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
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
徐飛 余璐璐
【摘要】近年來,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迅猛,為適應社會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與行業發展密切相聯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構建生物技術專業模塊課程體系勢在必行。本文在針對地方企業崗位需求開展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從專業模塊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實施及教學要求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通過建立符合行業崗位對專業人才需求的模塊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競爭能力和素質,提高就業率。
【關鍵詞】生物技術模塊課程課程體系應用型高校
生物技術專業是我國生命科學的新興學科,也是生命科學通向應用領域的橋梁學科。由于生物技術能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健康、環境、能源等提供技術基礎,它與計算機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被列為高科技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目前生物技術最活躍的應用領域是生物醫藥行業,被投資者看作為成長性最高的產業之一。這些相關行業多對高校就業學生的科學水平、實驗技能和實踐經驗都有較高的要求。為適應就業形勢的發展,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迫使我們對生物技術專業進行模塊課程改革[1]。
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建設是教學改革的關鍵,通過對地方企業崗位需求開展廣泛調研,凝練專業方向,從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多次修改,特別是對專業課程進行分類設置,并將校企合作融入課程建設,重點培養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生物技術領域應用型人才。本文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圍繞生物技術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建設進行探討。
1生物技術專業模塊課程體系設計
1.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是教學改革的關鍵,通過對企業崗位的調研,更加明確了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生物技術專業需培養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人文素質、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運用生物科學理論知識和現代生物技術和方法,開展生物資源利用、農產品生產與加工、食品和醫藥生產與檢驗、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領域研發、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
為了使該培養方案得到實施,相應的課程體系組成為“基礎教育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選修課+專業任選課+基礎教育選修課”五個模塊,培養方向包括農業生物技術方向、工業微生物與發酵技術方向、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方向、生物技術制藥及檢驗方向。通過分析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認知規律,構建合理的專業模塊和教學模塊,目標是能夠培養出技能型、銷售型及綜合素質型三種類型生物技術人才[3]。
1.2生物技術課程模塊化設置
課程體系構建需以行業能力素質為核心,包括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全面素質的培養,課程的形式多樣化,按照理論為基礎、實驗與實踐輔助提高安排課程,針對生物技術專業崗位的實際需求,對課程安排進行改進和整合。模塊的基本框架見圖1。
(1)專業主干課,包括,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免疫學實驗、發酵工程、發酵工程實驗、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實驗、生物技術綜合大實驗。
(2)專業選修課,從四個方向對原課程進行改進。農業生物技術方向必修課程為植物細胞工程、植物細胞工程實驗、植物栽培學、作物遺傳育種、細胞工程綜合實驗;方向選修課程為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實驗、動物生理學、經濟動物養殖、動物傳染病學、動物營養與飼料、植物栽培學、植物病理學、能源植物。其中,將原方向選修課程中的動物細胞工程、動物細胞工程實驗調整為植物栽培學、作物遺傳育種,從而形成系統的農作物課程學習體系。工業微生物與發酵技術方向必修課程為酶工程、酶工程實驗、酶工程綜合大實驗、微生物綜合大實驗;方向選修課程為生化分離工程、生化分離工程實驗、微生物肥料及實驗、啤酒釀造技術、白酒生產技術、發酵乳生產技術、食品微生物學、微生物遺傳與育種。其中,酶工程實驗、酶工程綜合大實驗理論基礎與實驗技術相同,故調整為二選一,而將生化分離工程、生化分離工程實驗調整為方向必修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與動手能力。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方向必修課程為遺傳學、遺傳學實驗、免疫學;方向選修課程為基因工程綜合大實驗、分子遺傳學、生物類軟件的應用、生物信息學、蛋白質組學。在原課程的基礎上,將分子生物學實驗調整為免疫學,使學習方向更加專業化,并對生物類軟件的應用、生物信息學進行整合,避免課程內容上的大量交叉重復。生物技術制藥及檢驗方向必修課程為生物制品學、生物制品學實驗、病原生物學、免疫學;方向選修課程為血液
制品學、微生態制劑學、微生物檢測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生物技術制藥、GMP管理與質量控制、病毒學。針對該行業人才崗位需求,增加了免疫學和病毒學,對專業知識進行了擴充。
(3)專業任選課,課程設置包括,數理統計、生物專業英語、生物工程設備、生物工程工廠設計、現代生命科學研究進展、蛋白質工程、儀器分析、儀器分析實驗、食用菌栽培學、食用菌栽培實驗、食品質量檢驗。在原課程的基礎上,去除了應用動物生物技術、高級生物化學,弱化了純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種具體的技術學習上。
2生物技術專業模塊化教學實施
2.1理論教學內容的優化
理論教學內容的優化,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學生在生物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基本工作能力。以此確定三種類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方向:技能型、銷售型及綜合素質型。每一種方向都有相應的能力要求,技能型要求掌握一些生產、研發相關技能;銷售型需要掌握必要的銷售技巧和生物學理論知識;綜合素質型應該加強科學前沿知識和研發技能的學習。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應圍繞專業能力培養目標,不斷改善各個子模塊的教學大綱,改變以往主干課與選修課“各自為政”的脫節現象,使主干課名副其實地成為專業的“基礎”,并按模塊建立課程適當選擇專業選修課的學習,突出模塊能力的培養。此外為了適應模塊化的教學需要,對教材的選擇也很重要,一個模塊教材可能組合以前多門課程的內容,并加入最新的應用內容,有效地將學科體系與生產實踐所需知識相綜合,避免講授知識的重復性。在教學過程中,將善于思考、自我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學校所有的教學環節,同時引進先進網絡課程,并將教師科研成果及時轉入到教學內容中。
