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工作的幾點思考
重慶市九龍坡區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中心張世平吳家平
重慶市九龍坡區大力推進中小學校課程體系建設,主要是基于當前中小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原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式與轉變學習方式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學校課程育人的要求,從加強教什么內容的研究與實踐上而提出的新工作。此項工作對于中小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對于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于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九龍坡區教委與教師進修學院,在學習中共中央辦公廳、教育部的相關文件精神基礎上,擬發了全面推進中小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與實施方案,這對于完成此項工作,開展教研科研活動的組織,學校更好地參與實施等,都有重要的引領作用。筆者結合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提高全面推進課程體系建設的理解與認識
全區各中小學校全面推進課程體系建設中的“全面”二字,主要有三層含意:一是各中小學校都要在原課堂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課程育人的科學性、系統性、個性化與校本化,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體系建設中來,否則,在貫徹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上,就是認識不到位,行動跟不上。二是各中小學在課程體系建設上,要全員參與,要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高度重視課程體系建設中的系統性問題,也就是課程體系建設中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的各方面問題,要有系統思考、系統組織,系統解決課程建設問題的總體構想與總體的操作管理意見。三是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圍繞學校的素質教育目標,要一切從素質教育質量提高,素質教育對于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上出發,如現在對于人的素質的科學認識,有核心素質、基礎素質、綜合素質、學科素質、特長素質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由此,課程的劃分也就可以根據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劃分成為不同的課程。再有就是“推進”二字,也有三層含意:一是推進是一個行政推動、教研帶動、學校行動的整體活動過程,是“教研、科研、培訓、信息、評價”五架馬車齊驅動,“課程、課堂、課題”三課統整,課程資源優化的過程。二是推進就是深化,要深化“品質課堂”建設,要深化基礎教育的質量評價改革,要深化教師的素質教育,要深化學校的管理改革,要加快依法治校與依法治教等等。三是推進就是行動研究、實踐研究,推進是一個不斷地修改與完善的過程,各學科的教研、各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都要有一種研究與實踐,有一個不斷修改與完善的思想準備。
二、全面推進課程體系建設需要有科學的設計
國家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提出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等等。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更應在課程育人內容、結構、操作與評價上有科學的設計,之所以在推進的過程中強調要有總體的框架圖,要有實施的方案,要有高素質教師隊伍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就是要求各學校從總體設計或頂層設計上,比較科學地形成對于課程體系的認識,有課程體系建設相關活動的開展,并充分發揮各方面資源與人財物優勢,加快課程體系建設的步伐。區教委與區教師進修學院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可以說是科學設計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模版,是一種頂層設計。(www.baimashangsha.com)比如說進修學院的實施方案,明顯操作性強,有八個方面的具體操作內容:課程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成“多樣化的課程體系、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代化的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呈現“品質課堂”的高質量與高品位;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結構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分步完達成的目標是2個月完成框架圖、五個月完成實施方案、一年達成基本課程體系,三年形成系統,五年具有特色;課程體系建設區教師進修學院成立研究中心,提供指導與管理服務,學校建立校長為組長的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小組;推進工作上,要從學習、培訓、調研、交流、研討、總結評比、宣傳報道、制度建設、試點推進等各個方面入手;課程體系建設要發揮教研人員的播種機、宣傳隊的作用,教研員蹲點各學校指導與參與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要解決好組織領導、研究能力、研究經費、評價管理四個方面的保障問題;學校在各個方面要加大對于課程體系建設的投入與培訓力度,要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強烈意識;學校校長是否具備改革的領導力、研究力、開發力、執行力、評價力,是校長是否適應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新的素質要求。
三、學校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建立在科學原理與方法基礎上
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要有教育科學的原理與方法作為改革的堅實基礎。許多改革的成功,就是因為比較好的運用了現代教育科學的原理與方法。如生本教育改革,就是因為有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比較注重人的內在潛能激發,強調學生的主動,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再如成功教育,也是因為結合了人的成就需要,結合了人對于客觀事物反映的主觀能動性,結合了人的正面評價等教育的原理與方法。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原理與方法,我認為有五個方面:一是發展性原理,也就是深化改革同樣是發展的要求,發展才是學校辦學最為重要的要求,沒有課程體系建設,也就很難說學校在發展;二是結構性原理,課程體系是有結構的,課程體系建設是課程育人的科學建構,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細化;三是資源整合的原理,優化系統與整體推進是深化課程改革,加快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四是課程體系建設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的手段與平臺;五是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基于學校,利于學校,助推發展學校和打造特色的必然選擇。
四、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長期來有一種說法是從科學開始的地方去研究科學,借用在課程體系建設上,就是要從課程開始的地方去建構課程。我個人認為,課程開始的地方有三個:一是生活是課程的源泉,現在學生的生活發生了變化,生活目標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課程建設要有生活的變化呈現,要從學生的生活上去建構課程;二是社會實踐,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勞動方式的改變,都可以說是課程育人內容的新挑戰,課程隨時代而變,就是要有新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的教育,所以課程要從社會實踐需要上去建構;三是學校教育改革的著力點與改革發展的關鍵點是學校課程建設的創新點,學校課程更要從創新點上去建構。
一所學校的課程改革需要不斷地深化,其實就是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問題。九龍坡區許多學校參與了“以生為本,減負提質”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研究,也參與了“品質課堂”建設的實踐研究,可以說有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更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研究成果,其中許多的方面應當能借用到課程體系建設中。這里如調研培訓、如組織交流研討等實踐經驗性成果都可以用到課程體系建設中。當然,因為課程體系建設比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更高,內容更豐富,創新的做法就需要各學校努力去思考與設計,需要干部教師充分地運用教育原理與方法于建設實踐中。
【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工作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08-16
關于推進我縣全民創業的幾點思考08-12
加強班子建設的幾點思考08-12
對小城鎮建設的幾點思考08-12
對加強班級隱性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08-17
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幾點思考08-07
工會推進和諧交通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16
淺談推進價格誠信建設的思考08-12
推進農民公寓房建設的調查與思考08-12
推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