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淺析杜威教師觀對教師生命教育的啟迪

    淺析杜威教師觀對教師生命教育的啟迪

    時間:2022-08-05 07:45:21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杜威教師觀對教師生命教育的啟迪

      淺析杜威教師觀對教師生命教育的啟迪

    淺析杜威教師觀對教師生命教育的啟迪

      高蓉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北京100048)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對杜威著作的賞析,淺析出杜威教師觀中對教師生命智慧的啟迪。生命智慧是支撐教師職業的源泉,教師的工作沒有了智慧的注入,將無異于流水線工廠化作業,教師的生命智慧需要培養并且有跡可循。

      關鍵詞:生命智慧;教師;杜威

      作者簡介:高蓉(1989-),女(漢族),甘肅蘭州人,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命教育(德育)。

      杜威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畢生致力于民主主義教育,強調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有批評者說杜威的教育觀否定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這是片面和不實際的。細讀杜威的著作,就會發現杜威賦予了教師一個更高層次的定位,教師最應該擁有的就是智慧,這種智慧不會是單純的教學智慧或者職業智慧,而是生命的智慧。

      一、缺乏生命智慧的教師只能是個教書匠

      1.教師充當訓練師的角色。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刻板地遵循上級教育部門的法令條例,像生產線上的工人一樣不斷訓練出毫無個性和創造力的兒童,訓練他們服從指令,完成任務,去做不得不做的作業,將根本沒有理解的知識生搬硬套。這樣一來,不僅兒童學得很痛苦,而且教師也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教材和實際生活產生聯系,有效地進行教學。教師失去了生命的靈動,將知識和兒童進行簡單粗暴的捆綁,像大工廠作業的流水線模式一樣,完全忽略了無論是教師本身還是兒童均是有血有肉有頭腦會思考的個體,這樣的教育是完全失敗的。

      2.教師盲目崇拜兒童天性。缺乏生命智慧的教師擔心自己作用的發揮會妨礙兒童興趣的發展,因而采取“放手”政策。杜威在論述學校生活以兒童為中心的同時指出了教師不應該采取“放手”政策。他說:“放手政策和任何別的方針同樣有那么多成人強加的影響,因為采取這種方針就是年長的人決定讓兒童任憑偶然的接觸和刺激擺布,放棄他們的指導責任。這樣一來,只會讓兒童學到一些零星的,沒有組織體系甚至是無意義的知識,更為甚者,放任缺乏分辨能力的兒童“自由”學習,更是無形中放大了學習的不可控性。人類具有卓越的自主能動性,教師的能動性不僅體現在認識教育對象的特性,更在于創造出適合于教育對象的方式使其能更好地、更適宜地理解知識、生成知識。要么進行機械式的訓練,要么放任發展,這些非黑即白的方式都是缺乏生命智慧的表現,也是教師應該規避的。

      3.教師忽視學生個體作為完整生命體的存在。傳統教育中的等級式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對于教師過于敬畏,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經驗、生活中的疑問和感興趣的領域,但是等級式的師生關系忽略了學生的生命內涵,使學生失去了活力和動力。學習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任何知識,知識是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就是一種創新。但是忽視日常時間和經驗的教學,使學生無法把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發生聯系,阻絕了創新的可能。同樣的,等級式的師生關系也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感,當自己對學習內容有疑問或不同的看法時,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使知識的傳遞和再生成變得非常困難。

      二、教師的生命智慧可以生成并有跡可循

      1.教師的生命智慧需要培養。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曾說:沒有人給我們智慧,我們必須自己找到他。教師的生命智慧也需要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培養和反思。(1)避免養成機械的習慣。如果教師一直讓學生重復做一件事情,重復一個練習,或者長期不變的以一個固定的模式授課,那么學生必然也會在時間的推移中形成機械的習慣,他們很難跳出這個固定的模式,無法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就像蒙著眼睛推磨的驢,剛開始不知道自己在原地一圈圈地走,還以為走了很遠的路,后來習慣了,于是每天圍著磨走來走去,就算不再蒙著它的眼睛,它也不再想離開這個磨盤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2)切忌偏重客觀標準。這一點突出表現在教師只重視期末測評而不重視平時成績上。孩子學習數學,教師只重視在試卷上是否算對了題目,卻不關心孩子是如何算出這道題的,孩子是否掌握了計算方法,是否理解了原理概念,是否能將前面學的內容和現在的知識融會貫通,是否能在生活中實際應用。臺灣作家林清玄與小讀者互動,林清玄說自己有18篇文章進入了大陸的語文課本。現場有小學女生提問,“我們剛剛學完您的《桃花心木》,有道題問文章中‘人生的不確定’指的是什么,全班沒有一個同學答對,所以想問問您。”林清玄聽后說,“如果要我來答,我答的可能也不對”。(3)不要樹立權威思想。不要給學生樹立一種觀念:只要是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要給他們質疑和發問的權利和機會,并且鼓勵他們質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創新和進步的可能。

