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挖掘積極情感因素促進師生良好互動
挖掘積極情感因素促進師生良好互動
陳嫻嫻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莆田分校,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隨著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運用心理語言學相關理論,分析情感因素對開放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影響,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借助積極情感因素促進英語課堂師生良好互動的策略。
關鍵詞:情感因素;借助;師生互動
作者簡介:陳嫻嫻(1982-),女,本科,福建莆田人,福建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福建廣播電視大學莆田分校英語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心理語言學家在關注語言社會交際能力的同時,側重人類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國際著名應用語言學家Peter Skehan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是在有意的語言交際過程中完成的,而交際涉及的事件或內容都伴隨著某種情感的因素,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和情感型的師生互動。可見,情感因素對第二語言習得影響很大。下面,本人結合開放英語教學實踐,淺析情感因素對開放英語教學的消極影響,提出促進英語課堂師生間良好互動的策略。
一、影響開放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消極情感因素當前,影響開放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學習信心不足。從心理語言學角度上看,焦慮、害怕、緊張、沮喪、厭惡等消極情感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發揮。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克服消極的情感因素至關重要。作為開放英語教師,所面對的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他們對自己所表現的能力和影響力有自我的判斷體系。倘若教師在課堂上不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忽視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教學方式單一,方法枯燥無味。毫無疑問,學生的情感和認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英語教學的效果。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自我價值的判斷也會越來越消極,自信的極度缺乏必然影響學習態度,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2.學習動力不強。外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和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開放教育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大致可分為綜合型(為了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個人前途型(為了今后更好地找到工作)、履行義務型(拿到畢業證書,對得起所交學費,或為了報答親友)和模糊不清型(沒有明確的英語學習目的)等四大類。由于學習動機呈多樣化,其學習壓力和動力也不同,不少學生抱著“混”或“熬”的心態,在英語課上表現出抑制、害怕、厭惡等消極情緒,有的甚至排斥英語課。倘若教師熟視無睹,不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達不到教學的要求。
3.學習策略不佳。英國語言學家Rod Ellis(1994)指出,學習策略是由與整個語言習得和語言使用過程中某個具體階段相關的心理和行為活動組成的,既包括進行第二語言學習時所采用的整體性的學習策略,也包括針對具體任務的方法、技巧和手段。然而,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已把學生引入學習的誤區和盲區,不少開放教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傳授,被動地應付多種考試,加上“急功近利”和“混文憑”等心態,導致主動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者不多。為此,盡快培養學生運用可行的學習策略,建立自信和努力學習的積極信念是開放英語教師工作的重要一環。
二、挖掘積極的情感橋梁,促進英語課堂師生間的良好互動
(一)提高教學技巧
教學實踐證明:掌握了教學技巧,就等于取得了課堂互動的鑰匙。為此,教師要不斷探究互動方式的創新,努力實現教學技巧與學生學習策略的完美結合。
一是要化“死”為“活”。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提出:“外語學習成功的標準不應是學生能背多少教過的句子、詞組和生詞,或知道多少語法規則,而是他們能用所學到的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多少。”這一番話精辟地道出外語教學的目標。認知論教學法主張:要幫助學習者把新語言材料和他們本人的生活與經驗聯系起來,選擇最合適的真實的情景進行教學,反對那種只要機械的反應的情景。開放英語教材內容實用,趣味性強,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課本中的語言自然滲透到交際活動中,擺脫機械性重復訓練,以課外生活為引例,幫助學生消化課內知識,掌握規律,遷移能力,達到英語學習“生活化”。
二是要化“難”為“易”。在開放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應局限于提供任務和促進學生之間的言語互動,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發展更恰當的學習策略,使英語學習化“難”為“易”。為此,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引導學生從夯實英語基礎知識做起;要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及時發現并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掃清“攔路虎”。尤其是面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多用啟發式,多給些問題,一步一步幫助學生走向成功。同時,要允許學生犯語言錯誤,讓學生把話說完,然后給予更正,以避免打斷學生的思路,使其喪失學習信心。
