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淺談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時間:2022-08-03 15:39:51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慶市江北區兩江國際學校魚嘴實驗校 李 進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數學課中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講清概念是前提,弄清數量關系是途徑,培養習慣是保證,課堂以老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自主思考學習是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析能力;提高

      小學數學學科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長知識,還要長智慧。在數學教學中既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又要十分重視發展學生的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弄清數量關系,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途徑

      學生有沒有能力的標志,從應用題的角度看,就是說數量關系是否清楚。應用題目與試題的最大區別是它不用符號,而用文字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學生只有把應用題基本數量關系搞清楚,才有可能正確列式。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是把掌握數量之間的關系做為一項數學目的提出來的,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學生要透徹理解數量關系,首先必須牢固地掌握以下基礎知識:

      1.整數加、減、乘、除的意義以及使用范圍,特別是加減法中已知小數與差求大數,已知大數與差求小數,乘除法關于1倍數的認識。

      2.加與減,乘與除互為逆算的關系。

      3.常見的乘除法中,三量關系如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距離;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上面所列舉的只不過是與理解應用題數量關系有著直接聯系的一些知識,實際上數學中所有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都與解答應用題有直接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高低,集中地反映了我們整個數學教學水平。

      因此,要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必須首先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有些同學對解答應用題感到困難,重要原因是對基礎知識不理解或學得不扎實。

      盡管應用題的種類繁多,但作為題目條件的數量關系都有它特定的表達方式。也就是說什么樣的問題,必然有什么樣的條件,有什么樣的條件才能構成什么樣的問題;問題離不開條件,條件要受問題的制約。使學生對題目的條件與問題的關系理解得清楚,看到條件就可想到問題。

      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習慣,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重要保證

      “學好數學并不難,關鍵要有好習慣:多想、多議、多練習,功到效果自可見”。這幾名話不是什么至理名言,而是多年教數學的體驗,自我覺得頗有道理。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習慣,我覺得應該這樣做:

      1.多思:學生學數學為什么總是愛學到后邊的就忘了前邊的呢?特別嚴重是有些知識學生忘得一干二凈,而喚不起他的回憶呢?一是教師講課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和培養。要改變這種狀況,非培養學生多思的習慣不可。

      要培養學生多思,老師就得多問,比如:講完比的意義,我寫出好幾組數,讓學生組比,(17和18;0.3和0.8;0和5.1和3尺;5和0.1米和1平方米;1平方公里和1公里……)并說明理由。多問的目的就是檢查學生運用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促使學生多思的一種手段。要培養學生多思,老師就要給他們時間想問題,創造機會想問題。

      學生不愛用腦子想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老師造成的。一是老師講得過細,學生用不著動腦子,輕而易舉就學到知識,所以學生只會聽不會想,學的知識印象自然就不夠深刻。要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時間,課上老師提出問題,要給學生想的時間,不能一發問就要求學生立即對答如流。要認識到學生的智力有差異,基礎也不同,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是有的領會快,有的領會慢,甚至有人完全不會,這是正常現象。

      2.多議:讓學生分組在一起議論某一個問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把議論的結果向大家匯報,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起到相互學習的作用。

      3.要審題:學生有了分析問題的能力,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還不夠,還必須有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往往有這種情況,學生的能力不低,智力不差,但成績不好,什么原因呢?就是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做題目時粗心大意,不看要求就做題目。沒看清楚就動筆。所以必須培養學生的審題目習慣。

      要培養學生審題的習慣,老師在講課時,要讓學生把題目的全貌搞清楚后再講,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題目都應這樣做。

      審題目達到什么目的呢?

      (1)弄清題目情節:心理學上把應用題目叫做有情節題,必須知道題目說的什么事,一定要讓學生弄清楚。

      (2)了解數量關系:已知條件是什么?哪些有直接關系?哪些條件隱蔽了?

      (3)明確求問:求問是解答方向。

      平常做題目或考試時,就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四點:

      A.先看要求后動筆

      B.數量關系要分析

      C.做完檢查一兩遍

      D.多做驗算少錯題目

      三、教學中要留有余地,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重要方法

      現在的教學改革,不提倡教師面面俱到,給學生留出余地,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越是難題,就越要給學生留有余地,啟發他們思考。我自己就有這樣的體會,不管多難的,只要不偏不怪,不超過學生的知識范圍,就總會有些學生能想出來;實在想不出來,老師也只要畫龍點睛地一指就行了。教材中的例題目是基本概念問題,典型、簡單。習題中的題是運用概念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說:習題中個別題目高于例題,是正常現象。編者就是要通過練習題檢驗學生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老師不要去“占領”,要讓學生攻下它,占領它;實在攻不焉,再助一臂之力。總而言之,講課和寫文章一樣要詳略得當,留有余地,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養自學能力,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落腳點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對一個人來講,一輩子總是自學的時候多。如果一個人老是由老師背著走,將來頂多象他老師那樣的水平。但是,社會在前進,事物在發展。縱觀歷史,人才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為什么?就是學生除了從老師那里學以外,還多一個自學”,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落腳夫點是為了“自學”。所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我覺得課本是很好的材料。既是這樣,老師就得要學生看書。對課本內容老師要心中有數:哪些詳講,哪些講,哪些不講……有的教材可以不講,讓學生在課堂閱讀,老師稍加指導即可。有的課,老師可以事先先提出學習提綱,讓學生從中找答案。

      總之,我覺得數學課中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講清概念是前提,弄清數量關系是途徑,培養習慣是保證,課堂以老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自主思考學習是方法。在教學中結合教材,長期堅持運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效果顯著。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閱瀆能力08-20

    數學教學論文:和中學生淺談如何提高解題能力08-22

    淺談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08-24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08-17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論文05-31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安慶懷寧)08-17

    淺談如何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08-13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08-17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08-08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08-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午夜亚洲第一区 |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日本在线亚州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