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研究
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研究
左曼麗
(海南省儋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海南儋州571700)
摘要:通過對我校服裝專業往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調查,發現有接受比賽培訓的學生比未接受培訓的學生的就業幸福指數高和學校的就業制度不夠完善兩個問題,對此本文提出建立小班授課、完善就業指導兩個方面的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關鍵詞:中職生;服裝專業;就業質量;小班授課;就業指導
一、研究背景
2013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顯示:中職生就業率超過95%,已經高于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率。中職生就業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他們的就業供不應求,就業的量上去了,質卻不容樂觀。據調查了解,中職生的社會認可度低,就業質量需要提升。就業質量的質是一個綜合指標,包含了就業的對口率、就業層次、社會保護和勞動關系等,提升就業質量任重而道遠。針對我校服裝專業的情況,對服裝專業往屆畢業生進行就業質量調研分析,從調查中發現了問題,也發現了解決問題的答案。
二、服裝專業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統計分析對儋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008~2011級部分服裝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6份,回收34份。這36位畢業生都在服裝行業內發展,對口率達到100%。其他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一)我校畢業生在服裝行業內的崗位分析
如圖1所示,我校畢業生在基層技能部門的崗位人數多,其他崗位的人數少,但是學生就業崗位層次有變化。5.88%的學生在設計助理崗位,5.88%的學生在教師崗位,8.82%的學生在生產管理崗位,2.94%的學生是版師助理,2.94%的學生是樣衣師,73.5%的學生是流水線技術工人。一般地,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工種不多,大部分在流水線當車位,不受社會重視。而我校服裝畢業生不單從事流水線工作,也能從事較復雜、較高層次的工作崗位。
(二)畢業生是否參加過比賽培訓的統計分析比賽培訓影響就業層次。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參加比賽培訓的畢業生人數只有9人、設計師助理2人、教師2人、生產管理人員2人、版師助理1人、樣衣師1人,數額偏少,但是他們從事能力較高的崗位,如設計師助理、教師等。未參加過培訓的畢業生有25人,在流水線上作業。
(三)就業部門與勞動關系統計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事業單位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5.88%;(www.baimashangsha.com)在外資企業的有19人,占總人數的55.88%;在私營企業的有8人,占總人數的23.53%;在集體事業的人數有5人,占總人數的14.71%。私營企業沒有與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缺乏法律保護,工作不穩定。事業單位、外資企業、集體事業均與畢業生簽訂了就業合同,表明勞動關系和諧,增強了就業的穩定性。
(四)就業指導滿意度
根據表1可知,34人中有3人認為沒有接受過學校的就業指導,有31人認同有過,雖然安排了就業指導,但是滿意度不夠高,持一般態度的有28人,占總人數的82.35%;持非常滿意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5.88%;比較滿意的有1人,占總人數的2.94%。由此反映出,我校就業指導工作做得不夠完善,沒有取得大多數學生的認可。就業指導工作不完善,直接影響就業質量。
(五)崗位滿意度統計比較分析
通過數據統計顯示,參加過比賽培訓的畢業生在就業崗位滿意度上表現為非常滿意的占44.44%,比較滿意的占55.56%;未參加比賽培訓的畢業生比較滿意的只有12%,認為一般的占64%,還有20%的為不滿意、4%的為非常不滿意。由此可以看出參加培訓的畢業生認為找到的工作崗位滿足了其需求。
三、調研結果分析
(一)比賽培訓對學生就業的重要性
在問卷調查以及各種方式的采訪中發現一個明顯問題,凡是覺得在學校學到很多東西,在工作中又能較好運用的畢業生,都是之前參加過技能培訓的學生,他們反映比賽幾個月所學到的東西比兩年所學的東西還要多,他們有目標、肯吃苦,對服裝行業充滿期望。不難看出,培訓對畢業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影響就業質量的關鍵因素。
(二)就業指導的不完善
學校執行的就業指導,沒有取得較好效果,多數學生的態度一般,反映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需要改革和完善,才能發揮其作用,服務于學生。許多學生因實習轉換空間,地域、生活習慣不適應,導致學生對企業、對學校都有抱怨。
