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現狀和策略研究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現狀和策略研究
韓翠萍
(山西大同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摘要:自上世紀90年代起,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始出現并逐漸成為農村地區的一種主要辦學方式。運用觀察、訪談、調查等方法,結合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整合政府職能部門、學校方面、家庭方面,通過分析原因總結出一些切實促進農村寄宿制小學發展的方案,共同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小學
寄宿生即為全日制學校規定的住在學校宿舍里的學生。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寄宿生數1080.78萬人,所占比例為10.89%。由于受行政政策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農村寄宿制小學仍將長期存在,對農村寄宿制小學和學生的研究非常有意義且非常緊迫。
一、研究設計及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調查對象為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趙家溝小學。該校為典型的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有3~6四個年級,共272名學生,7個教學班,教師有21名,其中寄宿的學生有197名。學校教學樓為一棟四層教學樓,一二三層是教學專用,四層為9間寄宿生宿舍,并非專業宿舍,而是教室改建的。一個宿舍有24名同學,配備2名生活老師,其中1名是專職生活老師,1名是兼職。學校有一所師生食堂,同時可容納150人就餐。
2.研究方法。觀察法,初期通過觀察,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實時實地獲取小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動態;訪談法。主要通過與學生和老師交流等,了解學生們在寄宿學習過程中主要出現的心理問題和學校的各項制度;調查法。在調查期間進行駐校研究,調查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區別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得知寄宿生的比例占到了72.42%,其中,男生寄宿的人數為114人,占到了寄宿生的57.86%;相比低年級(三、四年級)而言,高年級(五、六年級)的寄宿生人數為118,占到寄宿生的59.90%。
1.農村寄宿制小學寄宿生孤獨感比例較高。在關于情感方面的調查中,主要側重對孤獨感的研究。根據問卷得出結果:①寄宿生孤獨感比例高于非寄宿生。感到孤獨的寄宿生占到66.0%,非寄宿生為1.67%。在訪談中,寄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低于非寄宿制學生,寄宿學生鮮有主動提到家庭和父母,主要是談論一些在學校和宿舍發生的事。②在寄宿生中,女生的孤獨感明顯強于男生,比例為91.57%。男生由于天性活潑好動、外向,在學校寄宿過程中能夠很快的適應學校的生活;而女生在這方面有所欠缺,經常想家和想父母,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太愛和別人交流。③在寄宿生中,高年級孤獨感低于低年級,高年級為22.88%,低年級為50.56%。在經過一至兩年的寄宿生活后,高年級學生有了自己貼心朋友,同時和老師保持較好的關系,所以他們的孤獨感較低;然而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對這所學校還不是很了解,加上和原來的朋友、伙伴分開,所以他們的孤獨感較為強烈。另外,家長對孩子缺少主動聯系,對孩子的生活和內心了解不夠全面,忽視內心的情感變化和需求。同時,教師只關注寄宿生的成績,很少對同學的內心進行深入的了解,造成學生的各種煩躁和厭惡心理。
2.農村寄宿制小學寄宿生的課余生活管理模式單一。①農村寄宿制小學課余生活管理模式單一。課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由學校組織的課余活動主要是體育活動,占到84%,還進行哪些課余活動的答案有以下幾種:同學一起玩65%;看課外書58%;做作業63%;看電視16%。可見,寄宿生的課余活動除了一起玩耍,就是學習,很少有其他形式的業余活動。農村寄宿小學生,年齡偏低,離開父母和親人集中在校園中進行學習和生活,但是放學之后,學校單一枯燥的情況就會凸現出來。②缺乏具有主題性的課外活動。一般小學放學時間是下午4:30左右,在到熄燈睡覺將近5個小時的時間里,寄宿生除了做作業之外就沒有其他集體活動。雖然學校有自己的圖書室,但是書籍少,圖書室開放時間短,每天僅為2個小時,書有很多破損,種類也不是很齊全,不能很好的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
3.農村寄宿制小學的校園安全隱患偏高。教育部發布的2006年全國中小學安全報告中顯示:72.23%的安全事故發生在農村,小學、中學、高中事故發生比為4.5∶3.6∶1,25%的安全事故發生在校園內部和在去校園的路上。這所學校上下學時間相對集中,多個年級同時下學,樓道內沒有明顯的安全標識。除此之外,詢問一些同學基本的消防常識,只有36%的學生可以清楚的說出發生火災后正確的逃生方法;學校沒有固定的校車,食品質量安全和飲食衛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同時還存在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低年級的同學的情況。
三、調查原因分析
1.基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寄宿生孤獨感比例偏高的原因分析。①家庭方面,一些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的老人撫養,還有一些父母離異,由單親撫養,這些都對孩子的情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同學在學校可能受到其他同學的歧視和欺侮,可能會變得自閉和自卑,不愿意和別人交流和交往,沒有真正的朋友。②學校方面,教師力量薄弱,會加劇學生的孤獨感。四年級學生小A的例子很典型。他父母外出打工,將他安排到這所寄宿制小學,只有放假的時候才能回爺爺家。他的成績屬于中下等水平,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很難得到老師的夸獎和關心。久而久之,他變得性格孤僻,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也對老師敬而遠之。這充分表明學校和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對寄宿制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減少孤獨感的至關重要的作用。2.基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寄宿生的課余生活管理模式單一的原因分析。