2.2實踐教學平臺的完善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素質能力高、動手能力強的創新人才。為構建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導方向的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4],需對實踐教學平臺進行完善。一方面,通過開設開放性實驗,不僅有利于學生獨立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能夠提高實驗場所及實驗設備利用率。在實驗設計過程中,老師給出實驗項目名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后,對方案進行討論修改。在實驗方案可行的基礎上,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并對實驗成果進行匯報。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查找文獻尋求解決方法的能力、調整實驗方案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實驗的能力。另一方面,開設研究性實驗,充分利用我校教師科研能力強的特點,將教師的科研成果加入教學中,把科研課題轉化為學生實驗項目,將科研儀器應用于學生實驗中。既能培養學生實驗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科研思維[5]。此外,可將學生帶入到企業中,深入工廠,實地學習,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相關專業方向有系統的認識,減少理論學習的單一性。
3生物技術專業模塊化教學要求
3.1分階段組織教學
在生物技術課程模塊化設置的基礎上,有計劃、有層次、分步驟組織教學。模塊化教學具有多維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把各模塊的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分階段集中學習,循序漸進。根據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具體情況,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模塊可分為以下階段:(1)基本知識階段,通過對專業主干課的學習,了解生物技術的基礎內容;(2)初級綜合實驗,主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來完成基礎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習基本實驗技能,了解實驗設計步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3)專業認知階段,結合專業發展的方向,重點學習專業方向知識技能,提高專業素質[6];(4)中級綜合實驗,根據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學生為主,自主設計和完成實驗,重點培養創新能力及應用能力;(5)實習應用階段,學習生產和實踐經驗以及生產設計,最后進行畢業實習、實驗設計、撰寫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
3.2師資力量的引入加強
高校師資力量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專業的發展,學校可從多個方面來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在職教師可利用假期深入單位企業學習,教師在單位企業中與技術人員交流溝通,學習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僅推進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相連,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豐富理論課堂的教學,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7]。另外,在校企合作方面,可與相關專業領域的企業相互合作,直接聘請有工作經驗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專家進校授課,或者舉行講座。使學習更具針對性,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就業意向相結合,從而有利于學生穩定就業。
4模塊化教學總結
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應用型院校面向社會需求開設專業、按照實踐需要培養學生能力。通過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提高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專業模塊的整合,教學效率高、效果好,同時加強了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的素質有了較大提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的就業率也逐年增加。
此外還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出改進:(1)鼓勵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是對于專業素質的考查,是按適應職業崗位群的要求來確定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有針對性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實踐能力水平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8]。(2)對學生模塊學習考核體制的完善。應用型高校的教育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結合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建立,應改變以往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的考核模式,重點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水平。
【參考文獻】
[1]邵秀芝,王燕。生物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模塊化的構建[J]。廣州化工,2013,4l(21):189-211.
[2]趙世光,薛正蓮,楊超英,等。應用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15,35(2):47.
[3]崔晶。關于深化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6.
[4]雷生姣,龔大春。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構建生物工程模塊課程體[J]。廣州化工,2013,41(18):184-186.
[5]何曉梅,陳存武,陳乃富。應用性本科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實驗課程模塊化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8):175-177.
[6]李蕤,肖厚榮,陳群,等。生物技術專業實驗模塊化教學創新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6):85-87.
[7]楊文婷,吳士筠,樂薇,等。構建生物工程專業模塊式課程體系初探[J]。科教導刊,2014,(9):21-23.
[8]宋建民。生物工程專業模塊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向導,2011,(17):64-65.
【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相關文章:
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08-18
物流管理專業技術技能課程體系構建08-18
物流管理專業技術技能課程體系構建08-18
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與實踐08-18
學會質疑,構建有效學習模塊08-17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設計(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08-15
論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構建08-17
淺談高等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08-18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模塊化教學初探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