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以導演視角開展《老年護理》微課制作
淺談以導演視角開展《老年護理》微課制作
唐萍,蔣爭艷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近幾年,教育界的一股“微課熱”火到了大江南北,出現了很多關于微課的作品,但是能夠將微課真正融入到學生和教師學習與生活中的作品少之又少。一部好的微課作品就如同一部微電影一樣,導演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則是微課的導演,必須要有導演的視角,而且既要會導,也要會演。本文就針對如何制作微課作品進行探討,力求能以導演的視角制作出大產量、高質量的微課作品。
關鍵詞:導演視角;老年護理;微課制作
作者簡介:唐萍(1984-),女(漢族),湖南永州人,現于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任教,講師,碩士研究生。
微課就是針對某個短小精悍的知識點,在主講教師的合理編排與設計下,借助現代流媒體技術形成一個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有可觀賞性的小視頻和相關輔助材料,并借助網絡技術將其應用到教學中,達到讓學習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的目的。實踐證明,微課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形式,也是移動學習時代的標志,能夠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碎片化和按需學習的需求。
一、微課的特點
1.教學時間短,內容少。一個微課教學視頻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為宜,最好是5~8分鐘,因為這比較符合人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尤其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他們比較喜歡速戰速決的學習戰術,學習耐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微課”的時間一定要把握好,否則內容再精彩都會因視力疲勞而看不下去。因此,與傳統的45分鐘一節課的教學課例相比,“微課”就是傳統課堂的“一個片段”或“微課例”。微課的內容之少,少在學生能啃得下且消化得了。這一點不同于傳統課堂,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內容雖然很豐富,可一堂課下來,能真正讓學生記憶深刻的就一兩個知識點。所以“微課”的內容盡量“小(微)而精”,建議圍繞某個具體的點,而不是抽象、寬泛的面。
2.教學效果好。一部好的微課除了要具備時間短、內容少的基本特點以外,還應該精彩、強悍,也就是能給人沖擊力。因此,微課作品的選題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老年護理這一課程中,概述部分的內容是不適合做微課題材的,其理論性太強;老年人日常生活護理的內容中,老年人梳洗護理也是不適合做微課題材的,其雖然有可操作性,但過于簡單,沒有“悍”的效果。而老年人進餐護理與老年人排泄護理比較適合進行微課教學,其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明確,做成微課內容短小、效果精悍,設計合理的話能成為較好的微課作品。
3.資源容量較小。從一個微課的容量大小上來說,幾十兆左右的“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是比較好的,既方便教師的上傳和轉發,也便于學習者的在線觀看、轉載或下載,而且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總之,“微課”具有鮮明的移動學習時代的特色,它是網絡時代發展的新生教學資源,既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以傳承和發展,又克服了傳統教學資源單一、形式守舊、設計呆板的缺陷。胡鐵生總結微課有4個主要特點: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易于擴充。
二、微課對老年護理教學的意義
1.在新課講授上的作用。老年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以居家護理為重心,突出老年日常生活的護理,內容深入淺出,簡潔明了,大部分知識點都適合進行微課教學。在講授新課前,先讓學生學習微課,將主要知識點串聯起來,對新課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1)新課導入。開頭是一堂課的重要前奏,教師利用一段精彩的微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起學習興趣,為參與整堂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知識理解。每一章節的重點或難點用微課的形式呈現,學生喜聞樂見、充滿興趣,一邊觀看微課一邊討論,能增加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加強記憶。
(3)練習鞏固。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并制作好微課,用于鞏固本節知識。
(4)拓展延伸。老年護理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情感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關愛老年人。這一情感目標的實現除了教師課堂上言傳身教以外,更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課前課后觀看情感教育微視頻。教師精心組織一系列情感豐富,以老年人群為主要題材的短片,啟發學生思考,激發關愛之情,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情操。