四、提升就業質量的優化策略
(一)依托技能比賽項目培訓,探索小班授課制,提升就業層次,提高就業穩定性
通過總結畢業生的反饋信息,參加過培訓的學生就業質量明顯高于未參加培訓的學生。那些留校當助教、當服裝設計助理、當樣衣師、做版師助理的學生都曾參加過比賽培訓,他們實現了就業崗位由單一的車工向多種崗位的轉變,符合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并且他們一直在服裝行業發展,穩定性高,是就業質量提升的表現。
培訓小組是小班授課的探索。小班授課與傳統的班級授課不同,人數規模小,專業教師由三位組成,專業方向一致,小組培訓的主管教師相當于班主任,沒有課時限制,培訓時間長,每天(9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以任務驅動模式進行艱苦訓練。培訓的內容與正常上課的內容不同,信息量大、技術能力要求高,需要接受鏈接緊密的專業培訓。比如,工藝類是手工打板、電腦打版、工藝制作三門模塊化課程鏈接。這樣模式培養出的學生技術能力強、吃苦耐勞、綜合素質高、崗位方向明確。在訪問中,有位學生說:“因為技術在手了,舍不得扔掉,一直堅持下來。”這說明,通過培訓小組培養的學生肯吃苦,技術實力強,能勝任較高技能的職位,增強了就業的穩定性。
5.88%的學生做設計助理,5.88%的學生當助教,8.82%的學生在企業當管理人員,2.94%的學生做版師助理。他們都接受過小班培訓,數據小、力量微弱,但我們在關注、在探索,會讓星星之火燎原。我們的學生不是只會做流水線工人,他們也能勝任更有挑戰性的工作,發揮他們的特長,實現就業崗位的多樣化,提升就業層次。
(二)完善就業指導,為學生的就業保駕護航完善就業指導,除了完善其管理制度,還需要開展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效果。
1.細化就業指導。依據崗位細分、細化就業指導,服務于不同崗位的學生。以往的實習指導,主要是縫紉技術的指導,而設計助理崗位實習的學生工作環境復雜,人際交往也變得很重要,作為一名設計助理,既要懂技術,也要懂推銷自己,而長期的技能強化,忽略了這方面的發展,因此,實習前,細化的就業指導是有效的補充。
2.就業指導分期進行,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模式。就業指導分三期進行,前期是教學課堂,中期是實習期,后期是就業。前期,在課堂中學就業指導,多數學生不會重視它,效果不明顯。中期,學校就業科主管實習的教師,在學生實習一段時期后,前往工廠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在工資待遇、生活條件等方面與廠商進行協調,保障學生實習的穩定。后期,學生自主就業,學校保持聯系跟蹤學生的就業狀況。
3.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在學校,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首先,社會因分工不同,每個人是平等的,這個思想觀念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靠自己雙手掙錢非常了不起。德國專家提勒教授說過,在他們的國家,畢業生能找份工作養活自己,就會覺得很幸福。其次,擺正工作態度。如何看待工作,很大程度上將會影響就業者的個人幸福感。讓學生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奮斗,在工作中享受樂趣。在工作中實現的,不只有報酬帶來的喜悅,還有對工作環境、發展前途的滿意和幸福。
職校競爭越來越激烈,一個中職學校要想長久發展,教育服務需要做到位。不斷優化我們的服務,做好其他學校都做的,做好其他學校沒有做的,做暖學生心窩的事業。只有學生的就業質量提升了,才能贏取“民心”,獲得社會的認可,才會讓學校生源不斷,立于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報告稱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超大學生[N].京華時報,2013-02-28.
[2]宋小帆。中職生就業質量現狀_問題及對策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3.
[3]謝革新。社會階層差異背景下中職教育課程改革的建議[J].教育與職業,2008,(2 )。
[4]趙立軍,劉永芳。從心理學角度看工作幸福指數[J].學術論壇,2009,(12)。
【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研究】相關文章:
中職學校就業現狀與教育措施研究08-25
如何提升中職院校招生就業工作成效08-16
中職項目教學中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策略研究08-18
基于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的研究08-26
質量提升個人總結01-13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就業前景08-20
中職學生行為方式研究08-18
教學質量提升計劃12-20
質量提升工作總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