三要化“苦”為“樂”。心理學與外語學習的關系尤為密切:根據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規律,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措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樂學”的目的;根據情感、意志過程的規律,教師應有意識地調動學生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素,推動學生進入“樂學”的境界。為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樂趣的引誘,在教法的多樣、知識的實用、內容的趣味、氛圍的熱烈上多下功夫。如結合教材《開放英語2》,設計“周末健身”、“籌劃出差”、“餐館開業”等情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演示課文情境,或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實際訓練。這樣,學生樂于參與,互動效果好,不僅學得活,也記得牢。
(二)激發學習動機
課堂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統一體,只有教師的組織意識,而沒有學生的學習動機,無論如何是互動不起來的。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培養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
首先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確熟練掌握和應用英語已成為與國際接軌的必備,也是當代青年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謀求更大發展的前提之一。其次要因材施教。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英語基礎等做到心中有數,并采取相應的教法。如對學習好的學生應鼓勵主動探究,不斷進取;對學習中等的學生應該鼓勵和敦促兼而有之;對于學習差的學生要耐心引導,在課堂上創設機會讓他們回答不太難問題,幫助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第三要活躍互動氛圍。在語言方面,用“Yes”、“I see”、“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詞語向學生表示積極傾聽和接納的態度;用“Go on,please”、“Your meaningis…”、“Don´t be nervous”等片語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在非語言方面,教師應充分利用形體語言,通過和藹鼓勵的眼神、微笑點頭的表情等,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強烈愿望。
(三)培養學習策略
就語言學習而言,“教”與“學”實際上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教”的結果最終得由“學”來體現,抓住了“學”,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視了“學”,就是明確了英語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策略的引入及整合。
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掌握英語學習策略的前提條件,如:(1)制訂計劃。指導學生制定一個“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的長遠目標,并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每一個單元認知小目標,使之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2)課前自學。培養學生課前查詞典、記例句、找漂亮的句型、對句子進行詮解、找出課文中的難點等,以減少聽課的盲目性。(3)專心上課。盡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當堂消化,掌握重要內容,逐步降低學習焦慮感。(4)勤記筆記。引導學生用關鍵詞和線索性語句,提綱挈領地記錄重點、難點、疑點和新觀點。(5)反復練習。要求學生主動爭取訓練機會反復練習,達到加深理解、鞏固、積累知識的目的。
二要培養語言運用的能力。語言只有在交際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要提高開放英語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務必要處理好以下關系:一是要擺正“精講”與“多練”的關系。要在老師的精講基礎下通過學練結合、考練結合、練用結合,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二要處理好“用法”與“運用”的關系。“用法”只是“運用”的必要組成部分,而“運用”才能促使“用法”的掌握。要通過師生互動方式的創新,提高學生語言應用的技巧。三要領會“知”和“行”的關系。知識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著會用。只有通過以語言知識的訓練為手段,不斷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害怕、緊張、沮喪心理,才能實現從“學”到“用”的轉變。
三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Bruner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給予了重新定位:學習者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因此,我們應該把學生當成即將被點燃的蠟燭而不是有待填充的空瓶子。在日常教學中,可放手讓學生設計教學活動,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如:英語對話、單詞聽寫、分組討論、互相評價學習結果等,也可通過課外小組合作學習、網上BBS討論等,努力改變學生為保護自尊而過分抑制自我的消極應對情緒,減少焦慮和不安全感,增強自信心,增進課堂師生良好互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消極接收轉為積極參與。
總之,語言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務必要通過情感交流,給學生提供信息輸入量(Input)和練習機會(Practice opportunities),同時也在學生心中創造一種積極開放、樂于接受所授語言及文化的心態(Receptivity)。增強師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良好互動,我們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小敏。淺談英語教學的情感原則[J].新課程學習(上),2011.
[2]孟冬梅。英語課堂動機激勵教學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挖掘積極情感因素促進師生良好互動】相關文章:
師生互動,怎么動?08-17
師生互動論文08-24
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08-17
師生共建交流互動平臺08-16
語言互動:師生課堂交流的窗口08-15
關于良好師生關系08-09
充分挖掘潛能,促進知能轉換08-17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實踐與研究08-08
構建師生互動共生的精神家園08-17
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師生互動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