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

    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

    時間:2022-08-05 06:53:33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

      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

    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

      王永飛,嚴運樓,黃中子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201620)

      摘要:全學分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全學分制改革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方法、制度、資源、機制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全學分制改革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實現由非個性化教育到個性化教育的轉變;由顯性教育方法到顯性與隱性教育方法并用的轉變;由任務管理到任務管理與目標管理并重的轉變;由資源分散到資源整合全員育人的轉變;由班級管理到班級管理與園區服務相結合的轉變。

      關鍵詞:全學分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轉變

      一、全學分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學分制是區別于學年制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其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順應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對人才要求多樣化需求的產物。[1]伴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學分制最早萌生于德國大學改革運動中,其萌芽狀態表現為以選課自由為核心的選修制。隨著選修制的發展,學分制于19世紀的美國最終誕生并得到充足發展,并逐步確立以下特征:“學習活動的自主性,學績考核的精確性,學習時限的靈活性,培養過程的指導性。”[2]學分制在我國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初期北大實行的“選科制”,而后發展成學年學分制、績點學分制以及完全學分制等多種形式。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與選課制相結合的全學分制,因其獨特優勢備受我國高校青睞,并逐漸成為現代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改革實踐表明,實施全學分制改革,是高等教育遵循“以生為本”教育服務理念,促使高等教育更加適應大學生的多元發展需求的內在要求,也是高校回應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多樣化需求的必然選擇,更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全學分制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有利于結合學生興趣,因材施教的、個性化的培養人才,有利于實現教學資源整合共享和育人質量的提升。

      二、全學分制改革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實施全學分制改革對高校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很大影響,突出表現為:“學生發展的個性化對學生素質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學習自主化對學生學習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需求多樣化對學校的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生活分散化對學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等。”[3]概言之,實施全學分制改革對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學分制改革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轉變。理論是改革實踐的先導,改革實踐是理論的活水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轉變是實施全學分制改革實踐的內在要求。首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需求要求高校育人工作理念轉變。完全學分制下的教育是滿足學生需求多樣化的教育,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4]新時期學生的發展需求,要求學生工作理念由整齊劃一、千人一面的標準化教育模式向多樣化、復合型的個性化教育模式轉變,而這種轉變首先要從轉變理念開始。其次,選課制要求高校育人工作理念的轉變。全學分制以選課制為主要特征,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課程、專業、學習進程、學習地點、學習方式等。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在加強教育、管理和服務相結合的同時,更應強化服務學生的意識和理念,重點要從對學生的統一教育管理轉為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咨詢指導和教育服務。

      2.全學分制改革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伴隨著全學分制改革,傳統行政班級的功能弱化,這對高校德育工作模式提出新挑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或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學分制改革初期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有“易引起學生價值觀發生變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心理狀況難以把握,黨組織、團組織建設困難加大等問題。”[4]學生發展的個性化和需求的多樣化,要求德育工作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鮮活的方式出現,且方法不能是單一的,而是豐富多樣的。學習的自主性和生活的分散化則要求高校德育載體的創新。開拓園區德育平臺和新媒體個性化德育平臺,是提升德育工作實效的有效途徑。

      3.全學分制改革要求高校學生管理育人制度的改革。傳統的學生管理育人制度多表現為,學校學生工作部門制定量化考核指標,對二級學院以任務管理考核的方式進行。而為有效避免全學分制帶來的學生“唯學分論”的功利化傾向,實施全學分制的高校通常會配套開展學生思想政治綜合素質測評。而傳統意義上“被動接受任務、完成任務”的學生管理育人制度顯然已無法適應全學分制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測評的現實需求,因此亟待制度革新。

      4.全學分制改革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整合。推行全學分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校各個職能部門相互配合、互相協作推進。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整合,集中優勢教育服務資源協同育人,是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轉型的必然趨勢。

