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遼寧省盤山縣得勝學校 邢亮
初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和是非觀塑形的關鍵時期。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我們要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素質教育,使其真正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且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21世紀是創新的時代,是創新人才的天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濟發展總要以創新作為第一要務,創新是國家發展的生命力,實施創新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中國教育在新世紀的必然選擇。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教師應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改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記憶和接受,忽視發現和探究,把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的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這種學習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新課程積極倡導的自主學習,就是要打破傳統教學組織的“灌輸”特點,實現“主導”與“主體”關系的平衡,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被普遍接納,并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
2.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更要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探究發現、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社會參與、社區服務等活動構建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以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適應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社會實踐活動以活動為形式,以實踐為根本,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探究,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內容是豐富的,實踐方式是多樣的。
3.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與思想品德課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對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教學進行整合,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錄音、投影、電視、錄相、電子網絡等)引入課堂。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等特點,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步步深入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4.改革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育評價受有限的教育資源、 不合理的教育理念的限制,評價的目的在于把“優秀者”選拔出來,只是用筆和紙測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追求答案的標準性、唯一性,束縛了學生的活躍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揮。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注意發展、變化和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要注意給與學生機會展示他們的才華,展示他們的成績。不要僅憑借單一的期末一次書面考試的成績來評價學生。評價方法可以有多個方面:可以通過平時觀察,對每一個學生寫出描述性評語;對學生的集體實踐活動給予評價;通過與學生的談話給予評價;制作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考試方法倡導靈活多樣,多次機會。考試形式可以有閉卷考試、開卷考試,還可以通過辯論、課題研究、寫小論文、實踐操作等方式進行考試。改革教學評價方式也是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只有改革評價方法,才能與思想品德課的課程改革統一起來,才能達到思想品德課課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才能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貫徹創新意識
1.教師的創新意識——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
在馬克思主義中提到:“動物的生存與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動的存在方式,但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種不斷地創造新的意義和價值的高級生命活動”。為順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人才的目標需求,創新型教師只有具備了強烈的創新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舊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束縛,變革舊的教學模式,創建新的教學方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具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 才能擁有開啟創新性思維大門的希望,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內驅力。
2.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導
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本質上是一種“繼承性”“守成性”教育,嚴重影響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師的創新意識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中體現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在本質上是一種以提高個體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價值和意義為旨歸的特殊的生活實踐過程,是一個學生不斷地超越和提升現有的生存狀態,從而創造一種更為完滿的可能生活的動態生成過程。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這也誠如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所說,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一般有三種層次和水平:一是主動接受,二是自主發現,三是意義創造。其中,自主發現和意義創造層次的學習具有動態生成的特征,有助于學生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深刻感受到課堂教學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達到改善學生生活質量、提升學生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目標。
總之,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只有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只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社會發展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應努力追求創新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達到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18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17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淺談少先隊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淺談數學課堂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17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17
淺談作文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08-17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