      智慧本無定論,但獲得智慧一定是一個不斷發掘的過程,凡是一成不變的,統一模式的,忽略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基本都跟智慧沒什么關系。生命智慧的發生,是教師用腦琢磨,用力實踐,用心感悟的過程。

      2.做一個善于研究學生心智的教師。杜威提出,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心智的研究者”。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已經達到的身心發展水平,要研究學生先前的經驗和已經學過的知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怎樣幫助他們形成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需要采用什么手段激起他們渴望學習的動機?怎樣才能把教材講清楚并使學生記住教材?怎樣才能使教材個別化?也就是說,使它既具有某些顯著的特征,而教材又能適合于每個人的特殊需要和個別愛好。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知識和學習背景,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接受能力、反思能力和能夠達到的程度。用統一的教材,統一的進度,統一的目標要求學生,是對兒童天性的摧殘和扼殺。

      教師要善于觀察、研究學生。(1)研究兒童的家庭背景。一個多文化背景家庭的孩子,身上必定有著多種文化的影子,尊重和了解孩子的文化背景,才能走進這種背景,走進孩子的世界,這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也是掌握與孩子對話話語權的關鍵。進入一個主流文化圈的非主流文化背景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些自卑和被排斥。教師了解了孩子的文化背景,才能有共同語言,才能讓孩子覺得教師是關注自己的,才會對教師講授的東西感興趣,才會愿意學,愿意生長。教師只有進入兒童的生活,才知道他們究竟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材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最有效果。(2)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每個孩子理解問題的程度和智力水平不同。杜威說:“作為一位教師,必須能夠判別哪種態度是真正的引導繼續的生長,哪種狀態起著阻礙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孩子的表達和思想狀態來觀察和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通過課堂的提問,學生小組合作中的表現,探究得出的結論,很容易就會發現那些孩子掌握的很好,哪些孩子學習上有困難,是不會表達,不能理解,不會操作,不會推理,不善于記憶還是對該學科不感興趣。

      3.做一個用智慧創造智慧的教師。(1)教師要創設有意義的真實情境,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在情境中主動地學習,即“做中學”。這一點常被人們加以絕對化,認為做中學就是讓兒童做自己喜歡的事,教師的使命只是服從兒童的意愿。針對這種誤讀,杜威曾很清晰地指出,“做中學不等于把學生從死記只是綱要的環境轉到自由活動的環境,而是把他們從亂碰的活動移入經過選擇指導的環境。亦是說,環境是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精心選擇、組織的。選擇的標準就是“即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2)教師應該努力引起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杜威認為,實現這種教師行為的前提就是教師本人必須對理智有著濃厚的興趣,然后通過潛移默化的感染,喚起學生的動機和熱情。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他說:“給學生留下最持久印象的教師,能夠把自己對知識或藝術的熱情傳導給學生,使其有探究的欲望。”我們常說,身為世范,為人師表。孩子從幼年時就進入學校學習,在整個人格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教師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個行事不端的教師又怎么能教出品學兼優的學生呢?同樣的,一個對生活沒有熱情,對學習沒有激情的老師,他的學生也必然會頹然厭學。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老師,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氣。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翻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求知的教師是學生最好的教材。要有淡泊明志的心態。一個言行一致的教師才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讓自己的教育有說服力。要有誨人不倦的職業理念。古人言“親其師,則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這個老師,才能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因此,老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情感取向,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求知欲二者密不可分。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充滿興趣地干一件事時,他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大腦高度興奮,人的創造性得到高效發揮。興趣能驅使人接近自己喜歡的對象,驅策人對事物進行鉆研和探索,從事創新的、有趣的、或個人愛做的事,并會導致人成功和成就。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問題。

      教學本就是一個精神放松,大腦高度興奮的,人的創造性高度發揮的過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創造知識。創造的過程需要生命的智慧。杜威關于教師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在杜威的思想中,教師的使命崇高而神圣,相應的,教師的任務和責任也更加重大了。教師們用同一本教材,但每個教師傳遞知識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每一個學生吸收的能力也因人而異,教育場就是一個智慧的風暴場,智慧是支撐教師職業的生命之源!

      參考文獻:

      [1]楊洋。杜威的教師觀及對我國教師教育的啟示[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7,17(3):120-122.

      [2]林清玄。不要給孩子固定答案[EB/OL]

      [3]褚洪啟。杜威教育思想引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87.

      [4][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5.

    【淺析杜威教師觀對教師生命教育的啟迪】相關文章:

    生命的啟迪優秀作文09-07

    教師生命教育心得12-03

    淺析新課程對體育教師的要求08-17

    淺析教師課堂導語的設計和作用08-13

    淺析幼兒教師的評價對幼兒的影響08-22

    《生命生命》 (教師中心稿)08-16

    生命,生命(教師中心稿)08-16

    淺析實驗教師困惑的兩個問題08-17

    淺析李漁的義利觀08-18

    淺析課任教師的情感投入對教學效果的作用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出仑乱中文字幕视频网 |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日本激情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在线波多野结衣绝顶高潮抖动 |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 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