2.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作用。在這個移動學習的時代,大規模的泛在學習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幅度提升。通過學習微課,學生完全有能力掌握老年護理課程的大部分學習內容,從而大大減少教師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精力,一方面將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共同探究學習能力。
(1)易學易記。微課短小精悍,一個點、一個面,都是有針對性的設計,著重圍繞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沒有多余的語言,是學生自學的“好幫手”。
(2)移動學習,隨心所欲。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還是通學生和休假生的“補習老師”。
(3)個性化學習。學生可以自由調節視頻的播放速度,也可以重復地播放重點部分或遺漏部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也使那些平時反應慢又羞于發問的學生能夠從容應對自己的缺點,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較好地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
3.微課對教師的作用。
(1)微課的制作過程就是教師備課研究的過程,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用典型案例,像導演一樣組織素材,拍攝腳本,發掘和培養“演員”或是自導自演,這一過程中教師既收集了現有的資源,又整合生成了新的教學資源;既解決了學生學習的問題,又促進了自身業務素質的提升。
(2)利用移動設備或互聯網傳播微課,為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搭建了一個更廣大的平臺。
(3)通過微課交流、分享和共建,為教學資源庫增加了新鮮血液。就像傳統教學比賽一樣,教師利用自己的微課作品參加比賽,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激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微課建設和信息化教學的隊伍中來。
三、微課的制作技巧
教師作為一部微課的“總導演”,既要會導,又要會演。如何導呢?主要體現在創作思路上;如果演,就看拍攝手段和后期制作了。下面就以導演的視角來談談微課的制作技巧。
1.微課的選題技巧。選題是制作微課的第一步,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做微課教學的。
(1)選題一定要小。只針對一個具體的知識點或技能點,不要面面俱到。比如老年人排泄護理這個內容,選題就太大,用一個5~10分鐘的微課是講不清楚的。我們可以把它分成老年人便秘的護理、老年人腹瀉的護理等若干個小知識點來做。
(2)選題不能太專業,受眾面小。因為微課的學習對象是學生或業外人士,對于太過專業的知識不利于初學者掌握。如老化理論和老年人家具的選擇兩個內容,后者更適合做微課教學,它的受眾面大,能夠引起更廣泛的共鳴。
2.教師的“導演”地位。
(1)腳本一定要詳細。微課的制作最好是通過團隊來完成,這樣創造出來的作品才豐富多彩。作為主講教師,即微課的總導演和主演,必須先寫出詳細的“劇本”,畫面是什么內容,哪些需要特寫,每個角色對應什么臺詞都要設定好。腳本必須具有可操作性。
(2)合理選擇錄制工具。簡單的微課一般可以自己完成錄制,通常可以選擇的工具有Camtasia Studio6.0錄屏軟件、微講臺、錄屏大師、ipad或是手機等等,這些軟件有的自帶編輯工具,可以直接剪輯、生成視頻。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技術水平合理選擇錄制工具。
(3)教師的出鏡要自然。教師要演得好,就得把握好自己的銀幕形象。張一春教授在總結微課特征時指出,主講教師可以出鏡也可以不出鏡,若有出鏡鏡頭,教師的教態一定是自然而端莊的,語言要嚴肅而有親和力,動作不宜太多,以免顯得矯揉造作。教師的銀幕形象建議在娛樂主播和新聞主播之間的狀態最為得體。
3.后期制作。一個視頻的拍攝縱使能一氣呵成,也應該要做后期處理。因為要想達到一定的視聽效果,取悅于學習者,后期是必不可少的。如鏡頭正、側面的交替出現,避免畫面死板;全程字幕制作以適應現代人對視頻的觀看習慣;圖像、音頻的處理,全片圖像同步性能穩定,不能出現失步現象,圖像不能抖動跳躍,色彩無突變,編輯點處圖像穩定。音頻信噪比設定,聲音和畫面要求同步,無交流聲或其他雜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飽滿、圓潤,無失真、噪聲雜音干擾、音量忽大忽小現象;解說聲與現場聲無明顯比例失調,解說聲與背景音樂無明顯比例失調。
微課的制作如同一部微電影的拍攝,“收視率”的高低既取決于導演的水平,也依賴于作品本身的質量。要想制作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微課,教師就得從導演的視角出發,既要會導,也要會演。大規模的在線學習已成為教育界的時代主題,教育工作者必須盡快生產出大規模的、高質量的微課,以適應現階段及未來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國“微課”大賽參評項目及相關要求[DB/OL].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3]高潔。校長培訓模式研究的內容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0,(04)。
[4]韓麗珍。我國知識可視化研究的內容分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03)。
【淺談以導演視角開展《老年護理》微課制作】相關文章:
淺談高三化學復習課的開展08-25
淺談在農村小學如何開展電腦制作活動08-07
學習微課制作的心得08-18
微課制作培訓心得09-04
微課制作及應用的幾點思考08-18
學習《微課制作說明》——心得07-26
微課制作學習心得07-15
微課設計與制作培訓心得11-30
淺談如何開展新課標下的中學美術欣賞課08-18
微課制作培訓心得1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