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區角創設的幾點思考
幼兒園區角創設的幾點思考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伊麗嘎民族學前學校 張麗晶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區角活動就是伴隨《綱要》思想孕育而生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而實踐也證明區角活動是最吸引孩子的活動形式之一。如今區角活動已成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就應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平等、豐富、變化的區角活動來滿足幼兒內心的發展需求。
一、板塊設置要符合年齡特點
我們的活動區角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種即時效果,而是為幼兒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條件。小班幼兒感知事物的經驗少,動手能力較弱,多數幼兒不能單獨活動。因此,區角數量不宜設置太多,也不宜太復雜,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飼養角”等。中班幼兒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經驗,基本能夠獨立進行區角活動,角區數量要適當增加,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可增設表演、美工、科學等內容的區角,如:“音樂廳”、“手工角”和“科學角”等。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邏輯思維等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這時,既要大量增設活動區角,又要適當增加難度,如:在科學區中增設“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機械操作”等活動角;在棋類區中增設軍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區角創設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讓幼兒出主意、想辦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環境等,增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使區角更具吸引力。
二、板塊設置要具有相對動態性
不斷變化發展的教育環境,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幼兒多元智力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因此,活動區角要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和可變性。
當某些角區已不能適應幼兒實際發展需要時,要及時予以撤換。如:大班的“娃娃家”、“小商店”、“小影樓”等。區角內容要不斷更新,如:墻畫要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服裝店”要適合季節時令;“娃娃家”要符合現代家居特點;“科學角”要緊隨科技發展步伐,等等。投放材料的品種和數量也要經常變化,尤其是當幼兒對某些活動材料失去興趣后應及時更新。 活動區角要切實做到日新月異、常設常新,切忌一成不變、一勞永逸,要確保幼兒的濃厚興趣。同時,還要積極擴展區角空間,注意利用好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社區這些已經設置好的大“區角”。
三、區角的創設要以幼兒興趣為出發點
幼兒是區角活動的主體,所以幼兒也應成為區角的創設者之一。教師在區角創設之前要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要為每一位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說出自己想玩什么,想怎樣玩;想做什么,想怎樣做。只有讓興趣作為紐帶幼兒才會在區角活動時自主的操作,自主去探索,自主去發現。例如:大班的孩子想玩棋類,尤其是跳棋和五子棋。我就組織孩子收集各種棋類放進益智區,而幼兒又不太會玩,所以我一方面利用區域時間教孩子玩,另一方面聯系家長讓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習。很快幼兒掌握了跳棋、五子棋、飛行棋的玩法,借此機會我舉辦了一場跳棋比賽,讓全班幼兒都“跳”起來。這樣不僅幼兒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更讓幼兒知道區角活動可在由自己來主宰,如此幼兒在區角創設中更愿意獻策,出力了,我們的區角活動也更加豐富了。
四、區角創設時材料的投放是關鍵點
豐富的材料是幼兒區角活動的對象,對幼兒行為的產生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而教師的教育意圖也通過材料被呈現出來。因此幼兒教師要在立足于安全性、豐富性、操作性的基礎上,對“周圍生活物品”、“身邊物品”、“自然材料”、“廢舊材料”等材料的內涵進一步豐富,擴大材料的多功能性。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中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第一:以探索為主而不失趣味性
將問題隱藏在材料之中,鼓勵幼兒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某些現象并進而關注事物間的簡單關系。但為了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我為幼兒設計的材料不僅色彩鮮艷而且生動有趣,從視覺上就牢牢吸引了幼兒的目光。例如:在小班我為幼兒提供了“給娃娃穿衣”的活動材料,讓幼兒根據不同的季節為娃娃搭配不同衣服、帽子、手套、鞋子,讓幼兒對自己的探索成果愛不釋手。又如:在大班往裝飾好的可樂瓶子里裝水,讓幼兒玩“噴泉”游戲,以感受水位的高低與形成噴泉的大小關系等等。
第二:有層次而不失情感性
《綱要》強調:對幼兒的人文關懷、接納、尊重每一位幼兒。因此我們要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但是在材料的賦予上要將材料的“靈性”和“親和力”結合在一起,讓幼兒感到好玩、熟悉,愿意投入活動。例如:在小班區角投放“找不同”游戲。雖然不同幼兒觀察發現的結果不同,有的是兩處,有的是三處,有的是四出,但材料卻是教師的兩張照片,或幼兒的兩張照片,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從發型、服飾、背包中尋找異同點,又對幼兒而言既親切又生活。
第三:有漸進而不失自然性
區角材料的投放應遵循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有序投放,使幼兒在不斷變換的環境中循序漸進的得到發展。但材料也應回歸自然,還生活以本來面目。所以投放的材料也應以生活中真實物品為主,來滿足幼兒的隨心所欲的想象與創造。例如;玩泥巴,玩水彩,玩石頭等等。
第四:有可變而不失主題性
對幼兒操作已經較為熟悉的材料,在分析,判斷等活動需求的基礎上嘗試用組合、增添、刪減、歸化等方法,賦予材料新的生命力。但每次變化都應以一個主題為主。例如:本月的主題是“車子叭叭叭”。第一周區角活動以玩車為主,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車;第二周區角活動以畫車為主,讓幼兒了解車的基本結構;第三周區角活動做車,讓幼兒用橡皮泥做一輛自己喜歡的車;第四周區角活動時就為幼兒準備牙膏盒、瓶蓋等物品讓幼兒發明車。這樣既體現了濃厚的主題味道,也讓幼兒在不斷變化的材料中得到發展。
最后:區角活動時幼兒價值的形成是歸宿點
區角活動不單單為了活動而活動,而應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感受、探索、完善,最后是幼兒價值的一種體現。例如:幼兒參與區角的創設到活動順序,活動伙伴,活動規則的商量、協調,再到遇到困難的相互幫助、合作,這些都是幼兒價值的一種凸顯。而作為幼兒教師應在活動中少些干預,多些自由,實施指導,觀察先行。
總之,依據《綱要》精神,作為幼兒教師應對區角活動進行環境、材料、內容的三要素結合,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收獲的不僅僅是快樂和知識,還應收獲良好意志品質的發展和個性魅力的張揚。
【幼兒園區角創設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對幼兒語言教育教學的幾點思考08-15
支持幼兒發展的班級墻飾創設思考08-15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08-10
對幼兒園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08-12
也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新思考08-16
學校體育管理的幾點思考08-07
關于信息教育的幾點思考08-07
關于人本管理的幾點思考08-07
關于工業興縣的幾點思考08-15
發展產業集群的幾點思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