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常宇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學
在生物教學中,如果僅僅向學生傳授一些生物學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生物課程既然屬于科學課程,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方法。
1建立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不能僅僅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方法。如要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處理或整理數據的能力,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這和過去只要求驗證和定性為主的實驗有著顯著的區別。
2 “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電腦已進入每一個家庭,這也為我們的教育普及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了,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生物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模擬等手段于一體,尤其適用于生物教學。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是生物教師的好幫手。
電化教育作為運用現代電教媒體(如電視、錄像、幻燈、投影等)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對于傳統的教育來說,無疑是一次激烈的沖擊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當然應該更新觀念,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通過多年的教改實踐和探索,我認為,只有將傳統的教學媒體中合理、優秀的部分與現代電教媒體進行優化組合,才能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整體效應”,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人體的細胞、血液的流動、神經的傳導、食物的消化等,這些均是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但又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比如,在講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動的生理作用時,過去我用“講述+板畫”的形式講授,以語言講述為主,板畫為輔,雖然也能強調重點,但缺陷是既不真實,也缺乏動感。如果應用現代化電教媒體——教學錄像片演示這一生理過程,通過慢放、定格、特寫等方法處理出來的鏡頭,既能真實、藝術地再現消化道蠕動的動態過程,使其具體形象,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新穎有趣。在演示錄像過程中,我還通過暫停放映,教師解釋,或邊放邊解釋的方法,把兩種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識過程中,又得到教師適時適度的強化,使這一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當過一段時間測驗這一內容時,全班所有學生都準確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這就啟示我們:電教媒體的生動、直觀,接近于現實;合理使用,則使知識進入學生頭腦中的途徑增多了,記憶加深了;若再與講解結合,其形象化、趣味化與化難為易的效果,是單純的講述所無法達到。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確立的一個理念,這是現代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們教師一定要在生物教學中樹立“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生物學”的觀點。
3.1尊重每個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善意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發展,促進他們的發展。實踐證明,很多所謂“調皮”的、“后進”的學生,都能夠學好生物,這是對傳統教學觀的挑戰。
3.2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這是所有學生均衡發展的重要條件。比如各種探究活動每個學生都要參加,而且在實驗小組分工中每個學生都要有機會承擔各種角色。過去在實驗教學中,有時候由一個學生負責操作,其他學生只是看看,甚至個別學生連看都不看的現象必須消除。
3.3對每個學生的教學資源分配要公平。這是學生學習機會均等的可靠保證。新課程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重要,因為探究式學習、課堂觀察、實驗、調查、采訪、網絡學習、課外閱讀等都需要各種資源。在資源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就要想辦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使用這些資源。
3.4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這是教育學中一條十分重要的教學原則,只有真正落實了,才能使全體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因材施教原則的前提是“因材”,首先要承認學生各自的智力水平、性格、興趣、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如果我們教師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就不能使所有的“材”都發展成棟梁。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措施是分層教學,如采用分層備課、分層要求、分層練習、分層指導、分層達標、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矯正等方式,教師應努力使因材施教原則落實到實處。
3.5對待每個學生的評價必須要公正。這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因素,也是制約學生學習的因素。教師對學生評價公正,就能促使學生對學習的過程進行反思,促進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促使學生積累經驗,逐步發展。要做到對每個學生公正評價,應該從如下兩方面入手。一是要徹底改變傳統的評價價值的取向。要清醒地認識到,評價除有鑒定、篩選人才的作用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特長不同、能力不同,所以評價必須是多元化的。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的評價也要能反映學生通過學習后在各個方面上所發生的變化和進步。二是在具體措施上要特別注重構建對學生個體評價模式。傳統的評價總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試卷打分數等。
4追求教學特色,形成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
烏申斯基說過:“只有個性才能作用于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廣大生物學教師也要追求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借鑒學習別人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淋漓盡致地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張揚了自己個性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千萬不可套在一個固定的模式里畫地為牢。這樣不僅東施效顰,而且出現邯鄲學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會黯然失色。我們要正確地學習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有人說,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自然學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東西不是很多,講起來學生不愛聽,乏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挖掘教材,發揮特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來吸引學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去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時刻把握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18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08-19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03-03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08-08
如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08-05
淺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08-03
如何提高多聲部課堂教學質量08-16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08-17
如何提高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03-03