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職學校特色班建設
淺談中職學校特色班建設
重慶市立信職業教育中心 劉曉華
【摘 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是當前職業教育具有方向性的關鍵問題。開辦企業特色班是學校落實國家教育部提出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辦學精神中的具體做法之一,特色班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執教,最終目的是使學生不僅在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得以提高,還在職業道德、企業文化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特色班;選撥;培養;考核;就業
特色班已逐漸成為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它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就業質量、拓展了學生職業發展空間,讓畢業生就業實現“零適應期”;另一方面降低了企業培養成本,滿足勞動力市場的用工需求。“企業特色班”培養模式贏得了人才市場喝彩,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局面。為確保培養出的學生符合企業的用人標準,對冠名班級學生的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我們開拓視野,在管理理念上要創新,以科學的眼光來面對班級工作,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如何管理好企業冠名班級學生,我認為應從師資、選撥、管理、培養考核四個方面著手:
一、師資——核心教師企業考核,合格上崗,企業員工參與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進行崗位互換以“蛙式兩棲”方式培養教師的同時,企業派遣優秀技術骨干進到學校進行技術指導和學習,不僅為學校建立了與企業適應的新技術“血液庫”,也為企業解決了高素質技術骨干的培養問題,崗位互換的培訓機制,為校企共同培養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增進了合作雙方的持續動力,建立了多贏多利的新格局。在企業參加定崗的教師必須通過企業培訓、企業考核取得本特色班“核心教師”資格才能回校進行特色班的教學工作。企業教師帶來企業新技術,新理念讓學生接觸到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企業崗位需求,讓學生真正的就業零距離。
二、選拔——專業面試,企業選撥
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各企業對員工的綜合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每個企業都需要能深刻領會企業文化、充分了解企業管理理念,安心為企業發展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的一線員工,更需要善于學習、接受新知識、適合崗位需求變化的員工。開設企業特色班是為企業發展儲備后勁,待學生畢業后就能立即適應崗位職能。因此生源的質量直接影響和制約了校企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所有學生第一學年會參加專業基礎課學習,學年期末進行特色班級分流,所有專業基礎課合格才能參加企業特色班級的選撥,第一步會通過班主任了解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學生必須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無違紀得到班主任認可,第二步會經過專業課教師考核,考核包括兩部分專業理論與專業實作所有考核均良好以上。第三步由企業人事主管來校與企業“核心教師”共同進行特色班學生選拔。確定特色班名單。最后由學生家長同意方能簽訂“校企生”三方協議,學生進入該企業特色班學習。
三、管理——小班制企業制管理
學生進了“特色班”,就會有歸屬感,有主人翁的意識,自覺地增強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吃苦精神、質量意識和團隊意識。對學生而言,在校期間就明確了就業單位和具體崗位,學習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習更為主動;但沒有一個合理的管理方式,那么再好的學生也可能滿足不了企業崗位需要。特色班與非特色班的區別,首先在于在這個班集體中有鮮明的企業文化氣息,這種文化氣息能給班級學生一種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和熏陶,進而融合成為該冠名班的“班級文化”。在班級管理和對學生的教育中吸收企業內有實用的、有特色的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使學生在學校不但能夠學好文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提升職業道德,同時也能夠感受企業氛圍,感知企業文化,感悟企業精神。總而言之,班級里要充斥著“企業”,“企業”要貫穿于班級,實現“班級企業化管理”。
特色班不應該太大一般三十人左右,可按企業崗位進行分工,輪換體驗不同崗位的工作體驗,特色班人數少學生能夠有更多的資源去學習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應引用企業的管理制度,學生以企業準員工的身份學習,每位同學們都享受企業員工待遇,建立了獎懲機制,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企業相關規定制度,實行末位淘汰制。
四、培養考核——共培企考
特色班培養模式的成敗在于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企業的標準,是否能讓企業訂得放心、用得滿意。因此在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切準企業需求脈搏,企業派遣優秀技術骨干進到學校進行技術指導,參與教學計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從“教學內容“這一關鍵環節著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特色班學生能迅速適應企業崗位的需要,形成學校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學校與企業一體化合作協議達成之后,雙方將在專業教學改革、實訓室建設、設備和技術支持、學生實習和就業、學術交流以及獎學金等方面進行合作。將培養熟練掌握企業產品知識、維修技術、診斷技術的企業合格員工,滿足企業的需求,讓企業售后服務理念的傳播與延伸,樹立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口碑,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與依賴。提高學校專業的辦學實力,進一步提高學校和學生的社會影響力,促進招生和提高就業率。
在考核過程中打破人力資源供求格局的“共培企考制度”即特色班的學生,必須是在三方的共同參與下進行了考核選拔,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職業分析、評估。教學標準和考核標準也是以“圓桌會議”的形式確定下來。所謂圓桌會議就是在一個完善并富有生命力的運行機制中,管理權責并重。圓桌管理模式把學生、學校、企業、行業放在同一平臺上進行對話,學生提出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管理,企業提出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員工、行業提出行業的人才規劃需求、學校再具體到專業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共同討論,一起解決矛盾。學生的畢業考核由企業主導,依據預先制定的考核標準,學生通過了某一個考核等級,企業就應該在特色班學生進入企業后支付相應等級的薪酬。
學校依托“三方協作”的校行企緊密合作的運行機制,采取主動走出校門、走進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校企接軌的模式,希望通過校企合作辦學,能切合實際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縮短學校與企業的距離,保證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資源,從而推動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達到互惠互贏。
【參考文獻】
[1]江大源。企業文化對“訂單班”之班級文化構建的影響[J].職業教育研究,2010,(10)
[2]王瑤。校企聯辦冠名班共同搭建繼續教育的橋梁[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報,2010(4)
[3]關紅麗。發揮校企冠名班合作優勢建設校外實訓基地[J].科技信息,2011
【淺談中職學校特色班建設】相關文章:
淺談中職院校的內涵建設08-16
學校科技特色課程淺談08-19
班主任 - 淺談705班管理特色08-13
淺談學校如何加強師德建設08-19
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規劃08-23
小學特色學校建設方案08-23
特色學校建設匯報材料08-24
學校特色建設工作計劃08-24
淺談中職學校英語詞匯教學08-13
淺談中職學校電子技術基礎教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