①硬件設施不足,校方用于學生課余活動的資源較少。農村寄宿制小學相比城市普通小學,在基礎硬件設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豐富多彩的、富有創造性和開發性的器材都沒有配備;財政對農村寄宿小學的投入比較少,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農村寄宿制小學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生活活動。②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觀念有待提高。他們大部分只注重基礎課程的教學,不注重課余生活時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而且個別負責人和教師害怕學生出事,杜絕了大部分的課外生活活動。③主題性活動的缺乏。學校主題性活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擴大學生知識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而寄宿制學校卻忽視了這一環節。
3.基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的校園安全隱患偏高原因分析。①校園安全意識薄弱。校園安全制度簡單,缺乏實際的操縱性,沒有顯眼的安全標志。校園安全問題只是紙上談兵,擺設而已,投入力量不足。交管部門和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門應當和學校聯起手來,共同保衛學校學生的安全。②學校和家長交流不充分。僅僅把安全教育推在學校這一方面,家庭教育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校應當定期進行家訪,和孩子的家長多溝通,將孩子在學校的基本情況向家長反映,共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家長也應該將安全常識灌輸給孩子,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四、結論與建議
1.建立標準化的校園建設流程,加強校園基本設施的建設。①建立農村寄宿制的建設標準。充分考察當地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學齡兒童數量等方面的情況,科學整體規劃,制定出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建設標準,建設輻射面廣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加大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讓同學有安全、方便的課外活動場所。加快校園圖書館的建設,擴大課外書的種類和數量,同時營建一個安靜的環境供學生閱讀。②提高學校教學人員和生活老師的配備比例。與非寄宿制小學相比,寄宿制小學的教師擔負著學生的大部分學習和生活責任,然而其配備比重卻很少。在長時間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精力不能均勻的分配到每個同學的身上,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要加強教職人員的配備比重。
2.加強校園安全管理,保障校園安全。①學校要加強校園安全規章制度的建設。各級領導和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安全責任;建立有關安全問題的各項應急機制,防患于未然;建立嚴格的衛生安全管理制度,預防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②規范校車管理和交通安全。消除寄宿生在交通工具上的安全隱患,嚴查校車超載、黑車問題。建議在校門口設立警亭,一方面可以起到震懾作用,另一方面對校園安全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①校方和教師要改變現有教育觀念,合理利用可用資源。學校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增加課外活動。比如學習糧食的生長,同學們可以依據自身的條件,統一下到田間地頭,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這樣也有助于陶冶同學們的情操。②加大課余活動設施建設,合理的分配學習和課余活動時間。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創造課外活動基本條件的同時可以分年級、分時段進行課外活動,這樣既能減少因為設施缺乏帶來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校方進行安全防護。③組織豐富多樣的集體性活動。比如踢毽子、跳繩、拔河、運動會等,形式比較簡單,組織起來也好把控,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同時也加強同學之間的友誼。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獨立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孩子的多方面的發展。
希望本次調查能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發展有所幫助,也希望能引起學校和社會對此問題的重視。只有切實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才能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胡伶,萬恒。農村寄宿制學生社會情感學習能力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2,(9 ):9,87-91.
[2]韓翠萍,王秀清。農村地區女童失學教育現狀的調查及分析———以山西省天鎮縣趙家溝鄉小學為例[J]. 教學與管理2013,(6 ):78-80.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現狀和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自主學習策略研究08-17
重慶物理新課改現狀與策略研究08-18
研究閱讀試題的現狀與改進命題策略08-18
農村小學科技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08-25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鄉土文化”的策略研究08-24
溫州農村團建特征分析與策略研究08-12
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與策略研究08-07
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與策略研究08-18
淺談農村中學體育的現狀與研究對策08-12
廊坊農村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研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