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入教學一線做一名合格的教研員
深入教學一線做一名合格的教研員
湖北省孝昌教研室程國強
我是一名從基層教師中走出來的教研員,之前在一所初中擔任了13年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后來調到孝昌縣教研室任小學、中學語文專職教研員。13年的從教經歷,為我從事教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自從進入教研室以來,就感受到了自己理論水平的貧乏。6年來,我潛心鉆研,注重了自己教育理論的學習與研究,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感覺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有大幅提升。但新的問題接踵而來:脫離教學一線后,自己的理論研究缺乏實踐檢驗,有時就像空中樓閣般沒有根基,許多理論就像霧里看花、水中望月般虛無縹緲。
一、主動申請,由“專職”變“兼職”
去年10月底,恰逢孝昌縣第一初級中學劉老師到新加坡學習,我便向組織積極申請,到該校擔任七年級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工作,一月下來,雖“披星而去,戴月而歸”,但日子充實而有滋味,收獲也是滿滿的。清晨,寒露襲人,操場上的露珠晶瑩而剔透,我便帶著孩子們晨跑;中午,燥熱尚存,我又靜靜地守著他們午睡、自習或找學生談心;放學后,我也不顧一天的疲憊,埋頭批改學生的作業或備課,常常有十幾個小腦袋圍著我嘰嘰喳喳,走出學校時常常華燈閃爍。周六、周日到學生家里家訪,和學生及家長談教育和學習,或者約幾個學生來我家“做客”。“彈指一揮間”,一個月的時光如白駒過隙。這一個月的日子,我摸索的許多教學理論得到了親身實踐的檢驗,許多困擾我的謎團也迎刃而解,一些新的理念在我的頭腦中也漸成輪廓。我的教學成績也有目共睹,期中考試我代課的班級語文成績優秀率人數超過了全校四分之一,(全校15個班)合格率達到了90%,是大部分班級的2倍。
二、深入一線,感受教研與教學的角色轉換
古代《禮記》中就有“教學相長”的精辟教育名言。現代教育理論也告訴我們:教學與教研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教而不研,只能成為傳統意義上的教書匠;研而不教,從理論到理論,必然產生“紙上談兵”的空頭設想,一到運用階段必然會漏洞百出,章法全亂。此次深入一線的教學實踐活動,讓我對這一理論有了更深刻的實踐體驗。教學與教研是一對孿生兄弟,既相互聯系又千差萬別。
1.教研是基于教學過程中一般性規律及特殊性規律的探索及研究,而教學則是解決教書育人中實際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在教學行為上,教師的教育行為必須有計劃實施。教師的教育教學遵循了教育規律嗎?教師如何處理教學設計與教學生成的關系?教師的教學如何確保高效性與實效性?教師如何處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等,這些問題必須通過教師的教學研究來逐步完成。教學研究是對教學深層次地探索,是對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它來源于教學又高于教學。(www.baimashangsha.com)但它總結的規律及經驗又必須到教學過程中去論證、去豐富和完善,這項工作既繁瑣又具體,也會因為實施對象個體的差異而產生千差萬別的結果,所以教師教學過程的實踐作用絕不可小覷。
2.教學是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的強制性任務,是教師的法律義務和責任,而教研是教師自覺自愿的行為,教育主管部門充分利用各種激勵措施引導教師積極探索與研究。因此,教學更多的時候是運用行政手段來規范,《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都從不同的側面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予以規范和制約。而教師的教研工作往往成為許多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軟肋”,如何提升上述學校的教育質量、教學效果,教研作用的發揮任務任重而道遠。可喜的是: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把教師的評先晉級、職務提升、績效工資發放與教師的教研成果掛鉤。此舉也大大提高了相關教師教研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三、滿載收獲,體驗教研與教學的珠聯璧合
朱熹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月的教學實踐為我的教研工作引入了源源不斷的“活水”,也為我今后的成長指明了方向。教研教改之潮一浪高過一浪,人民群眾都對教育質量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而學生成長的環境、學生的心理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許多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逐漸被淘汰,甚至成為抑制學生發展的桎梏。“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教學中不注重教學研究的教師必將被時代淘汰,進行純粹的教學研究而不注重親身實踐的教研員也不會受到一線教師的歡迎。只有既注重腳踏實地的教學實踐,又注重對教育規律不斷探究的教師才會由“教書匠”向“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邁進。讓教學與教研完美結合,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讓研究成為一種習慣,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學。一名善于研究的教師既會埋頭思索,更會抬頭看路。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特長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地引導。”教研員也好,一線教師也好,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教育教學規律,用實踐去檢驗和豐富已有的教育理論,教育教學理念才會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具體化。名師就是在不斷總結自己和借鑒他人的成果中成長起來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把這一切成果轉化成了自己的東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魏書生、于漪都是這些人中的典范。一所名校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強大的教研團隊,他們在教學教研不斷磨合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規范的、科學的、適合校情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2.教學與教研的結合要體現個體差異。教育充滿思想,思想凝聚智慧,智慧折射人生。“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這就注定了教學與教研要完美結合。教無定法,但必須有理論作支撐;一樣的理論,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身上運用會出現千差萬別的效果。“斷足適履”的故事雖然可笑,但其許多現實版的悲劇卻在不斷上演。
近幾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電腦綜合癥”凸顯,許多教師耳濡目染后發出了“教育悲觀論”的感嘆。其實,這是一種杞人憂天的表現,是消極主義思想在作祟。教師應該勇于擔當,積極探索和研究應對的方法及策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手段于自己的教學過程之中,興利除弊,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寓教于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這樣的教師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這樣的教育才是人民滿意的教育。
(編輯:楊迪)
【深入教學一線做一名合格的教研員】相關文章: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員工11-06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務員08-18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08-21
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08-16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08-16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08-13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08-13
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學習型領導干部08-15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干部08-15
如何做一名合格“后勤部長”之我見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