可以增強已參與學生的自豪感和積極性,培養口頭表達與提高心理素質,吸引低年級學生參與項目,也可以吸引感興趣的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項目。同時建立本科生科研網站,出版大學生科研優秀論文集,整理過去項目的硬件及軟件等,為大學生的后續科研與創新活動提供有利幫助。
(五)學科競賽推動科研訓練
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是推動科研訓練的有效方式。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生可以參加學科競賽,包含:國家范圍內每2年舉辦的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廣東省每2年舉辦的廣東省電子設計大賽;還有企業及相關協會舉辦的區域比賽等。參加競賽,不僅能激發大學生自動學習的熱情,還能督促學生提高專業素質,培養學生信息獲取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參加一場高水平的學科競賽,既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六)加大教師及學生激勵。
加大對完成項目的獎勵,有助于吸引優秀的教師及學生參與項目。對學生而言,可以采用一定報酬或折算學分的形式;或在學生畢業找工作、研究生入學等為其提供有利材料[4]。對教師而言,在將指導學生獲取成果折算成一定的教學工作量之外,在職稱評定、項目申報及年度考核等時有一定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鄭家茂,張胤。對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98-100.
[2]喬思輝。我國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現狀評析[J].中國電子教育,2011,(1 ):56-59.
[3]喬連全。我國研究型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現狀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81-87.
[4]朱嫻,吳澗。研究教學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訓練現狀與對策研究———以云南大學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08-112.
【教學型高校大學生科研訓練培養模式研究】相關文章:
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研究08-17
科研型校長的素養建構及其培養模式08-13
關于高校教學、科研一體化模式的研究08-26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08-19
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使命與管理模式08-18
高校合作辦學模式研究與實踐08-18
地方性高校國貿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08-26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08-27
大學英語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個案分析08-16
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綜述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