      5.全學分制改革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重塑。實行以選課制為基礎的全學分制以后,學生專業變動頻繁,統一、集中的時間減少,生活分散化趨勢明顯。在學生中出現了以專業班級為依托的注冊性群體、以選課為載體的學習性群體、以居住區域為活動范圍的生活性群體、以共同的愛好形成的興趣性群體,以及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虛擬群體等。學生學習、生活、交往方式的悄然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問題直指教育機制的創新與重塑。

      三、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

      1.轉變理念:由非個性化教育到個性化教育的轉變。一是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服務理念。以學生為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興趣愛好,遵循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以及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5] 二是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和教學、管理、服務。實施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探索輔導員與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內的全程導師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全面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2.創新方法:由顯性教育方法轉向顯性與隱性教育方法并用。顯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目標和對象均是“暴露”的,其教育形式是正面的、直接的。隱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是不直接顯露的、是隱藏的,教育形式是側面的、間接的、滲透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愿接受的教育模式。[6]全學分制改革帶來高校學生發展個性化、學習自主化、需求多樣化和生活分散化的新情況,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方式的創新。一方面,既要強化傳統思想政治顯性教育方法的功能,如要進一步加強和鞏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堂教學和主題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結合改革新形勢下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方式的變化和興趣取向,充分利用網絡、合作教育、社團文化活動等隱形教育方法開展學生德育工作。

      3.改革制度:由任務管理轉向任務管理與目標管理并重。考核是個指揮棒。全面推進全學分制改革還需要改革高校德育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全學分制以目標管理為特征,為順應全學分制改革的趨勢,高校德育工作制度應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實現由任務性管理到目標管理的轉變。高校德育工作是固本培基的長久工程,不能完全用量化考核、布置任務的方法予以實現和評價。需要逐步摒棄單一的任務管理制度,實現以基于學生工作任務量化管理考核和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目標管理競爭考核相結合制度的轉變。二是要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德育工作活力,健全二級學院教育服務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實現二級學院由任務客體到目標主體的轉變。充分調動二級學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革新一線學生工作育人制度模式。

      4.整合資源:由資源分散到資源整合全員育人。整合校內外德育資源,依托學校辦學特色及優勢地域文化資源進行協同創新、合力育人,是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下德育工作模式革新的現實要求。全學分制改革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實現由資源分散到資源整合全員育人的轉變。具體而言,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史、校友、校企等德育文化資源,在全校層面成立學生工作委員會,為學生工作資源的整合提供頂層設計和決策支持。同時,學院層面可探索設立社區學院,為生活園區思想文化建設提供實踐支持和運行保障。5.重塑機制:由班級管理轉向班級管理與園區服務相結合。全學分制改革下傳統學生工作的實體抓手和重心應由班級管理轉向班級管理與園區服務相結合,并突出強調園區育人功能的發揮。重塑高校德育工作機制,是高校綜合教育改革下德育生活化的現實要求。在強化原有“輔導員—學生會—班干部”的班級管理模式功能的同時,也應加強園區服務育人功能。具體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園區文化活動、社團指導活動、設立園區黨校、全程導師答疑室等方式,扎根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3]

      參考文獻:

      [1]韓慧,趙國浩。高校學分制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S高校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 ):3.

      [2]王李婕。學分制的發展歷程及其對我國高校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3,(22):23.

      [3]費英勤,李向晟。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 ):87-89.

      [4]趙艷紅,鮑曉艷,斯日古楞,李金泉。完全學分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探究[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57-58.

      [5]張曉云,李旭東,熊書銀。基于學分制的高校學生管理問題與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148.

      [6]譚一笑,方幼麗。高校思想政治隱性教育的情境創設[J].西北醫學教育,2007,(6 ):26.

    【全學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相關文章: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角色的轉變08-22

    文化啟蒙:對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08-11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08-08

    當代體育教學思想影響下體育教學模式轉變研究08-23

    轉變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08-20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08-17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08-09

    探索新形勢下的家長會模式改革08-17

    合班模式下的數學先開課程教學改革09-05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與意義08-1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网站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中文字幕丝袜熟女系列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一区不卡 | 色综合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